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差異化教學的目的進行入手分析;再分析教師對信息技術相關技能和知識進行系統學習;最后就教學中加強對網絡教學資源以及多媒體的使用展開細致闡述,包括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課件,攻克教學難點以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感知力三個部分;最后分析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差異化教學的成效。
關鍵詞:信息技術;差異化;教學模式
引言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良性指引的作用,同時能夠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增加,自主學習能力更強。教師可以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相關網絡的平臺、資源的平臺,讓學生進行了解和學習,用教師傳授的基礎知識作為基礎,自主的利用網絡資源,采用合作討論的手段,進行自主學習,在相對輕松的學習狀態下拓展學習思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發現并提出問題,在最終在教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
一、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差異化教學的目的
學生利用信息平臺探究在學習材料、教師指點以及課堂學習中的種種問題,同時能夠掌握通過信息的反饋、交流和查找的能力,自主的進行問題的發現和解決。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及課外拓展的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手段進行學習。通過網絡渠道以及信息化技術,學生可以對最新的知識進行獲取,同時在進行可用信息篩選和分析的過程中,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差異化教學的教學主體是參與學習的全部學生和授課教師,這也是不同于傳統模式教學的區別所在,差異化教學目的是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致增加,學習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增強,使得教學事半功倍[1]。
二、教師對信息技術相關技能和知識進行系統學習
為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差異化教學,教師需要對信息技術相關技能和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確保自身有能力在實踐教學中開展信息化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有對信息技術有正確的認識,對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熟練掌握,才能夠將信息技術融入進課堂教學中,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對技術和知識進行全面系統的學習,對最新的科技成果有足夠的了解,能在課堂教學時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得心應手。同時,教師還需要對信息技術的教學課件也需要經常練習使用,使得多媒體課件成為自己教學方法的輔助應用,在教學的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三、教學中加強對網絡教學資源以及多媒體的使用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應試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的分配比例失調。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置教學情境,對學生來說教學氛圍濃厚,教學情境真實的環境,更容易進行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在音樂樂譜的識記課程學習中,教師會對相同的音樂知識進行重復性授課,這樣不僅增加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并且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此時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將枯燥的樂譜進行生動形象的展示,使課程更為精簡系統,使樂譜識記簡單、特色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攻克教學難點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攻克教學的難點。如在實踐教學中對音樂基礎理論實施差異化教學,根據學生音樂素養水平與自身天賦,因材施教,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將音樂理論知識制作成不同課程的課件,適當性增加音樂鑒賞內容,尤其是對難度系數較高的課程,將重點、難點音樂課程內容分段進行教學,每段設計更為針對性的課程軟件,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真正做到物盡其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差異化教學,可以使得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被形象化、具體化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教學事半功倍。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感知力
在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學生的感知力與想象力都比較重要。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都不同,部分學生的思維不夠發散,理解問題的能力比較差,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不足,這就需要教師將其傳授的知識進行深度剖析,使得教學的重點淺顯易懂,學生方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事半功倍。學生的想象力決定其思維的發散程度,感知力決定其對教學知識的接受程度。在教學過程中增加現代技術的使用,通過圖片、視頻以及聲音的形式,使得學生形成感知的認識,對教學的內容了解透徹,促進思維的飛躍[3]。這在多個科目的教學中都應用的極為廣泛。
四、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差異化教學的成效
教師延續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的模式傳統且古板,課堂教學更加重視對知識點考點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只能依靠死記硬背的方法進行知識的學習,課堂教學主要以灌輸為主,教學的有效性無法得到滿足。但是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利用信息化開展差異教學的模式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教師的教學理念逐漸發生轉變,對于傳統形式的教學去粗取精,教師認識到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開展差異化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教學的核心,打造出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資源共享的學習環境。教師既是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學習伙伴、幫助者、指導者,同時也是設計者。從另一層面上來說,這也是對“教師以科技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學生作為教學中心,使得學生可以對知識進行自主學習,使得教學成果事半功倍”的教學觀點和教育思想的強調[4]。
結束語:
本文針對我們國家校園教學的方式、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同時對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差異化教學的模式進行分析。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對新事物的接受,校園教學也不再是嚴肅、古板、枯燥的形式,傳統形式的灌輸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教學成果的要求。只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差異性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加對計算機、網絡和新媒體的使用,才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利用網絡、計算機和新媒體進行學習的能力,這是對我們國家的教師教學隊伍的教學科學技術水平和教學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單曉倩.巧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差異化課堂——淺談信息化教學在小學數學實踐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 (03):83-84.
[2]張瑩.院校差異化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探討[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 (03):140-141.
[3]邱靈芳.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差異化教學的模式與成效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5 (05):14-15.
[4]余長泉.“利用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差異化教學”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 (02):65.
作者簡介:車小梅(1986.08-)女,漢族,四川省廣元市人,本科,中二,研究方向:高中音樂鑒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