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理能力是數學學科的關鍵能力之一,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習的啟蒙階段,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對于其日后學好數學學科,培養正確的數學思維至關重要。文章從小學數學中對于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學生;推理能力
一、小學數學推理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情景教學缺乏邏輯條理
從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來看,很少有教師能夠真正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筆者通過翻閱教師的教案發現,超過72%的教案中根本就沒有出現“推理能力”等字樣。
題目:一個裝有450g白糖的瓶子,每次沖一杯奶粉需要加入15g奶粉和11g白糖,問按照此比例沖完這瓶白糖大約需要多少克奶粉。
教師:同學們誰來主動解答此題,解答之前應該先分析一下題目的含義。
學生:本題的含義是每次沖一杯奶粉都需要消耗11g白糖和15g奶粉,沖多少杯奶粉后瓶子中的白糖能夠用完。
教師:此處計算涉及小數除法,你用到了什么方法呢?
學生:去尾數法。
教師:那么為什么要用去尾數法呢?
學生:因為450除以11的時候除不盡,有余數。小數點后兩位是9,大于5,本來應該向前進一位為41,但是由于沖牛奶是實際生活的問題,0.09g白糖無法沖一杯奶粉,所以只能沖40杯。
對于這道題,教師本來是想通過案例引導學生推理出使用“去尾數法”,但是在教學設計時,由于設計的邏輯環節不夠緊湊,導致學生直接說出了“去尾數法”,沒有實現對大多數學生推理能力的引導提升。
2.觀念上不夠重視,邏輯思維訓練缺位
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普遍不夠重視。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針對教材對學生推理能力進行挖掘。甚至部分教師認為在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無足輕重。此外,邏輯思維訓練也遠遠不夠。
二、提升小學生推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1.創設數學情景教學,引發學生推理思考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應該創設數學情景,在情景教學中設計出真正有意義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題目:三角形的一條邊長為5cm,另外兩邊長的和為7cm,求另外兩條邊長分別為多少?
(1)教師設計該題的情景時,可以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毛線繩和剪刀,做好情景教學的準備工作。
(2)然后教師拋出問題“什么情況下可以組成三角形?”“什么情況下無法組成三角形?”,引發學生對三角形邊關系的思考,進而推理如何圍成三角形。
(3)教師讓學生使用剪刀,根據題目中所給出的繩子長度,剪出對應長度的毛線繩線段,然后分別將毛線繩去圍三角形,進而驗證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確。
通過上述情景教學,一步步引導學生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培養并強化推理能力。
2.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訓練,提升邏輯推理能力
邏輯思維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小學生想要提升推理能力,必須擁有一定的猜想能力,勇于猜想,敢于沖突思維藩籬,打破思維定式。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不要畏首畏尾。條理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推理能力形成的必要條件。例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畫出一個圓,然后讓學生分別回答看到這個圓首先想到了什么。通過這種方式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讓學生敢于大膽猜想。
三、結語
本文先從小學數學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存在的問題展開論述,然后分別提出了相關對策,為培養我國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貢獻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馬增福.小學數學“運算能力”與“推理能力”中“核心素養”解讀——以人教版小學數學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10).
[2]李靜.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刊),2015(8):200.
作者簡介:王俊文(1968—),男,四川眉山人,小學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