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榮深
摘要:為了順應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國家對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也在不斷深化,事業單位在內外部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同時,所暴露出來的會計制度滯后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隨著2012年政府財政部對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提出了新要求,《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以下簡稱行政事業單位科目報表)也在2017年正式印發,各級各類的行政事業單位應政府的要求已做好了相應的工作準備。這些制度的出臺是為了讓事業單位將預算會計和預算會計的功能雙管齊下,并同時建立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更加科學化的報告體系。新制度的出現使得將來會計財務工作更為繁雜,對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新層次的需求。本文從中小學出發,全面分析政府會計制度的出臺對事業單位造成的一系列重大影響,以及事業單位在執行會計制度時的重難點問題。
關鍵詞:政府會計;會計制度;中小學
一、我國中小學會計制度的發展歷程
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大環境下,原有的《中小學會計制度》即將廢止,新的會計制度將在2019年1月1日起進行實施。長久以來,我國最初在會計領域實行預算會計標準體系的,其建立之初也是基于當時經濟市場體系下的財政預算管理要求,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前進,之前的預算會計標準體系已經難以適應新環境,并出現了許多問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和國內企業蓬勃發展的形勢背景下,政府需要出臺新的標準體系滿足社會需要。
2017年2月,財政部印發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與報表>與<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科目與報表>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明確規定了新舊制度的銜接問題,并規定于2019年1月1日起實施。目前執行的事業單位都要嚴格按照新的行政事業單位報表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對財務報表和預算會計報表進行獨立編制。除此之外,各單位要按照登記后的新賬目編制新賬目余額表,還要依據新制度編制資產負債表。雖然財政部在制定這些銜接規定時以事業單位為基準進行考慮,但是有些項目條款可能對中小學來說并不是完全適用的。中小學所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且有的是國家撥款經辦,也有社會民營控制的,因此與其他事業單位是有所不同的。原本中小學會計層次有良莠不齊的問題,新制度又提出了對會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學面臨新的會計制度應及時應對,進行新舊制度的銜接和優化,使會計制度在中小學教育管理中基本落實。
二、政府會計制度的主要特征
(一)確立“3+5要素”的會計核算模式
《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以下簡稱基本準則)規定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結余3個預算會計要素和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5個財務會計要素[1]。這項規定不但完善了現行政府預算會計功能,更強化了政府財務會計功能。政府財務會計部門通過核算報告與財務報告的雙向反映,政府在全年的預算執行和實際的財務支出將會清晰地反映給廣大人民群眾。同時“3+5要素”也為企業的會計核算提出了新的方法,使企業的財務核算有了新標準。
(二)在資產管理的基礎上反映單位運營成本
基本準則要求各單位依據國有資產管理規定,對單位流動資產的收支比例以及單位固定資產的數目進行書面報告形式的全面反映,尤為注重的是要控制事業單位中國有資產所占比例,控制國有資產的流失概況,還要求單位分部門細化各項費用的核算,對成本和支出都進行整理歸集。在以往中小學的財政管理中,往往只重視收入支出,忽視了對成本的思考。在會計新規下,學校將各項花費和收入費用編制成表,還要核算教育教學的成本,反映出中小學的運行費用和成本代價。這樣有利于學校樹立成本意識,達成收支與成本新觀念的轉變,規范中小學的辦學行為,讓教育明細在政府的監督下公開化、合理化。
(三)整合基建會計核算
基建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財經制度為依據,運用特殊的手段,對國家或事業單位基本的經濟建設活動以及財務核算報表并進行分析和監督[2],了解國家的真實發展狀況,加強監督部門乃至廣大人民群眾對經濟建設的監督作用。基建會計核算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加強基本建設經濟管理,促進提高投資效益。各單位不但要遵循相關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基本投資建設的會計核算,還要將單獨的基建賬相關的賬目歸總到單位的總賬上。好在新的會計制度出臺,基本投資建設的會計核算以后不需要再單獨建賬,簡化了會計核算的流程,提高了單位會計信息的完整性。
從以上三點所述不難看出新制度相比舊制度發生了很多變化,事業單位、包括中小學學校都要應對新制度做好銜接工作。
三、中小學執行政府會計制度銜接問題的建議
(一)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
由于會計制度的不斷改革,各單位也要順應改革變化,及時學習新制度中的條例規定,結合自身發展的情況,首先對會計信息系統進行調整和完善,其次要檢查最新生成的會計信息是否符合政府會計準則的規定,最后要運用現代計算機科技的高效便利性,對會計核算軟件進行更新。針對記賬業務,要在核算軟件中設置成自動轉換,只要生成賬目分錄,就會自動轉化成相應的預算會計分錄;而針對報表生成,要在產生財務報表后,通過計算機的聯結,可以自動生成預算會計報表。計算機軟件的使用可以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還能完成信息準確自由地轉化,使會計信息化得以加強。
(二)完善更新報表信息
中小學報表附表中,應對教師學生的數量、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這些數據進行統計說明,經過歸納和分類,讓附表體現其清晰明確的價值。考慮到中小學囊括的學校種類比較廣泛,附表包含的內容除了事業支出明細以外,也需要更加全面一些。支出總表的編制能反映出中小學的支出全貌,附表用來詳述事業支出,二者相互結合,報表信息才更加完善。
(三)規范固定資產管理
大部分中小學教育管理層因為在進行財務核算時,對新舊資產未能全面反映,往往會盲目地應對新資產的購置,忽略了對已有資產的管理,資產管理意識淡薄。依據《政府會計制度》銜接問題處理規定,對固定資產要進行計提折舊。由于折舊年限未做統一的規定,而學校的固定資產中教育設備占了大部分。考慮到教育行業的特殊性,若不對折舊年限做統一規定,每個學校依照自身的情況建立不同的標準體系,那么將會難以對各個學校的教學成本對比出結論,最終產生報表的精準性也難以保證。因此,國家要盡早對中小學教育管理層要確立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還要利用第三方機構,依據固定資產處理的流程進行評估,以免造成固定資產流失。
(四)完善學校食堂的會計核算
學校食堂作為學校后勤保障部門,在財務核算中也占據著重要的部分。學校食堂的會計核算要嚴格按照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在年末時將單獨的核算賬目并入總賬。在核算過程中要明確食堂核算的科目,參照企業會計制度,制定全面完善的食堂財務管理制度。通過對食堂財務管理的規范整頓,既確保了食堂財務管理工作的獨立性,又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技能和水平。
四、結束語
新的會計制度的頒發和施行,除了要求中小學這些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整改,也要求廣大的會計工作者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進行學習和自我提升。在廣大教師和管理層對新舊制度的有效銜接中,新制度科學合理的特性將會加速實現中小學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化,為中小學教育事業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品竹.關于事業單位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8 (11): 16-17+21.
[2]馬永義.行政單位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相關銜接規定的解讀[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 (06): 93-95.
[3]朱愛麗.高校實施《政府會計制度》的銜接實務探析[J].會計之友,2018 (22).
[4]辛琳.高校會計制度銜接研究——《政府會計制度》與《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比較[J].新會計,2018 (07):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