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梅 曹招蓮
摘 ?要:韶關地處粵北山區,是廣東省經濟欠發達地區,其下轄的部分縣是省政府確定的扶貧開發縣。韶關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精準扶貧視域下探尋韶關民間體育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模式(節慶體育+鄉村旅游、體育活動或賽事+鄉村旅游、古驛道體育+鄉村旅游、溫泉養生+鄉村旅游)及對策,旨在優化提升旅游供給、培育多元旅游業態及推動鄉村全域旅游發展。
關鍵詞:精準扶貧 ?民間體育 ?鄉村旅游 ?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b)-0201-04
Abstract:Shaoguan is locate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ern Guangdong and is a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 in Guangdong Province.Some counties under its jurisdiction ar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ies determined by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Shaoguan ha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It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model (festival sports+rural tourism, sports events or events+rural tourism, ancient road sports + rural tourism, hot springs health+rural touris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haoguan folk sports and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It aims to optimize the tourism supply, cultivate diversified tourism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Key Words: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Folk sports;Rural tourism;Integrating development
從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到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鄉村振興戰略,表明黨和政府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心[1]。韶關市地處粵北山區,相對經濟發達的珠三角來說,韶關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其下轄的始興縣、仁化縣和翁源縣是省政府確定的扶貧開發縣,乳源瑤族自治縣、新豐縣、樂昌市和南雄市是扶貧開發重點縣。近年來,中國鄉村旅游業發展迅速,是促進鄉村經濟增長、反貧困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一種方式。民間體育是指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具有鮮明的民族風俗和地方特色的傳統體育形式[2]。韶關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民族民間體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為鄉村體育旅游市場的開發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在精準扶貧視域下探尋韶關民間體育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徑與對策,對優化提升旅游供給、培育多元旅游業態、推動鄉村全域旅游發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1 ?韶關市民間體育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模式
1.1 “節慶體育+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
節慶活動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內,以特定主題活動方式,約定俗成、世代相傳的一種社會活動[3]。近年來,韶關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和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充分利用韶關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大力推動“農業+旅游”“體育+旅游”“文化+旅游”和“互聯網+旅游”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其中“節慶體育+鄉村旅游”是韶關市旅游發展的產業特色,節慶體育類型主要包括競技類、表演類等。鄉村節慶體育旅游注重發揮產業的拉動融合和催化集成作用,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休閑度假首選地。
1.1.1 競技類
在節慶日開展的競技體育項目主要包括兩大類,第一類是在傳統節慶日舉辦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競賽,例如賽龍舟、搶花炮、珍珠球等;第二類是在現代節慶日舉辦的現代體育項目競賽,例如山地半程馬拉松賽、象棋聯賽、山地自行車公路賽等。例如2019年3月,韶關樂昌市成功舉辦第六屆桃花節,本屆桃花節除了在九峰鎮設置主會場外,還在樂城、北鄉、長來、慶云設置了四個分會場,分別舉辦山地半程馬拉松賽、采茶節、城區激光水幕音樂節、“桃花杯”全國女子象棋甲級聯賽決賽、浪漫桃花文化游等系列活動,讓游客在暢游花海的同時,感受樂昌獨特的自然資源與人文環境。來自全國的3000多名馬拉松選手、徒步愛好者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新聞社、新華社廣東分社等20家媒體記者共同穿越萬畝花海,飽覽春季盎然的美麗風景。樂昌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旅游資源,通過舉辦九峰鎮山地半程馬拉松賽,能更好地向全國跑友、游客、媒體記者等展示樂昌的旅游資源,提升樂昌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九峰花海,美景如畫,以馬拉松為載體,通過“體育+鄉村旅游”的方式帶動樂昌旅游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培養樂昌市民的體育運動興趣,從而帶動全民健身運動的熱潮和促進樂昌市經濟的發展。另外,樂昌象棋有著悠久的歷史根基,社會氛圍濃厚,“樂昌桃花杯”全國象棋女子甲級聯賽決賽的舉辦,是促進象棋文化融入樂昌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途徑。
1.1.2 表演類
表演類體育項目通常在傳統節慶日開展,大部分屬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例如長鼓舞、香火龍、舞春牛等。粵北瑤族長鼓舞是瑤族人民世代傳承的一種舞蹈,集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體育特色于一體,它的舞蹈語言極為豐富、舞蹈動作反映了瑤族的民風民俗、生存繁衍、生產勞作、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鮮明的民族藝術性[4]。2008年,長鼓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在鄉村振興與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民族文化與民俗體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長鼓舞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成為粵北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名片。長鼓舞源于對瑤族先祖盤瓠(盤古)的崇拜,活動大多在農歷三月初三、十月初一、十月十六舉行,其中在十月初一的“十月朝”和十月十六的“盤王節”最為盛行。“十月朝”是乳源瑤族獨具風情的傳統盛大節日,在這一天瑤族同胞身穿節日盛裝,從四鄉八寨匯聚在瑤族風情園,共同祭拜盤王、追念先祖,身著瑤服的莎腰妹(瑤族女青年)與阿貴哥(瑤族男青年)伴著《瑤族舞曲》跳起長鼓舞。盤王節是瑤族祭祀祖先盤瓠的重大節日,海內外瑤胞都十分重視這一民族祭典。2006年,瑤族盤王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盤王節的歌舞活動主要以唱盤王歌和跳長鼓舞為主,舞蹈動作大多是模仿開荒、播種、造林、伐木、狩獵等勞動內容,動作粗獷大方,節奏復雜多變。在南雄市的百順鎮白竹片村流傳著一種民俗體育活動——舞香火龍,該村創舞香火龍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民間舞龍藝術,是民間藝術的精髓,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5]。2010年,香火龍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的元宵節是香火龍“抬頭”的喜慶日子,舞香火龍都要隆重登場,當地人稱“鬧春”。香火龍表演歡快熱烈、健康向上,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感染和征服了無數觀眾,使人們在欣賞過程中得到美的愉悅和享受。近年來,香火龍參加了南雄市歷屆民間活動表演韶關市“龍鳳吉祥、歌舞升平”民間藝術節和廣東省第三屆歡樂節,在參加廣東省國際旅游文化節表演時榮獲銀獎,受到廣泛的贊譽。
1.2 “體育活動或賽事+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
近年來,韶關市委、市政府立足于韶關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良的生態環境優勢,積極構建旅游全面開放新格局,全力創建鄉村旅游示范區,大力推動“體育+旅游”的融合發展,致力創建一批具有粵北特色的戶外運動品牌,著力打造廣東省“戶外運動天堂”。目前,韶關市政府已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例如《韶關市加快戶外運動發展總體規劃》《韶關市加快戶外運動發展工作方案》《重點戶外運動基地項目策劃與概念設計》等,為韶關市戶外運動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至2018年,韶關已連續舉辦十一屆徒步穿越丹霞山活動、六屆廣東省環南水湖自行車公開賽、三屆奔向廣東第一峰鐵人三項挑戰賽、三站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四屆丹霞山自行車快樂騎行和三屆半程馬拉松賽,其中徒步穿越丹霞山、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環南水湖自行車公開賽、鐵人三項挑戰賽等已經成為省內外戶外運動的一大亮點。同時,為確保韶關戶外運動開展周周有活動,月月有品牌,積極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戶外活動和賽事,吸引眾多國內外戶外運動愛好者參與,各縣區也在打造“一縣一品牌”。例如曲江區已開展五屆蘆溪韻徒步穿越活動;南雄市開展了廣東省釣魚聯賽、山地自行車越野賽、梅關古道“梅花節”暨第三屆公益徒步活動;仁化縣開展了仁愛之城夜光定向活動、圍棋城市邀請賽;始興縣開展鄉村快樂騎行活動;新豐縣開展全國學生定向錦標賽、雪山氧吧谷徒步健康行活動、山仁行助學公益騎行活動等。
1.3 古驛道“體育+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
韶關作為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的中堅力量,有著突出的生態優勢、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韶關市委、市政府積極推進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韶關市古驛道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古陸道、古水道共18條,在全面實施旅游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政府相關部門加快了古驛道保護修復與開發建設工作,其中西京古道、南雄梅關——烏逕鎮古道、仁化城口古道、石塘鎮仁樂古驛道已開發成為新的旅游景區,受到游客歡迎。梅關古道修建于唐開元四年(716年),由唐朝丞相張九齡奉詔開鑿,以青石、鵝卵石鋪砌,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之一。西京古道乳源段始建于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漢武帝時期嶺南各地通往京都的必經之道,現存的古驛道總長約40公里。2018年,各旅游景區積極開展一系列古驛道活動,例如西京古道舉辦了首屆西京古道文化旅游節;珠璣古巷——梅關古道串聯了珠璣古巷、大雄禪寺、靈潭驛站、梅關古道,結合紅色旅游、體育旅游,舉辦了重走長征路·再創新輝煌——廣東省紅色旅游系列活動;石塘鎮仁樂古驛道舉辦了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仁化城口古道舉辦了南粵微長征·紅色古驛道——仁化縣首屆紅色印象25km徒步等,成功將南粵古驛道打造成為旅游新熱點。韶關古驛道旅游注重將歷史文化與休閑娛樂、體育健身等相結合。在古驛道的修復保護和活化利用中,讓游客深入了解古驛道的文化內涵及歷史意義,親身感受古驛道的歷史繁華景象,提升游客作為嶺南人的自豪感。2018年10月1至4日,南粵古驛道旅游火熱,梅關珠璣古道和西京古道共接待游客28.10萬人次,同比增長5.09%。其中,梅關珠璣古道景區接待游客18.19萬人次,同比增長5.25%,旅游收入為234.50 萬元;西京古道景區接待游客9.91萬人次,同比增長4.80%,旅游收入為566.20 萬元。
1.4 溫泉養生+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
溫泉旅游是世界上古老的休閑度假方式,具有健康、娛樂、休閑與解壓的多元價值,社會大眾對健康休閑日益重視,溫泉養生旅游也得到了蓬勃發展[6]。作為全國重點林區、嶺南生態屏障,韶關森林覆蓋率高達75%,全市擁有丹霞地貌、森林公園等山水景區30多處,擁有廣東省22%的溫泉資源。韶關溫泉資源豐富,溫泉養生項目企業開發更是如火如荼,是名副其實的溫泉養生之都,主要有麗宮溫泉度假區、經律論溫泉小鎮、曹溪溫泉度假區等。2014年,韶關首屆溫泉養生旅游文化節在乳源麗宮溫泉紫金殿正式啟動,韶關市、縣、區及周邊城市的政府領導,溫泉協會、旅游協會、各新聞媒體及100多家旅行社代表等300多名嘉賓出席了啟動儀式。麗宮溫泉度假區是“廣東溫泉養生創新品牌企業”,坐落于著名的世界過山瑤之鄉——中國·乳源,不僅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也是按國際高星級酒店標準重金打造,集溫泉養生、商務會議、動感游樂、休閑旅游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度假勝地。自開業以來,憑借其豐富的旅游資源、高質量的服務水平,在市場上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特色,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到麗宮享受溫泉度假、休閑娛樂之旅。經律論溫泉小鎮坐落于曲江區小坑國家森林公園內,占地500公頃,按照國家級大型禪文化主題度假園區的標準打造。園區內集溫泉養生、禪修、度假于一體,是國家級禪意養生旅居度假目的地。溫泉區主要包括室內溫泉館、溫泉中心以及森林溫泉區,集中了SPA、按摩、沐足、魚療、溫泉養生等多項功能。溫泉館內的泉水來自“羅漢泉”,是嶺南罕有的無色無味可泡可飲的溫礦泉,溫泉水中含有稀有珍貴的氡元素,該元素是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館外面朝小坑山水,游客可以充分享受綠蔭、竹林、禪意的佛化風光。曹溪溫泉度假區位于曲江區馬壩鎮,占地50萬平方米,是廣東最大的溫泉別墅度假區,有103個富含氡、偏硅酸的養生溫泉池,130多棟豪華別墅,1300多間純別墅享受的高級客房,7間大型會議室。2003年,度假區榮獲“廣東十佳優質溫礦泉”、“最佳人居溫泉”等稱號。度假區的泉水源自清澈見底的曹溪水,傳說六祖惠能曾在曹溪沐浴凈身,一夜之間頓悟佛理,曹溪水因此而成為千年圣水。園中的禪茶凈心沐獨具特色,融南華茶藝、佛學智慧、修身養性之道于一體,游客在溫泉休閑中可以體悟佛法的慈悲與享受禪泉的溫潤滋養。
2 ?韶關市民間體育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對策
韶關是一座旅游資源豐富、歷史人文厚重的山水城市,蘊藏著強勁的后發優勢。韶關市委、市政府堅持貫徹落實全省功能區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融入珠三角、服務大灣區,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文化優勢和區位優勢,加大旅游項目建設、提升行業服務水平及加快全域旅游發展,積極推進旅游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創新思維、轉變觀念,堅持旅游“大融合”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體育、養生、文化、農業+旅游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珠三角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廣東戶外運動天堂等。
2.1 加大鄉村旅游產品的宣傳
韶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將其作為重要支柱產業,列入黨政“一把手”工程。為了全面展示韶關旅游的美麗景觀,尤其是鄉村旅游的獨特魅力,政府相關部門采用多種方式對外宣傳旅游產品。2018年11月,韶關市旅游推介會在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南區會議室召開,中國旅游景區協會秘書長霍建軍、韶關市旅游局副局長朱伙新及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中國文化報等近20家媒體參加了活動。韶關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巨大的旅游開發空間吸引了眾多媒體的興趣,朱伙新副局長還接受了旅游衛視專訪;隨著廣深港高鐵和武深高速的開通,為加強與香港、深圳的旅游交流和合作,由韶關市旅游局主辦的“樂享生態山水·情醉善美韶關”旅游推介會分別在香港和深圳兩地舉行,韶關市旅游局局長梁祖超,市重點旅游企業、旅行社以及新聞媒體代表等參加了本次推介會。推介會上,市旅游局通過視頻、圖文以及演講等多種形式推介韶關旅游產品以及特色旅游路線,從而打通不同地區旅游業的聯結互通,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吸引更多游客。另外,韶關市旅游局還參加了澳門推介會、上海旅游交易會、海南旅游博覽會、深圳旅游展、天津旅游展和廣清韶旅游聯盟推介會等活動。重點推廣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和農特產品手信,派發旅游宣傳品、旅游宣傳畫冊、節慶折頁、鄉村旅游指南等,借助媒體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
2.2 召開旅游產業投融資對接會,拓寬融資渠道
隨著我國旅游業進入高速發展期,資金需求總量的增長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資困難,傳統的融資模式已難以勝任,因此,政府必須創新融資模式,擴大資金來源,多渠道解決旅游業融資難的問題[7]。從2017年起,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辦“廣東旅游產業投融資對接會”,兩年時間與國內200多家知名旅游投資機構開展交流合作,提升了“廣東旅游投融資對接會”在國內的品牌影響力。韶關市是粵北生態旅游發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獲得了省旅控股、港中旅、碧桂園集團、保利發展集團、奧園文旅集團等一大批大型旅游投資集團的廣泛關注,投融資對接會的召開,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有效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有關部署和要求,推動粵北地區文化旅游產融對接,以實現旅游資本、資源與市場的對接。2018年,韶關旅游產業投融資對接會推介了近50個優質旅游項目,覆蓋韶關各縣(市、區),主要有溫泉、紅色景區、自然景區、特色小鎮、古村民居等豐富的旅游項目,涉及投資總額近140億元,已投資金額近28億元,投資完成度約20%。推介項目主要分為融資類和招商類項目,融資類單個項目投資金額最高為38億元,招商類單個項目總投資金額最高也超過17億元。主要包括湞江區的十里亭鎮灣頭古村落;新豐縣的森淶大豐茶葉莊園、九棟十八井客家圍屋;乳源縣的世界過山瑤漫生活小鎮、瑤族特色溫泉度假酒店;仁化縣的古夏傳統風韻特色古村、石塘古村生態旅游保護利用項目等。
2.3 舉辦節慶活動,打造特色體育旅游品牌
我國節慶種類繁多,從節慶性質的角度將節慶分為單一性節慶和綜合性節慶,以節慶時代性為依據將節慶分為傳統節慶和現代節慶,節慶內容主要包括祭祀節慶、紀念節慶、慶賀節慶等。傳統節慶包括春節、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現代節慶包括旅游節、美食節、桃花節、茶香節、啤酒節等。民間文化與習俗蘊藏著巨大的想象力,那種充滿熱情的、經久不衰的節日充滿了反約束、反現實的文化韻味,自然的宣泄和集體狂歡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冷漠,比如云南傣族的潑水節,廣東佛岡高崗鎮社岡下村的豆腐節。節慶體育是指根據宗教祭祀、農事生產、健身娛樂等需求,在節日期間進行競技運動實踐所創造出來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8]。節慶體育是節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勞動、風俗習慣、自然資源和地理位置等密切相聯,各地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與生活實踐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節慶體育,既包括賽龍舟、搶花炮、珍珠球、竹竿舞、長鼓舞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包括自行車公開賽、半程馬拉松、鐵人三項等現代體育項目。例如2019年春節,“中國·乳源西京古道越野徒步活動”在乳源縣圓滿舉行,本次活動在南北交通古道中“年代最早、路線最長、風貌最全”的西京古道上進行,全程約15km,近700人在冬日中與千年古道溫情邂逅,喜迎新年;在韶關市區舉辦了第17屆慶新春行大運騎行活動,近500名自行車運動愛好者從百年東街出發,騎行途經中山路、西堤北路、五里亭大橋等,最后到達棕櫚灣美食城終點站,全程約23km,展示新一年的良好精神面貌;在元宵節,南雄舞香火龍是粵北元宵節的一大特色,至今已有長達300多年的歷史,目前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每年端午節,韶關市都會舉行龍舟賽,2018年已是第22屆,來自韶關各地共16支隊伍參賽。賽龍舟象征著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精神,正是這項中國古老運動流傳至今、影響廣泛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 許歡科,滕俊磊.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廣西邊境地區旅游扶貧研究——以大新縣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9(1):9-14.
[2] 涂傳飛,陳志丹,嚴偉.民間體育、傳統體育、民俗體育、民族體育的概念及其關系辨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8):24-31.
[3] 楊建鵬,丁玲輝.西藏鄉村旅游與民族節慶和藏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合發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1):46-50.
[4] 王桂忠.粵北瑤族長鼓舞的藝術特質與現代價值探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8(5):79-82.
[5] 尹少豐.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民俗體育的傳承——以粵北南雄舞香火龍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5(16):184-185.
[6] 許瑞雪,李鵬.廣東省溫泉旅游游客期望、感知、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系研究[J].熱帶地貌,2018(1):61-69.
[7] 張應華.多途徑破解旅游融資難題[J].旅游研究,2018(3):9-12.
[8] 郭傳燕,李志清.鄉村節慶體育與新農村的和諧發展[J].體育科研,2007(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