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玉
摘 ?要: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以來,國家對高校體育教學質量較為關注,主要是因高校體育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身心健康,對未來發(fā)展發(fā)揮積極性的促進作用。積極情緒理論具有行為激活功能以及認知活動促進功能,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并且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積極情緒理論,可增強學生積極情緒體驗,最大程度上是不同功能進行較好實現,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教學積極性,對自身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 ?積極情緒理論 ?應用
中圖分類號:G80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b)-0152-02
隨著我國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積極情緒理論成為了心理學界研究較多的話題,積極情緒理論的學習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對人們思維行動的擴展有較大積極性的影響,可對個體資源實施有效擴展,消除不良情緒。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積極情緒理論可較好促進學生的認知,以此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對完善學生的積極人格品質有較大的幫助。
1 積極情緒應用于體育教學的理論依據
1.1 個人資源建設效應
積極情緒理論是在2001年提出,其主要是針對能夠進行個人資源建設效應的產生,并且還能夠對個人瞬間思維進行有效的擴展,以此進行持續(xù)性個人資源的構建,比如壓力應對、心理彈性以及心理健康等[1]。此外,個人資源的不斷增強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激發(fā)個人對生活中的困難發(fā)起挑戰(zhàn),以此取得不同方面的成功,并且在此基礎上還可確保身心健康生長。個人資源在提升的過程中還能夠激發(fā)積極情緒體驗,同時在不斷上升的過程為激發(fā)個人潛能提供了助力。積極情緒理論能夠對個體心理問題進行有效降低,以此有充分精力面對壓力事件,以此最大程度上促進心理健康程度。積極情緒理論對個體內部資源的建設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并且在此基礎對社會資源也起到了較好的構建。
1.2 積極情緒認知促進效應
積極情緒在體驗的過程中可有效擴大個體注意范圍,并增強其認知度,以此起到了個體認知擴展的目的。積極情緒能夠對個人思維廣度進行有效的擴展,在較大程度上了提升了認知的靈活性,且在此基礎上還具有較高的創(chuàng)造性,以此提升對問題的解決能力,最大程度上消除個人消極情緒。積極情緒理論的構建能夠有效擴展個體的認知度,比如可以通過閱讀、成功反饋等,其中在個體在中性狀態(tài)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靈活性能更好的被激發(fā),以此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全面發(fā)揮。
1.3 積極情緒行動激活功能
積極情緒與外部行為之間有一定的關系,一般情況下體現在行為趨勢的激活方面。積極情緒能夠對一般性行為進行激活,消極情緒會伴有攻擊行為以及驅逐行為等,研究表明消極情緒是有機體在進化中因適應環(huán)境而設置的,積極情緒能夠對人體思維行動進行有效的擴展,以此使個體注意范圍實施全面擴展[2]。此外,體驗積極情緒可對個體行為以及認知能力活動的實施給予有效的指引,以此提升主觀能動性。不同情緒在產生過程中均會有對應的特別行為的發(fā)生,一般主要分為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逃避傾向,另一種是接近傾向。其中逃避傾向行為主要是一種消極情緒,而積極情緒可有效構建良好的思想與行動,尋求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時,積極情緒還能夠使個體活動進行有效的維護,具有較大的連續(xù)性。
2 ?體育教學中積極情緒理論的應用
2.1 學生積極情緒的培養(yǎng)
2.1.1 通過積極語言激發(fā)學生積極情緒
教育心理學普遍認為認知與情感之間有較大的關系,將積極情緒理論應用到高校體育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與情緒調節(jié)能力,教師在較中應當采取積極語言實施有效的評價,這在較大程度上可提升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以此對學生積極情緒的有效激發(fā),其中心態(tài)在其中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是積極情緒體驗的心理基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還應有效實施教學評價,并且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在教學中積極表現進行有效的評價,同時進行全面的指導,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3]。在教學中,教師應以積極與真誠的行為,并在此基礎上采用積極語言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同時對學生的積極表現采用鼓勵的語言對其評價,以此激發(fā)學生在教學中的情緒體驗,從而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認知發(fā)展。
2.1.2 通過教學內容促進積極情緒
高校體育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學內容,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的情緒體驗尤為重要,教學內容在選擇過程中應與學生性格特點進行有效結合,教師需要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全面的了解,同時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分析以及選擇,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把握,充分發(fā)揮教學內容對學生的情緒體驗。首先,注重教學內容的情感價值,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子教學內容為基礎,進行積極情緒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提高。其次,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凸顯出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并體現情感價值,以此激發(fā)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此外,若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說較為熟悉,更易激發(fā)學生積極情緒體驗。最后,教師應把握好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適當的學習內容能夠有效使學生體驗到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為情緒體驗的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教師積極情緒素養(yǎng)的提升
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起到了引導作用,是教學發(fā)展的重要引導者,因此教師狀態(tài)對體育教學中的學生來說具有較大的影響,會在較大程度上感染學生。若教師以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進行教學,會在無形中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以此在較大程度上可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此外,教師還應利用心理學理論知識對自身的情緒進行有效的管理,以此全面對積極情緒的教育意識進行充分的認識,并對自身的位置與價值實施全方位了解,這在較大程度對激發(fā)學生積極情緒體驗產生較大的積極性影響。
2.3 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教學環(huán)境主要是學生進行情緒體驗的主要場所,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對功效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為此,教師在其中應進行對教學環(huán)境意識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以此對教學環(huán)境采取針對性方法進行優(yōu)化[4]。此外,教師還應對班級氛圍實施全面的構建,以此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正性情緒體驗,比如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正確學習態(tài)度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并且提高教學中的趣味性,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形成一種較好的積極性體驗。同時,還應注重體育教學中的人機交往,構建良性的師生關系,使師生之間產生一種特別的情感,以此使學生在學習中提高其自主性,這在較大程度上不但能夠提高教學質量。
3 ?結語
綜上所述,認知與情感兩者相互影響,其中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主要是建立在心理活動的基礎上的一個情感過程,并且積極情緒理論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擴大個體注意范圍,增強認知,以此最大程度上提高心理幸福感,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實現高效體育教學教育價值,為高效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郭玉江.青少年體育參與的積極情緒擴建理論模型構建[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5):72-76.
[2] 曾少娥,雷美鳳.以"境"促"情"——淺談促進幼兒積極情緒體驗的體育游戲實踐[J].新課程(小學),2017(4):85-86.
[3] 黃志軍.體育教學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積極情緒[J].情感讀本,2017(29):26-26.
[4] 張亮亮.洛陽市大學生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心理彈性的關系[J].西部皮革,2018(13):111-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