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詠娜
【摘要】把動態評價作為未來教育培訓、干預的輔助性工具,令教師與學生結成友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在寬松、鼓勵的氛圍中使學生愉快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動態評價 傳統靜態測評 評價多元化 教學效能 學生主體 學習潛能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203-02
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進步。由于教學評價機制的設立對改革整個教育模式架構起到指向標的作用,因而在教育教學中改革傳統的靜態測評機制便成為實施素質教育至為關鍵的一個環節。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談松華在他的教育報告《關于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中,指出:“評價制度改革是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這無疑對教育評價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歷史和現實證明,教育評價對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教育體系的建設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教育發展和改革具有多方面的推進性功能發展為更加專業化、多樣化的評價。而實現這種轉型,以有效地發揮教育評價的多種功能。因此,研討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特別是強化教育評價的推進性功能與專業化建設問題,不僅是教育評價領域,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需要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進行探索的現實課題。”本人在所主持的《“新課改下高中地理動態教學模式如何實施”的實驗研究》課題(本課題獲得區優秀課題獎)中也嘗試對創建“動態教學評價機制”提出了有限的膚淺的建議,并進行了幾年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應用。
一、動態評價機制的涵義
關于動態評價機制的內涵,概而括之,“動態評價機制”是指一種更加質化的教學評估方法,是用來描述動態交互的一類測驗施測程序的統稱。它立足于它立足于智力的發展觀,以個體的學習和認知結構為研究智力的切入點,并創造性地將學生能力與教學評價相結合;稱其動態其含義有二:第一,相對于靜態而言,注重學習(認知過程)的評價:第二,在評價的過程中施測者與被測者之間有著積極的互動關系,旨在促進被試認知機能的改變。
二、動態評價機制的背景現狀
動態評價作為傳統靜態測評的重要補充和發展,在西方已經有了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但在我國尚未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與國外研究相比,有關動態評價方面的研究還相當的薄弱。縱觀動態評價機制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動態評價的發展經過了從與傳統靜態測評對立,試圖取代傳統靜態評價機制;到吸收借鑒傳統靜態評價機制的優點,希望與傳統靜態評價共生共榮,成為其有利補充的發展思路。
三、動態評價方法的具體實施應用
根據地理的學科特點,動態評價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多元性、形成性、激勵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從有利于課程目標完成,有利于充分調動師生參與,有利于課程實施管理出發,在建立動態評價機制時,只有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調控、激勵、管理功能,才能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潛能準確評測。
1.檔案袋評價法
檔案袋評價法,是收集學生在參與每次地理活動(包括課堂及課外實踐)過程中的記錄、作品,以學生的現實表現作為判斷學生學習質量依據的評價方法。
2.小組評價法
在動態評價中,可采用小組評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一般由對同一研究問題感興趣的5-8位學生組成,課程學習主要是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評價法的基本思想是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參與評價法
參與評價法,就是把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家長評價及社區評價納入評價的主體范疇。
參與評價的主要做法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互相評價和家長或社區的評價。
4.定量與定性評價法
這是動態評價與傳統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
地理教學評價中常憑借直接平時測驗分數、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等,進行定量評價,分階段考核,權重積分通常以百分制測量。
四、動態評價機制的應用意義
動態評價作為一種有效的評估手段,它的推行有著深刻而廣泛的意義,它能改變教師對學生 “低分即低能”的錯誤評價;它能通過對于教師期望值的改變、觀念的更新來優化教學效能;有利于促進教育評價多元化,能讓教育者覺醒“過程比結果重要得多”,因而它能促進我國素質教育的真正實施。
動態評價方法有著傳統評價所不能比擬的優勢,對學生的全面能力進行科學的綜合評估,符合教育改革的發展要求。當然,在地理教學活動中只采用單一的動態評價法也是不全面的,完全以動態評價取代傳統考核評價有操之過急之嫌。因此,現時正確的做法是把動態評價方法滲透到地理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尤其在課堂活動評價、社會實踐活動,野外考察活動,地理課題研究、地理研究性活動中應作為主要評價方法,并不要求把動態評價完全取代傳統考核評價。因此,在整合傳統考核評價優點的基礎上創建動態評價機制,并對其加以推廣實施,對現代素質教育的發展起到了指明燈的作用,強化我國教育工作者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觀念的轉變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