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節奏與節拍的學習是樂理中的重點,他是音樂中關鍵的部分,他們的存在撐起了整個音樂的結構,他可以讓學生對于樂曲的把握更加透徹。因此,在中職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節奏與節拍的學習,結合當下信息化教學,讓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提升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節奏與節拍的訓練 信息化教學 中職“互聯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207-01
一、中職音樂教學存在的特殊性
1.學生樂理基礎薄弱
中職學前教育的學生,基礎能力較為薄弱,很多都是樂理零基礎的學生,在學習樂理的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較為困難,一般情況下,鋼琴基礎課、樂理課、視唱練耳課都是同時開課的,在學習的過程中,面對五線譜,節奏與節拍的把握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對于中職學生的教育要將教學難度和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符合職業教育的培養規劃。
2.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音樂理論很多比較抽象,對于剛開始接觸樂理學習,沒有任何基礎的中職學生來說,脫離他們之前了解的音樂狀態,并且,很多他們不喜歡的東西就會產生抵觸情緒,相比之下,他們更喜歡流行歌手所演唱的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帶個學生更自由,符合當下心理狀態的感覺,對于抽象的音樂理論,學習過程中比較難懂,學習的過程也比較枯燥,因此很多學生學習起來就會產生很明顯的抵觸情緒。
3.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很多學校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運用不廣泛。一些教師比較遵循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教授學生聽講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十分的被動,這種教學模式會有一些弊端,如:反饋之后,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習自主性差,知識更新比較慢,從而帶來了很多不利的方面,影響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發展。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沒有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
二、中職音樂教學培養策略分析
1.由淺入深的學習方式
對于樂理中音樂的節奏與節拍的學習過程中,不可能讓剛接觸樂理的學生能夠一次性學習和掌握節奏與節拍的運用技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就要運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學習節奏與節拍這個章節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提前預習這個章節的知識點,尋找身邊的節拍律動,了解節拍與節奏的定義;其次,區分2/4 3/4 4/4 6/8節奏型,教師選取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進行鋼琴演奏,讓學生直觀感受音樂節拍的特點。
2.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2.1運用“互聯網+教育”模式,遠程教學,提供多渠道讓學生和教師進行互動
在如今“互聯網+”運用很廣泛,運用“遠程教學”我們可以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和其他學校聯合起來,請不同的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聘請高端人才和教師提供知識的講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音樂教育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國家對于中職教育的培養十分的重視,為了更好的“走出去”教學,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學校與學校之間可以進行多方面的互動,優秀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在其他學校進行教學資源分享,各大高校的教師也可以線上分享高校資源,將這些資源帶到中職當中,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2大數據平臺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任何與時代脫軌的模式都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大數據平臺的特點包括了數據量大,數據類型多,參度高等特點,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大數據平臺分析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特點,學習完成的程度,對學習的數據進行整合,利用線上和線下模式相結合。
3.音樂與愛國主題相聯系
當音樂與愛國主義思想相結合的時候,大家的民族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中國近現代有很多作曲家創作出了膾炙人口的作品,這些作曲家融會貫通,將中西方音樂進行結合,突出中國音樂特點,在當時的教學方式上已經很是突出。如今,我們也可以運用一些切合時代主題的音樂來引導學生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4.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教學的需求,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學模式教學方式也需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將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帶入課堂,用不同樂器的音色來演奏同一律動的旋律,根據不同的樂器,讓學生感知節拍與節奏在樂器中的體現。
結語
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培養幼兒教師的實踐能力是中職院校的宗旨。我們要結合信息化的手段,運用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創新教學方法,重視教學過程,提高教師教學能力,達成教學效果,最終推動整個中職教育教學的發展。
作者簡介:
崔瑩瑩(1992年-),安徽省淮南人,淮南市職業教育中心教師,本科,主要從事音樂理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