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霞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對此進行了廣泛的實踐探索與研究。實現角色的轉變,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教學思想;要轉變傳統的宣灌式的教學模式;要轉變要么走向教師的“教”的極端,要么走向學生的“學”的極端的兩極思維方式;要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分別從更新教學理念、使用新型教學模式闡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角色的轉變策略。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摒棄“應試教育”思想指導下的“知識本位”的教育理念。如在學習《知了學飛》時,在傳統的教學理念支撐下,教師會根據考試的范圍設計知識點,然后按照知識點把文本講解得支離破碎,無法使學生通過個性化的自主閱讀而獲得獨特的個人體驗,不能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而且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知識、技能目標的設計,如認識本課10個生字,理解“羨慕、不耐煩、懊悔”等詞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支撐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為本,從學生出發,組織各種有趣的活動,創設有趣的語文教學情境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推動他們自主學習。如在教授《知了學飛》時,有教師用下面這個猜謎語的活動來進行課堂導入:有一種昆蟲,每當夏天來臨的時候,它們就會站在樹上唱歌,天氣越熱,它們唱得越起勁,到了三伏天,它們更會“知了、知了”地唱個不停,它們是誰?一方面孩子們樂于猜謎語,另一方面這個謎語非常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激活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因此孩子們迅速把注意力轉變到了課堂教學當中來,并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由于是生活化的導入,因此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新知識。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知識的傳遞,對于本課中關于“知了”的知識,教師往往一個人獨霸解釋權,學生只有被動聽的份。在新課程改革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理念的支撐下,教師應該放權讓學生自主學習,如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知了”,當這一邀請拋出,學生們一定會紛紛舉手回答問題。一方面學習對知識很熟悉,另一方面小學生愛表現,這樣的提問給了他們表現的機會。由此可見,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師從注重“教”轉向了注重學生的“學”,從注重“知識本位”轉向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等,從而有效促進了教師角色的轉變,使他們由一個高高在上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教學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由于新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有效轉變了教師的角色,使教師成了學生學習時“平等中的首席”,是學生合作探究的“組織者”,是學生遇到困難時的“幫促者”。新技術支撐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效促進了教師角色的轉變。
2.1在預習環節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中教與學的順序進行了翻轉。在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先教后學,而在翻轉教學模式中則是先學后教。翻轉課堂教學新模式堅持學生能自主學習的東西,就不用教師在課堂上教;只有學生不能自主學會的東西,才會借助教師的幫助完成學習目標。也就是說原先在課堂教學中由教師教授的“知識”將由學生在預習階段,通過觀看微課的形式自主學習,在預習時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于那些通過自主學習無法解決的問題,則集中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合作探究,或者教師答疑解惑的方式解決。在預習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即通過編制微課并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推送不同的微課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教師由一個“控制者”“權威者”“傳遞者”變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如在學習《望洞庭》這首詩時,教師把劉禹錫的簡介,以及古詩的創作背景介紹等知識都編制成了一個個短小的微課視頻。學生們可以從自己的興趣以及學習需要出發,自主選擇微課視頻進行觀看,對于如何觀看視頻,觀看哪些視頻,完全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做出選擇,從而實現了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2.2在課堂教學環節
在翻轉課堂教學環節,一般都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活動,通過合作探究來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這樣教師就由原來高高在上的知識傳遞者,變成了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幫促者”。如在教授《望洞庭》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教師組織了一個“靜謐與壯麗”的探究活動,即讓學生在《望洞庭》與《望天門山》兩首古詩的對比閱讀中,自主發現學習古詩也可以運用比較法。在合作探究中,學生們發現同是寫景的詩句,一首靜美,一首壯美。有的學生分析到: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這首《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輕輕著筆。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沉靜、和諧、秀美的景色。有的學生發表意見到:一個“遙望”,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不僅可以欣賞到洞庭湖湖面之美,還可以看到美麗的山水之景。再通過一個巧妙的比喻,將水中的君山比做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獨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現于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古詩發燒友的高見是:《望天門山》是李白在游歷長江(即楚江)時路過天門山,見此奇景而所發感慨。詩人見此山中分對峙于大江的兩岸,遠遠望去猶如兩門向望,氣勢雄麗。于是不禁發出造物奇巧,鬼斧天工的感嘆!“中斷”與“開”兩字簡明利落的表現出了天門山對峙的景象。從末尾兩句可以看出詩人是在舟中行進時望天門山,描寫景物極富動態。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和悠遠的情趣,同時也讓我們領略了詩仙的浪漫主義詩風。從這個合作探究實例,我們發現,在合作探究活動中學生是主宰者,教師只是組織者。而且因為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給他們進行創新創造了機會。在翻轉課堂教學環節,通過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推動了學生自主性的發展,有效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
2.3在檢測反饋中
在傳統的檢測反饋中,教師往往通過制定“一刀切”的家庭作業的形式,來了解學生們的課堂學習效果。但這樣的檢測是教師高度控制下的,不利于每個學生的發展。在技術支撐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僅僅是不同層次檢測題目的提供者,學生則可以從教師制作的檢測題目中,自主選擇題目的難易進行作答。在新技術環境下,由于智能軟件的存在,學生自主檢測的過程會被跟蹤記錄下來,并通過智能分析,形成學生學習情況直觀圖,從而為教師對學生的檢測結果與課堂學習效果做出診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進而可以使教師更加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制定更加檢測題目,以滿足學生真實的發展需要,有效推動學生的發展。
在學習了《趵突泉》一課后,教師布置了聽寫生字的題目,并用微課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聽寫的微課視頻,以推動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如果教師想知道學生寫字時的姿勢等學習習慣情況,可以同時使用微課的錄屏功能。學生聽寫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將即時被傳送到網絡平臺,教師可隨時對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情況做出指導和幫促。
由此可見,新技術支撐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檢測反饋中,教師已經變成了一個引導者、幫助者和指導者,從而有效轉變了自己原來高度控制的角色。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不但要轉變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還要注重使用新型的教學模式來促進自身角色的轉變。新課程課程改革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引的,在現代教育理論中,有機整合的思維方式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活動的幕后推手。因此我們還要運用轉變思維方式的策略等來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將繼續進行廣泛的實踐探索與研究,真正使教師轉變角色的要求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穆棱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