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文章通過簡單介紹我國音樂素質教育的現狀,從三個角度闡釋視唱練耳課程在高校音樂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夠引起廣大師生的注意,從而將其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音樂教育,進而實現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視唱練耳;素質教育;音樂;高校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的同時,內心的發展和訴求也越發被關注。而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任何生活形式都是快餐式的,人們的情感體驗似乎無法及時跟上發展和更新。因此,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高,內心空虛和心理疾病反而頻繁地出現,造成人們的幸福感急速下降。而音樂作為一種最簡單的娛樂方式,卻能極大程度地慰藉人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人們在傾聽音樂的同時內心得以恢復寧靜。因此,音樂也作為一種有效的形式被引入學校教育中,幫助學生能夠在學習和生活壓力之余通過音樂課程培養音樂素質,從而實現身心的健康成長。而作為非專業的高校學生,通過視唱練耳課程可以實現簡單入門和逐漸培養的過程,因此是非常有必要且意義重大的。
一、音樂素質教育的現狀
目前的音樂素質教育現狀非常不容樂觀。首先表現在人們對音樂的重視程度不夠。我國的教育重點一直在各門科目的學習上,認為音樂只是人們休閑消遣的一項活動。因此,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沒有形成正確的指導思想,缺乏系統的教學方案,同時學校和學生對音樂課堂的不重視也讓音樂教師失去教學的熱情。因此,所謂的音樂素質教育往往只是讓學生傾聽音樂,沒有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和理解。同時學生在學業的壓力下更不會耗費過多時間在音樂課堂上,甚至出現音樂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卻在底下學習其他科目的情況。
同時因為社會上的音樂作品過于泛濫,所以學生在缺乏音樂素養和辨別能力的前提下,對音樂的好壞缺乏相應的品鑒能力。而所謂的潮流音樂往往混雜一些低俗音樂,學生如果長期處在這種烏煙瘴氣的音樂環境中,就無法實現音樂素養的提升。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學生音樂基礎比較差,即使教師努力在課堂上向學生教導音符和樂譜,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學生還是難以理解并學習,即使付出再多時間和精力,沒有與之相適應的音樂入門課程基礎,學生也難以實現音樂入門。
二、培養高校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音樂對很多人而言只是生活的一道調劑品,好的音樂大家都喜歡聽,可是一首歌究竟好在哪里卻不是人人都能說得清楚的,更不用說人人都能把歌唱好。而音樂就本質而言不僅是一種節奏和一串串的音符,對專業人士來說更是一種共鳴和溝通。因為音樂并不是日常文字,可以從字典中查找到,因此對很多非專業的人士而言,想要領悟音樂并掌握不僅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樂譜上,更重要的是提高音樂的素養。
而視唱練耳作為一門音樂的基礎課程,通過鑒賞音樂并學習內容,再通過必要的音感訓練提高對所學音樂內容的實際應用。由于音樂的本質區別于其他文化課程,因此在學習這門課程的時候不能按照傳統的學習方式進行,而是應該讓學生能夠在音樂的環境中得到熏陶,從而逐步培養高校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在視唱練耳的課堂中,音樂的形式和體裁非常豐富多彩,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對音樂進行感知并理解,同時在提高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的過程中逐漸積累音樂知識。當學生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就會發生質的轉變,實現音樂能力的輸出。通過視聽練唱培養學生的多元文化教育,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呼吸、咬字和吐字,從而保證學生進行正確的發聲訓練。同時,視聽練唱的課堂中還能通過鑒賞優秀曲目,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歌曲感情主旨的基礎上將曲目情感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
換言之,視唱練耳作為一門基礎的音樂知識課程,就像一位音樂大門的領路員,不僅準入的門檻非常低,對學生也不會造成過度的學習壓力,同時能夠實現對學生技能地不斷提升,從而對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進行全面培養。一旦學生能夠和音樂素質從初步認識走向相熟階段,就能在此基礎上實現音樂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
三、提高高校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由于音樂是一門聽覺上的藝術,并不是有形的、可以觸摸的,因此只有具備音樂的審美鑒賞能力,才能最終捕捉到音樂無形外在中的內在核心,才能通過聆聽者內心的情感體驗,并結合想象和判斷實現對音樂中復雜情感的感知和共振。因此,需要通過視唱練耳的課堂不斷提高高校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才能幫助學生正確辨別優秀作品的基礎上與音樂實現相互作用,并通過不斷模仿和學習逐漸加深情感體驗。因此,在高校課堂中,要不斷讓學生通過音樂體驗培養聆聽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鑒賞能力。
作為音樂教師,要充分做好自己課堂中的定位認知,因為音樂并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師在視唱練耳的課堂中,在提高高校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的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的觀念和想法強加給學生,而是首先讓學生傾聽音樂作品,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和組員進行探討,并鼓勵學生勇敢地說出自己對該段音樂的看法和觀點。學生只有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照搬照抄權威的觀點,對自己的認識充滿自信,才會真正在每次傾聽中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實現音樂和內心之間的共鳴。
雖然大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接觸音樂,可是隨著當今社會發展速度過快,音樂形式多樣化和內涵表達復雜化,音樂元素的充斥和混亂也在干擾著人們的生活,因此并不是所有音樂都是好的,值得學習的,很多學生對音樂只是過耳,卻并沒有過腦更沒有過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并沒有養成良好的音樂習慣,何談提高對音樂的審美鑒賞能力。因此,面對這種情況,學校應該有意識地在校園播放優秀曲目,或組織各種有意義的音樂比賽和形式豐富的活動,從而不斷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音樂環境中感受音樂的美,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此基礎上,音樂鑒賞的感性經驗已經實現了逐步的累積。因此,就可以逐步向理性經驗進行過度,才能最終實現提高音樂鑒賞能力。當學生能夠從初步的感受音樂發展到領會音樂,就能不斷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斷能力,以一種更加嚴肅的態度對音樂進行整體感受,最終實現鑒賞能力的形成。
當學生具備音樂的審美鑒賞能力,所獲得的不僅是一項能力,更多的還是一種心靈上的寧靜和啟發,對處于躁動時期的學生而言非常有利,能夠幫助他們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和刺激,從而更加專注并沉淀自己,實現身心的良好發展。
四、陶冶高校學生的高尚情操
視唱練耳雖然看似是一門非常基礎的音樂入門課程,可是在培養學生音樂綜合素質和提高鑒賞能力的同時,對培養高校生的高尚情操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相較于通過文學作品等方式,通過音樂的方式更能被學生所接受,更能潛移默化,在學習過程中實現高尚情操的培養。
作為當代大學生不僅面臨著非常繁重的學習壓力,同時社會就業需求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和挫折更是非常巨大,而在這種高壓環境下,學生內心的苦悶如果無法得到及時排解,久而久之就會演變成扭曲和黑暗的性格,對我國學生成長為身心健全的人才非常不利。而在視唱練耳的課堂中,通過傾聽和歌唱音樂的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排遣內心的苦悶和憂郁,同時從音樂中獲得的能量和力量也能感染學生的情緒和心靈,學生才能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壓力中正視自己的不足,從而化悲憤為力量,更加積極地改造和完善自身,以一種更加健康積極的心態投入到生活中,從而實現自我的升華。
通過視聽課堂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除了體現在學生自身的情感和領悟之外,還體現在對世界和國家的看法。《義勇軍進行曲》作為我國國歌在每個星期一清晨響起,在注視國旗高升并合唱國歌的過程中,學生會在內心不斷升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而這種能量就是在詠唱國歌中形成的。因此,學習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能夠讓生活在和平時代的學生感受到祖國發展至今的不易,從而喚起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感。
總體而言,音樂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必不可少的,是其他科目無法取代的。尤其是大學作為學生的最后一個象牙塔,如果無法幫助學生實現全方面綜合發展,步入社會的學生將無法很好地適應社會。這不僅對學生是不利的,同時對社會輸出人才也是不利的,更不用說對我國今后的現代化建設會產生什么影響。因此,視聽練耳在高校中的作用看似微小,卻是能量巨大的,能夠通過幫助學生實現音樂素質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幫助學生培養高尚的情操。
五、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素質教育對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和今后的工作學習都是非常有益的,各大高校應該將音樂素質教育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貫徹落實。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將視唱練耳課程更好地融入日常的音樂教學課堂中,進而幫助沒有音樂基礎的學生實現音樂領域的輕松入門,更好地激發學習音樂的熱情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蕾.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在音樂教學中的結合問題[J].北方音樂,2018(9).
[2]倪璐.試析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在音樂教學中的結合問題[J].北方音樂,2017(18).
[3]呂霽虹.普通高校音樂基礎理論課中融入視唱練耳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7(21).
[4]康少華.試論視唱練耳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及優化策略[J].黃河之聲,2017(5).
[5]林曉婧.論高職院校音樂舞蹈表演與教育專業視唱練耳課程的重要性及改革[J].藝術品鑒,2017(2).
[6]翟芮.初探視唱練耳與樂理學科教學:就遼寧省三所學校教學現狀的探索與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作者單位: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