母春梅
【中圖分類號】R71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252-01
陰道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疾病。陰道是作為女性連接子宮的重要通道。健康女性的陰道擁有自身的的保護作用,能夠高效的阻止病毒的入侵。然而,其正常功能被破壞時,病原體會隨之進入陰道從而導致陰道炎[1]。根據陰道炎患者的病因和病原,可將其分為細菌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老年性陰道炎和女性外陰陰道炎等[2,3]。 據統計,該病的臨床治療通常不樂觀,復發率一般很高且患者依從性差。治療陰道炎最重要的是臨床癥狀的改善,復發率的減少,以及患者的陰道生態系統的重建[4]。本研究主要對常見的臨床陰道炎的治療及其進展進行總結,具體內容如下:
1 陰道炎治療的進展
1.1 細菌性陰道炎
患者陰道內微生物異常是引起細菌性陰道病的主要原因。例如肺炎鏈球菌,牙齦卟啉單胞菌,前分枝桿菌,人型支原體等的增加將會導致乳酸桿菌下降,甚至消除,從而引起陰道微生態障礙的臨床癥狀。細菌性陰道炎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首先可以通過口服甲硝唑500毫克(每日兩次,堅持一周),或者甲硝唑(2.0克,持續一周);每天兩次口服林霉素(30毫克,持續一周),或者每天口服氨芐青霉素(500毫克,持續一周)。(2)對陰道實施2%林霉素乳膏(5.0克,每天1次)的連續5天的治療,也可以用林霉素乳膏(500毫克)對陰道實施治療7-10天。(3)無癥狀患者不需要常規治療,但這種疾病可能會使術后感染的風險明顯提高。 因此,計劃實施、刮宮術、子宮切除術等術前診斷和附件切除術的患者應根據癥狀進行治療。此外,臨床上應加強對早產兒和高危孕婦的細菌性陰道病的檢查,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從而使患者的術后情況有效改善。
1.2 滴蟲性陰道炎
滴蟲性陰道炎主要是由陰道毛滴蟲感染引起的。 大多數患者是性傳播疾病,少數患者間接感染衣物,公共浴池等。據統計,本病的發生主要與衣原體感染,淋球菌感染,HIV,盆腔炎,早產和胎膜早破有關。 根據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性傳播疾病診斷和治療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新診斷的患者可給予單獨口服甲硝唑(2.0克)或替硝唑(2.0克),或甲硝唑(5毫克)或替硝唑(5毫克),每日兩次,持續一周。臨床實踐表明,單獨治療患者的治愈率約為82-89%,性伴侶治療患者的治愈率約為95%。(2)對于不適合或不能耐受藥物治療的患者,可以使用局部藥物治療。將甲硝唑陰道泡騰片(0.2g)每天一次置于陰道中一周。臨床實踐表明該方案不到一周即可達到治療的目的。(3)由于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性傳播,治療中應協調患者的性伴侶,建議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禁止性生活。(4)治療后,對癥狀持續的患者進行隨訪,直至臨床癥狀消失。30天后應該對他們進行復查。
1.3 老年性陰道炎
在患有老年性陰道炎的患者中,可以有效地治療局部或全身給予雌激素。倍美力軟膏,每片14克,每克含0.625毫克天然結合的雌激素,主要用于治療尿道炎和萎縮性陰道炎。 用于陰道用藥,每日0.5-1.0克。它的功效是重建陰道環境,改善細胞內糖原,建立正常的陰道菌群,調節陰道pH值,改善泌尿和陰道癥狀。通常治療后36小時,患者陰道粘膜在14天內恢復。全身用藥主要使用利培酮,尼爾雌醇和克萊曼。用于該疾病的患者的細菌培養的常見細菌(包括純好氧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厭氧和好氧細菌以及大腸桿菌)。 因此,陰道栓劑應在臨床治療中合理使用,并應在患者炎癥得到控制后給予雌激素。
2 陰道炎的治愈標準與注意事項
書籍和文獻中陰道炎的治療標準是基于臨床癥狀和病原體的消失以及體征的恢復。因此,上述三個標準也是常見藥物炎癥和陰道炎臨床治療報告的主要標準。但是,臨床經驗表明,許多治療后復發的患者主要是由陰道微生態失衡引起的,因此該病的治療標準應如下:(1)陰道清潔度正常;(2)臨床癥狀消失;(3)病原體消失;(4)酸堿度達到正常水平;(5)臨床體征恢復。
3 結論
總之,陰道炎的臨床治療原則應該是重建陰道微生態環境,對陰道上皮進行消毒和修復。目前,陰道炎的臨床治療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陰道炎患者在出現相關癥狀后不及時治療;部分患者受多種因素影響,自愿購買治療藥物;臨床醫生對該病的病因,病因和藥理學知識不足;不同的診斷內容和臨床診斷方法水平;不同的取樣方法;臨床治療只是對癥治療,給予患者多種藥物,不抗病原體;忽視患者陰道生態環境的調節;患者不重視性和個人衛生;服藥后,沒有規律。重新檢查或跟進;孕婦臨床診斷和治療水平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未得到改善;對與陰道炎有關的因素的關注沒有增加。因此,在陰道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注意糾正上述不規律,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石一復,李娟清.陰道炎治療進展及相關問題[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07,34(5):295-297.
[2]張定芳.陰道炎治療進展及相關問題[J].健康之路,2018(7):20-20.
[3]馬金鳳.微生態與陰道炎的診治進展[J].職業與健康,2010,26(10):1177-1180.
[4]陳東.陰道炎治療進展及相關問題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