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云
【摘要】跌倒是我國老年患者的首位傷害。2007年我國《中國傷害預防報告》中指出:我國65歲以上的老人,女性將近43-44%、男性將近21-23%,現已引起臨床高度重視,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老年人群跌倒率是當前臨床醫護人員高度關注的內容。
【關鍵詞】老年人;跌倒;原因;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174+.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254-02
跌倒是老年人常見的意外事件之一[1]。臨床調查顯示:老年人中將近有30%均跌倒過,跌倒發生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2]。有5-15%的患者,在跌倒之后腦組織會受到嚴重損傷,出現脫臼、骨折等并發癥,加重患者以及家屬的心理壓力、經濟負擔,增加護理難度[3-4]。本文主要對老年人跌倒發生的原因展開深入的分析,并結合情況提出針對性的護理對策。
1 老年人跌倒原因
1.1 性別、年齡因素
年齡大于65歲的老年人,將近30%者均跌倒過,跌倒發生率與年齡的增長呈正相關性[5]。女性跌倒的概率是男性的兩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女性極易出現貧血癥狀,跌倒的概率更高[6]。
1.2 環境因素
老年人在使用助行器行走或者住院治療期間,對于醫院環境極為陌生,具體表現為醫院的地面設施不熟悉,如光線不足、有障礙物、潮濕、地面不平等均容易引發跌倒[7]。
1.3 疾病因素
老年人普遍伴有各種慢性疾病,如低血糖反應、體位性低血壓、貧血等均是引發跌倒的危險因素,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由于聽力降低、認知功能減弱、思維紊亂、平衡功能紊亂等原因,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患者跌倒風險性更高[8-9]。
1.4 感覺功能因素
老年人由于感覺、觸覺、聽覺、視覺功能減退,環境突然改變往往會導致患者對環境不能及時作出反應,極易引發跌倒[10]。
1.5 藥物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伴有多種基礎病,經常會服用藥物,例如利尿劑、降壓藥、降血糖藥、鎮靜催眠藥等,極易發生低血壓反應、反應減慢等,隨著藥物種類的增多,跌倒風險性會逐漸增加[11-12]。
1.6 平衡因素
老年患者平衡功能減退是引發跌倒的重要風險因素。高齡患者走路步態一般是蹣跚步態,身體重心向前移,明顯增加了跌倒發生率。
1.7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年齡較大,認知功能減退,存在不想麻煩別人、執著的自行下床活動,不聽從護理人員以及他人的意見,極易出現跌倒。
1.8 其他因素
長期性蹲便體位改變、某種體位時間過長、長期性臥床極易導致體位改變,引發一過性或者暫時性腦缺血,進而引發跌倒。
2 老年人跌倒護理干預對策
2.1 跌倒風險評估
在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應及時采取MORSE跌倒評估量表評估,確定患者是否存在跌倒的風險性。對于存在跌倒風險性的患者,將跌倒警惕牌懸掛在床頭上,進行安全宣教,讓陪護詳細了解患者具體情況,并掌握相關預防措施,最大限度確保患者住院安全。
2.2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分析發生跌倒的危險情形,對患者以及家屬做出耐心的解答,增強患者自我保護意識。護理人員以正確的心理疏導方法、幫助患者正確看待自身疾病以及跌倒風險性。告
知患者在排便時,避免長期性蹲廁,起身時應緩慢,防止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最大限度降低跌倒發生率。
2.3 環境護理
護理人員在患者剛入院時應引導患者熟悉環境,將容易跌倒的障礙物移除,確保地面干燥,放置防滑警示牌。病房應設置呼叫器,確保走廊以及病房光線充足。對于合并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在洗手間應設置防滑墊,走廊以及房間設置扶手架。
2.4 用藥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用藥期間密切觀察不良反應,護理人員應及時向患者以及家屬告知用藥的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出現步態不穩以及頭暈等癥狀,應告知患者臥床休息。及時進行跌倒風險評估,確認患者是否需要停用藥物或者更換藥物。
2.5 功能鍛煉
老年人規律的功能鍛煉,可有效降低跌倒發生率,運動量應量力而行,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運動強度以患者耐受為主,運動期間患者的心率波動幅度應控制在50%-70%左右。
2.6 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以及家屬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堅持“少量多餐”的飲食原則,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粗糧等,保持二便通暢,避免由于便秘長期性排便而引發體位性低血壓,增加跌倒發生率。
2.7 加強護理風險管理
醫院、科室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跌倒風險應急預案,對科內人員定期進行培訓與考核,明確在患者跌倒第一時間護理人員應如何做,提高護理人員對于風險事件(跌倒)等分析、判斷、觀察、處理問題的能力。
3 總結與展望
當前,在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老年人群不斷壯大,跌倒是導致老年患者死亡或者意外損傷的重要原因。護理人員應正確評估患者跌倒風險,根據跌倒的危險因素進行護理干預,增強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對高危人群應重點防護,提升老人的生存質量。相信隨著我國醫療服務模式的不斷變革,老年人跌倒的預防護理對策將取得更大進展,跌倒發生率會逐漸降低。
參考文獻:
[1]鐘杏,魏麗君等.老年住院患者發生跌倒相關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護理學報, 2016, 23(19):59-62.
[2]薛燕,劉婷,李利華.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跌倒現狀及危險因素的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21):9-12.
[3]雷海英,陳臘梅.綜合護理干預對住院老年精神障礙患者跌倒的預防作用[J].當代醫學,2018,24(22):170-171.
[4]李松培,顧有芬.老年患者跌倒和墜床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淮海醫藥, 2016, 34(5):611-613.
[5]徐忠梅,于衛華.老年患者出院后跌倒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 2016, 16(11):1534-1538.
[6]王玉群.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預防效果[J].西部中醫藥,2018,31(09):134-136.
[7]郁寰佼.老年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及護理研究進展[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2):31-32.
[8]陸秀偉,周海梅.干休所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與護理策略[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0):248-249.
[9]9(1):111-131.
[10]李陽艷, 馮愛愛, 趙宇燕. 門診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因素分析和護理對策[J]. 山西醫藥雜志, 2016, 45(15):1844-1845..
[11]楊寶釵.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跌倒原因與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5):237-238.
[12]李素芳.家屬跟進式護理在降低老年患者跌倒風險方面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校醫,2018,32(11):835-836+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