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
【中圖分類號】R821.4+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252-02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在我國患糖尿病的病人逐年增多,已經是影響人們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是因為多種疾病引發了人體胰島素水平的缺失或者胰島素作用異常形成的長時間血糖升高的代謝綜合征。血糖自己控制不理想最后的治療手段都會選擇胰島素來治療。市面上雖然有很多降糖藥物,但是有研究表明胰島素中也含有降糖藥物代替不了的作用,是目前治療糖尿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有的病人也因為對胰島素有著抵觸心理,不想采取胰島素治療,其實大家對胰島素的認識存在很多誤解,不要一味的認定使用胰島素就會讓病情加重,如果醫生建議病人采取胰島素治療,說明胰島素能更好的控制住血糖,也降低了病人生活方式、運動鍛煉、低血糖的風險等。所以現在研發的胰島素種類很多,并且已經慢慢的針對病人采取個性化需求,對病人的用藥依從性和接受度也大大得到了提高。本文就詳細報道最近幾年研發的相對比較受歡迎的幾種胰島素藥物的研究進展讓大家了解。
1 新型超長效基礎胰島素(德谷胰島素)
胰島素中長效類型就是可以慢慢作用到血液中的特點,具有時間較長、重復性好、穩定吸收的作用。也類似于胰島素泵,可以穩定的調節胰島素的濃度,對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者清晨發生低血糖都有一定的降低風險作用,是基礎胰島素中比較理想的一種。現在臨床上我們見到的最多的長效胰島素就是地特胰島與甘精胰島素,甘精胰島素(代表胰島素來得時)是酸堿度較為中性的溶解度低的人胰島素類似物,藥理學中是和人胰島素效價相同的。皮下注射后會取得血糖控制比較的平穩、藥效時間久、峰濃度低的效果,并且最長可持續24小時。地特胰島素(代表胰島素諾和平),是可溶的中性液體,皮下注射后會發現稀釋與擴散作用比較平緩,融入血液比較緩慢,但是可有效的降低夜晚引發的低血糖風險,調節好劑量就會取得理想的血糖值。并且最長可持續14-24小時。現在研發出一種最新的長效胰島素注射液名稱叫德谷胰島素(代表胰島素諾和達),德谷胰島素的藥理是和人島受特異性的結合,形成了與人胰島素相同作用。皮下注射后會產生溶解,具有六多聚體比較穩定,先在皮下組織中匯聚儲存成胰島素庫,然后再單體慢慢的解除六多聚體,慢慢的進入作用于循環系統。德谷胰島素與人體血清蛋白相互結合,結合率高達99%,并且藥物的半衰期可達到25小時,吸收也比較平穩。相比甘精胰島素和地特胰島素的作用時間更長。也有專家進行了相關比較,每天使用一次德谷胰島素和每天使用一次甘精胰島素做比較,在連續使用3個周期后在血糖控制相似的情況下,德谷胰島素注射液相比甘精胰島素注射液更能降低低血糖的發生幾率。也增加了病人的藥物依從性。
2 新型超速效胰島素(速效門冬胰島素)
速效胰島素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快速作用機體起效快,大多在餐前使用,作用于餐后的血糖控制,在藥理學中和人胰島素相似,可以起到和人生理胰島素相近的作用。現在在臨床上速效胰島素比較常用的有:優泌樂(賴脯胰島素)、諾和銳(門冬胰島素)、速秀霖(國產賴脯胰島素)。有關報道最近新研發出一種“超速效胰島素”,這種胰島素取名為速效門冬胰島素,是在現有的門冬胰島素的基礎上更能夠快速的作用到機體,快速起效,對比現在臨床上常見的短效胰島素,這種新型速效門冬胰島素因為在人體內可以更快的釋放出來,作用時間比較短,短期達到治療效果。
現在還在研發另一種“超短效的胰島素”,暫時取名為“BIO123”,此類型“超速效胰島素”也是重組人胰島素的一種,在研發中加入了硫酸鎂作為輔助,更能讓藥物快速的作用到人體,加速進行吸收,并且改善皮膚長時間因注射藥物后產生的不良反應。目前此藥物還在臨床使用階段,但是已經得到肯定的是,它的吸收速度比現有的賴脯胰島素吸收更快,值得期待。
3 聚乙二醇化的賴脯胰島素
聚乙二醇化的賴脯胰島素是由聚乙二醇化作用到了蛋白質從而改善并修復了由蛋白多肽類藥物而影響的人體內半衰期短和免疫反應的問題,現在正在研發此技術當中。由試驗證明聚乙二醇化的賴脯胰島素可以和可溶性人胰島素做對比,對控制餐后的血糖升高有很好的作用,并且對由外因引發的胰島素升高引出了清除腎小球濾過率在人體內半衰期短的問題,如果此項目研究成功,對聚乙二醇化的賴脯胰島素改善此類相關問題有著重要推動作用。聚乙二醇化把原有的賴脯胰島素做了改變,作用分布到人體內后,能讓賴脯胰島素減緩吸收的速度,也放慢了腎臟的清除速度,使聚乙二醇化的賴脯胰島素能在人體內維持到36個小時以上的作用時間。另外聚乙二醇的賴脯胰島素由于增加了體積,就能減輕流向干擾到其他周圍組織,讓病人降低了因在治療中引發的體重增多的不良反應,這一方面在臨床試驗中已經得到肯定。
4 添加透明質酸胰島素
透明質酸酶能夠能短暫破壞間質障礙,和聯合藥物相互作用,加快人體的吸收和分散。有研究表明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重組人胰島素都能夠與透明質酸酶相互結合,并且起到了減小胰島素變異性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孫娟.2型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的研究新進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5(19):78-80.
[2]闕利潔.2型糖尿病胰島素治療與護理研究新進展[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30):4037-4038.
[3]林茂偉,余丹.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中外新進展[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17):74-75.
[4]陸慶麗.糖尿病治療的新進展——胰島素泵的臨床應用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08(0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