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霞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我們教育教學模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提倡“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本”。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方法,要求教師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提倡交流與合作學習,特別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體驗性教學。所以我們在小學教學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科學學習和合作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 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yǎng)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010-01
眾所周知,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學習。學生的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就應當是最大限度地啟發(fā)學生積極地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應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培養(yǎng)學生健康活潑的個性,創(chuàng)建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從發(fā)現中尋求快樂,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體會數學的使用價值及“做”數學題的無窮樂趣。陶行知先生曾說:“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學?!倍潭痰囊痪湓捑俚刂赋雠囵B(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也告訴了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數學課堂學習上的主人。新課標倡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能夠獨立獲取數學知識、技能。就小學數學學科而言,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自身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等做法,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面,談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思想,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采用民主型的交往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的、寬松的、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奮,沒有壓力的狀態(tài)下容易自主學習。要讓學生笑著去學,教師決不要扳著臉更不能訓斥學生,真心尊重每個學生,把教學活動真正變成一種民主的學習生活,以民主化的教學塑造富有主體性的人。在課堂中運用直觀形象和具體材料設置問題、故事等教學情景,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從而增加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的時侯,筆者設計了師生計算比賽:(1)234×46+54×234;(2)66×99+66;(3)123×99+123×99,當然學生算得很慢,我很快就把答案寫出來了,并且說明自己先前并沒算過,而時運用了一種簡便快捷的方法。學生們都很驚訝,一個個都非常想知道這是怎樣算的。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眼球吸引到數學學習的課堂中來,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自主加入到數學學習的課堂中來。
二、引導激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人們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學生沒有自信,學習上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自主”,“自信”是學生學好數學最基本的心理條件。因此,做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告訴學生“一勤天下無難事”,只要勤奮刻苦地學習,就會有好的效果。學生的自信心是通過教育、影響和學生親自實踐,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作為教師應充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細心人,做學生的知心人,保護他們的童趣、童真,理解他們的情感,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感??吹阶约旱拈L處,從而在學習上鼓起發(fā)奮圖強的信心和毅力。尤其是對于學困生,更要給予特別的關注,教師要及時給予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做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一節(jié)課下來有所收獲,長此以往,他們也就樹立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實踐證明:鼓勵、信任和期待是激勵學生自信心和上進心的有力手段。
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的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也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感覺到我們要學的是有用的數學,學數學的目的并不在于做幾道題,而是要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要讓學生意識到,在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學習數學非常必要。在課堂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讓學生學習適合自身發(fā)展需要的、有價值的數學,而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又要注意揭示數學的價值在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動力,還需要有參與學習的機會。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自主學習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手大膽的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學習。
四、適時啟發(fā)點撥,引領學生自主探索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zhàn)場。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面對千差萬別的教育對象,千變萬化的教學過程,而應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去自主探索,并適時予以啟發(fā)點撥。通過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想辦法、找途徑。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學中的點撥,一是要“準”,要在學生思維的堵塞處、拐彎處予以指導;二是要“巧”,在學習有困難學生茫然不知所措時,在“后進生”有強烈求知欲望時,在中等生“跳起來想摘果子”力度不夠時,在“優(yōu)等生”渴求能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其聰明才智時巧以點撥,使其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五、授人以漁,教給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
交給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一把開啟數學智慧之門的“金鑰匙”,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學生一旦科學地掌握了數學思維的方法,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便大大增強,他們就可以運用數學思維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數學世界的奧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因此交給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是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最現實的目標和具體途徑。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不論從情感方面還是從教學素材的選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的運用上都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才能感受到知識是自己探索學習的,規(guī)律是自己探索總結的,能力是學生自己探索形成的。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有一種成就感,成功使學生得到了心理滿足。這時數學學習成為了他們的一種享受,自主學習能力久而久之就自然養(yǎng)成了。
參考文獻:
[1]鐘梅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探微[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年24期
[2]賴蔓麗.加強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7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