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在小學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起著奠基的重要作用。對于今后的英語學習影響深遠,所以在這一階段加強英語的學習意義重大。那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教師提升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進一步推進核心素養的實施。
【關鍵詞】小學英語 策略 趣味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097-02
一、提升小學英語課堂趣味性的意義和現狀
在我國各地小學,英語逐漸普及。根據兒童的語言規律,2-7歲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不僅為高年級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彌補語言環境的缺憾。如此可以促進兒童大腦的發育,并獲得較高的學習能力的同時,對提高學習效率皆有助益。
但是因教師采用的方法過于陳舊,課堂單調,在幼兒階段所處的環境不同,每名同學的接受能力不同等多重原因,導致部分小學生對于英語課并不感興趣。并且小學生處在一個好動且注意力專注力有限的年紀,單調的課堂只會導致學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很多重要的知識點被遺漏,講授過的知識極易遺忘。長久下去,只會導致學生對英語失去信心,產生諸多的消極情緒。因此,提升小學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勢在必行。
二、提升小學英語課堂趣味性的策略
(一)提升小學英語課堂趣味性——教師要重環節
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就要讓課堂“活”起來。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的特點。運用多媒體,通過聽說讀寫演練等多重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使用動畫或歌曲等素材,動畫生動又形象、歌曲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同時,教師亦可以采用實物教學法,加強學生對物體的感知,也有利于學生熟記單詞的漢語意思。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要想讓課堂充滿趣味性,教師要改變一味的灌輸式的講法,可以采用提問式的講解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并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適當的“犯錯”,引導學生發現并糾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二)提升小學英語課堂趣味性——教師要重學情
在當下的小學中,很多同學在幼兒時期的基礎不一,家庭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所以對于英語的掌握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別。所以此時就需要教師掌握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即學情,結合學情合理的制定每節課的教學計劃。
(三)提升小學英語課堂趣味性——教師要重方法
在曾經的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口干舌燥的講學生似懂非懂的聽。為了改變這樣的不良情況,結合當下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大背景,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游戲。
1.分組并小組比賽
在講授外研版(一年級起)一年級上Module 5 Unit 2 That is a yellow cat. 結合班級的情況,將同學們分成8個小組。布置任務,觀看視頻并結合學過的句子This is…和That is…描述視頻中出現的貓。每小組指派一名同學參與搶答。通過這樣的游戲模式,很好的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2.角色扮演
在外研版(一年級起)一年級上這本書中,常出現的是Lingling, Amy, Sam, Daming這幾個人物。在Module 6 Unit 1 Whats this?第二課時,在上一節課已經學習過課文的基礎上,同桌兩人為一組,進行角色扮演。男同學扮演Sam,女同學扮演Amy。引導學生不僅僅要正確的說出英文,同時還要帶著表情和動作。通過這樣的游戲,即可以復習課文,同時也可以引導同學們擺脫害羞的情緒,力爭給每名同學表現自我的機會。
三、結語
在日漸推進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們要注重與時俱進結合當下的教育方式方法,注重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力爭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參考文獻:
[1]陸藝民.教育游戲融入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J].學周刊·教學方法,2016(12):124-125.
[2]魯子問.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3]王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繪本的運用實踐研究[J].好家長,2017(68):1142.
作者簡介:
聶暢(1993年3月-),女,漢族,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