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求代數式的值類試題雖然較簡單,是考試的常考題、必考題。筆者查閱了蘇州市2008年至2017年中考數學試卷,發現每年僅解答題都有一道。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將這類試題分為七種類型,并對易錯之處進行分析總結。
關鍵詞:代數式求值;試題歸類;分析
一、 僅化簡類
學生做化簡類題目,應先對各式的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再按運算律,運用通分和約分求解。
例1:(2018·南京)計算m+2-5m-2÷m-32m-4。
解:原式=(m-2)(m+2)m-2-5m-2÷m-32m-4=(m-3)(m+3)m-2·2(m-2)m-3=2m+6。
易錯分析:少數同學不能將m+2化為(m-2)(m+2)m-2,原因是不能結合題目熟練地通分。
二、 賦數求代數式的值
賦數求代數式的值是中考常考題型,學生應先化簡,再求值,分兩步走,而非化簡求值并一步,這樣既不規范,也易出錯;更不能不化簡,直接代入求值。
例2:(2017·蘇州)先化簡,再求值:1-5x+2÷x2-9x+3,其中x=3-2。
解:原式=x+2x+2-5x+2÷x2-9x+3=x-3x+2·x+3(x+3)·(x-3)=1x+2。
當x=3-2時,原式=13-2+2=13=33。
易錯分析:部分學生不能將代數式的結果13化到最簡33,原因是不理解最簡二次根式。
三、 給范圍求代數式的值
解決該類試題的關鍵是結合“除數不能為零”以及“分母不能為零”,避免選不符合原代數式的數。
例3:(2017·東營)先化簡,再求值:3a+1-a+1÷a2-4a+4a+1+4a-2-a,并從-1,0,2中選一個合適的數作為a的值代入求值。
易錯分析:選a值時,學生如果沒注意到a2-4a+4a+1=(a-2)2a+1是除數,很容易取a值為2,出錯的原因是不能熟練地運用“除數不能為零”,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強調這一點。
四、 結合方程求代數式的值
該類試題,有時需解方程,但更多時候只需將方程變形即可求出代數式的值。
例4:(2018·眉山)先化簡,再求值:x-1x-x-2x+1÷2x2-xx2+2x+1,其中x滿足x2-2x-2=0。
易錯分析:學生易犯錯誤有兩個,一是把x-1x-x-2x+1化簡為x2-1-x2-2xx(x+1),原因是不能熟練地去括號;二是先解方程x2-2x-2=0,再將解代入x+1x2中(這樣能求得出代數式的值,但很麻煩,會耗費大量時間,得不償失),想不到將x2=2(x+1)代入。
五、 結合不等式組求代數式的值
該類試題既考察了代數式的化簡,又考查了不等式組的求解,一舉兩得,深受出卷老師的喜愛。
例5:(2017·鄂州)先化簡,再求值:x-1+3-3xx+1÷x2-xx+1,其中x的值從不等式組2-x≤32x-4<1的整數解中選取。
易錯分析:選x取值時,很多學生不能繞開“除數不能為零”這一陷阱,選了-1或1或0,導致錯誤。學生易犯的另一個錯誤是不能將x2-3x+2因式分解,原因是學生對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不熟練。
六、 結合新知求代數式的值
該類試題重點考察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例6:(2017·濱州)觀察下列各式21×3=11-13;22×4=12-14;23×5=13-15;……請利用你所得結論,化簡代數式11×3+12×4+13×5+…+1n(n+2)(n≥3且n為整數),其結果為。
易錯分析:多數學生得不出1n(n+2)=12×1n-1n+2,原因是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各式相加后,得不出12×11+12-1n+1-1n+2,原因是如果不多寫一個式子1(n-1)(n+1)=12×1n-1-1n+1,他們很難看出哪些項可以消去,哪些項要保留;從12×11+12-1n+1-1n+2不能順利地得出3n2+5n4(n+1)(n+2),原因是學生不能很好地運用通分解決問題。
七、 結合問題解釋求代數式的值
該類試題和一般化簡求值類試題難度相當,只是換了一種問法,讓部分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若學生有較強的應變能力,那么這類題目還是較為簡單的。
例7:(2008·桂林)有一道題:“先化簡,再求值:x-1x+1+2xx2-1÷1x2-1,其中x=-2008”,小明做題時把“x=-2008”錯抄成了“x=2008”,但他的計算結果也是正確的,請你通過計算解釋這是怎么回事?
易錯分析:部分學生之所以不會解答,是因為他們被問題嚇住了,看見此題不知何去何從,導致無從下筆。究其根源是學生的應變能力不強。
總之,中考中求代數式的值類試題,有的中規中矩,有的機動靈活,有的形式多樣,有的變化多端,但萬變不離其宗,學生只要抓住“因式分解是基礎,通分、約分是方法,運算律是規則”這一綱要,相信學生不管遇到多么靈活的試題,總能迎刃而解。
作者簡介:
付方方,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亭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