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明艷
自從素質教育這一方針被提出,相關人員就越來越重視在教育過程中推進素質教育的問題。我國現如今實施的素質教育,對于各個學科的每個學期的課時量有著明確的規定。一線生物教師面臨著緊張的課時,急需改變教學模式以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與此同時,學生面對的是比以往跟加繁重的課后習題。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學習。綜合這些因素,打造高效課堂就成為了現階段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高效課堂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以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與學任務,促進學生高效發展。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是高效課堂實現的的關鍵。結合我的教學經歷,以及對相關資料的學習,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打造生物高效課堂,減輕學生負擔:
一、教師自身的轉變
在新課程的前提下,想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教師要將自己從課堂的決策者、灌輸著轉變為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以及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學為主、教為輔。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自己個人的觀點去判斷,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轉變為學生自主發展的舞臺。
最早的學校形式的私塾中,教書先生總是板著臉面對學生。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延續著固有的印象,以冷冰冰猶、具一般的面孔面對學生。但是在現代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名好的教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成功的必要因素。教師應該真正地走進學生,深入了解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朋友式師生關系。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主要有兩點:一要理解和尊重學生,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二要以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全體學生。真心熱愛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這是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的前提。利用課余時間,盡量去了解學生,充分的接觸是建立朋友式師生關系的基礎。只有以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為基礎,和諧、高效的教育才有可能實現。
二、有效的課堂導入
萬事開頭難,好的課前導入能夠營造輕松的教學氣氛。教師應該盡快從學科本位走出來,用大課程觀解決教教材的問題;用整合觀解決教學內容的選擇問題;用師生互動解決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用學情研究解決重復訓練的問題;實施選課制度下的分層次教學,用學科分層解決學生的需求差異問題。
生物課堂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一門學科,創設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作為課堂的導入,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情感、注意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問題情境的創設,主要注意兩點:除此之外,課堂導入,不要為了導入而導入,最好是將導入的情境貫穿整個課堂,在課堂內容的建構上均圍繞該情境所引出的主問題,使它成為這節課的主線,那么同學們的情感、興趣一直有現實作為依托,由此引起的學習興趣及學習勁頭會更足。
三、合理設置問題、關注生成性問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依靠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及自主探究。在問題的設置上,主要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有明確的目的,要符合新課程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能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二是要把握好問題的難度,所設計的問題要讓學生有跳起來就能夠得著的感覺。探究式教學,教師應為學生鋪好臺階,使問題情境既有一定的挑戰性,又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才能真正有效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在思維激蕩中領悟科學方法,提高科學研究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學生沒有思路的問題,可以不斷給學生提示、鋪墊,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完成探究問題。
課堂上,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疑問、想法、觀點、活動、眼神、小動作等,而不是關注自己如何把課上完。只有這樣才能捕捉轉瞬即逝的課堂生成性問題,利用“意外”事件中的生成性資源,拓展思維空間,深化探究深度,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認知、探究、交流合作等素質能力的自主、諧發展。
四、活躍的課堂狀態
高效課堂需要活躍的課堂狀態,教師要善于根據具體教學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成為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者,精心設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及合作者,教師要重視課堂民主平等氛圍的營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愉快合作,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起學生的良好情緒,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主題意識和主題精神。
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我認為,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教師要善于根據具體教育情景,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成為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者,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中,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要體現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教師要由“演講者”轉變為“編劇”和“導演”,要像導演給演員說戲那樣,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做中學的情景,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當然,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雙基的掌握,更要在課堂中以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及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促進三維目標的全面達成。
總之,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影響到課后作業的速度,關系到學生課業負擔多少。培養學生在課堂上高效率聽課、高效率學習是一個系統化的大工程。通過教師的培養、學生之間的經驗交流,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提高效率、減輕負擔最為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