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摘要】隨著我國建設發展的逐漸推進,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變得必不可少。高校思政教師的教學能力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發展。如何促進其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是尤為重要的。本研究將以此為主要內容,通過對高校教師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給出其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 教師 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061-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較為重要,而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這樣的發展情況下,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保證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就變得尤為重要。
1.高校思政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黨的十九大表明,高校要想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則必須要將立德樹人的任務進行明確,在2018年5月,我國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大學進行了實際考察,其表明要想保證我國教育意義的充分發揮,則必須要從立黨立國為根本出發點,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加強,使學生深入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等。而高校的思想政治老師則主要承擔著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任務,需要能夠將學生的思想進行了解,并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動上對學生進行指導。但是從高校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其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高校教師思想多元化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進入新世紀以后,社會經濟成分和利益多樣化的特征變得更加顯著,競爭的加劇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多的以物質來體現。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化和理念上的沖突變得更加劇烈,不可避免的對高校教師的認知產生了影響,目前,已經形成了多元化思維模式共存的局面。
1.2教學方法落后
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高校內部成員的豐富度也在不斷提升,不同地域、年齡以及文化水平的教師在思想和接受能力方面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時必須體現出差異性,如此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然而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高校的教學采用的仍舊是傳統教學模式,關于說服教育和心理疏導的內容十分有限,大部分都是說教和理論知識傳授,導致教學的作用難以得到真正的發揮。
1.3教學隊伍整體素質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主要表現在所從事的教育活動具有較為鮮明的意識形態性。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強調學術研究的同時,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識形態屬性進行突顯。高校思政教學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政教學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如果缺乏必要的基礎理論,盲目的憑借教學經驗進行教學,很容易造成事件的惡化。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的思政教學隊伍都存在上述問題,教師嚴重缺乏個人思政理論素養,且無法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效結合,對思政教學的有效開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2.提升高校思政教師教學能力的有效對策
2.1強化學習力度
高校教師要想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首先需要自己學懂和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自覺鑒定黨性原則。把共產黨員政治信仰和學懂弄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有效結合,并不斷確認自己的黨性原則和政治自覺。對于高校教師而言,必須充分意識到自身職責的重要性,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夯實自身理論基礎,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
2.2對教學方法和制度進行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在表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一般學科的差異在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創造性,需要教師將闡釋工作和教學工作相互結合,教師要能夠堅持以學術的角度,通過教學活動,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闡釋的同時,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了適應思想創新,高校教學的方法也要進行創新。首先,在教學方法上,高校教師要深入到學生實際生活中,對高校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把握,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同時,注重溝通和疏導的重要性,在實際交流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并解決學生面臨的思想困難。其次,在教學制度上,高校要對思想政治教學運行機制進行完善,如貫徹執行教學責任機制和管理機制,對教育內容和流程進行規范。除此之外,還應構建完善的考核評估機制,把教學擺在重要位置,加大資源投入,將教學和業務教學以及高校文化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加快推動教學的現代化發展,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發展新時期下,思想政治教學是推動高校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為了有效提升教學水平,必須要對其中存在的各項不足進行明確,結合新時期思想政治教學要求采取有效對策進行完善,為高校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李霞.論高校思政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J].教育現代化,2016(39):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