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生活實際的角度出發,帶領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嘗試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將數學學科變成一種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用得著的實用性學科,而不是單一枯燥的數字和公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數學知識生活化至關重要,從小培養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來說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分析;改進策略
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也在與時俱進的完善與革新。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側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長與提高。與傳統數學教學不同,數學生活化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的應用能力。通過將數學知識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發現數學知識的價值,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踐中深化數學學習的意義,從而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一、 現階段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 教學理念及教學目標形式主義情況嚴重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小學數學學科的知識內容中絕大多數的知識內容都是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所需知識點內容都可以從生活化的角度對其進行解析。許多小學教師也能夠意識到這一學科特點,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迫于學生小升初的升學壓力,往往都會嚴格把控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過度注重知識公式的講解與習題講解,忽略了數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學。這種形式的教學模式雖然看似高效率地利用了課堂上的每一分鐘,但是實際學習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吸收程度并不理想,思維模式被禁錮,缺乏對知識內容的靈活運用能力。
(二) 生活化教學素材選擇不合理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本質在于課堂教學中能夠設置合理的生活化教學情境,提升課本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問題的有效融合,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存在教師選題和生活案例脫離生活實際的情況。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在許多問題事例中缺乏正確的認知,教師在選擇生活化素材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導致課堂生活化教學無法凸顯其教學優勢。二是部分教學案例不符合生活邏輯的問題。數學生活化教學就是通過合理的運用生活案例輔助教學,提升學生對教材知識內容的實踐能力和數學意識。但是在實際生活教學實踐中存在部分教師在選擇案例時違背生活邏輯的情況,單純地為了教學的需要,隨便歪曲生活實際問題。這種情況的發生不僅不利于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還會影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觀念,阻礙數學意識的正確培養。
二、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改進措施
(一) 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為生活化教學做好準備
在開展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的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生活實踐中感悟數學的應用意義。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首先就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作息情況,每天都是幾點鐘起床?幾點鐘睡覺?從生活化的問題開始滲透教材知識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生活相關的經歷也是一種新課知識導入的良好途徑。例如,在學習克、千克、噸的計重單位時,結合生活實際物品,通過一個蘋果、一本書、一瓶礦泉水為例子,引導學生動手掂量一下,再稱一稱。一個蘋果大約150克、一瓶礦泉水500毫升,通過學生真實的體驗形成最基本的重量認識,從而正確感知不同重量單位之間的差別。
(二) 創設生活化教學場景,將課本知識生活化
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景目的在于更好的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氛圍,同時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實現知識教學的遷徙內化。小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完成基本的課堂教學活動后,組織學生進行模擬購物的情境,以學生的筆記本、鉛筆、橡皮等學習用品為商品,有計劃地進行模擬購買的過程,在找零錢的過程中既可以給學生滲透最基本的價格意識和不同面額的人民幣價值,同時又能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又如,在學習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式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計算下班級的周長;學習圓的知識后,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所有交通工具的車輪是圓形的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數學的趣味性,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 以生活實際問題為載體滲透課本知識教學
小學數學知識內容的主要價值在于從生活問題的角度出發去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中的素材作為教學載體,滲透教材知識點內容的教學。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對某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內容缺乏有效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只有通過教師將抽象的知識點內容具體到生活實際素材中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習質量。例如,在學習速度、時間、路程這部分內容的知識時,許多學生對于“速度就是單位時間內完成的路程量”這一概念缺乏正確的理解,課本上的例子也很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內容,學生學習是一知半解的情況頻繁出現。結合這一教學點,教學可以從學生每天的上學方式入手,以大家都比較熟悉內容為載體,逐步深入講解該知識點內容。通過舉例說明每天步行回家的時候一分鐘能走多遠,此時這個距離就被叫做單位時間內的路程量。在教學時用這種生活實際的例子作為課本抽象知識的載體,多元化知識教學,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難度,同時可以有效提升教學的效果,發散學生數學思維,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在數學中體現生活事例,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三、 總結
小學數學的學習并不是單純的數字與公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善于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散數學思維。通過課程學習能夠逐步地發現數學學科的樂趣和實際應用意義。小學數學生活教學是新課改素質教育背景下重要的教學方式,教師要通過教學實踐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形式,增加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與實用性,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晨.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6.
[2]武秀蓮.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現狀及解決策略[J].學周刊,2017,10(10):83-84.
作者簡介:
謝少清,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霞浦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