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琦



[摘要]農村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扶貧手段在扶貧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農村電商績效評價研究對繼續保持農村電子商務在現有的扶貧工作中的“造血”能力,促進做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收尾工作和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農產品網上交易情況,網銷農產品整合與開發,電商扶貧落地體系建設這4個方面和對應的15個具體指標,采用AHP層次分析法來構建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績效評價體系,期望對提高農村電商扶貧績效水平和保持農村電商扶貧“造血”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關鍵詞]農村電商;層次分析法;扶貧績效;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F724.6;F323.8 [文獻標識碼]A
1 ? ?緒論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利益和幸福為出發點,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2017年12月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經過扶貧開發攻堅戰,全國一些省市地區,例如廣州市農村地區已基本完成精準扶貧任務。農村電商扶貧作為一種重要、有效的扶貧手段,在扶貧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如何對農村電商扶貧項目進行扶貧績效水平評估,如何繼續保持農村電商“造血”扶貧的內生增長動力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鞏固脫貧成果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隨著各地農村電商扶貧項目的建立和運作,其績效水平直接影響政策的實施效果。然而,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搜索“農村電商扶貧績效評價”,得到的文獻寥寥無幾。因此,對農村電商扶貧績效進行科學的評價,是推動農村電商扶貧發展的重要工作。
農村電商服務體系的功能、結構及運作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包括王潔等(2014)對農村電商服務體系的功能及建設原則進行了研究;胡曉杭(2017)則從基本服務設施建設、展示平臺建設、營造產業生態等方面討論了如何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
在績效評價領域應用較為廣泛的方法是層次分析法(AHP),國靖等學者(2017)將層次分析法引入林下經濟的綜合效益研究;卿玲麗等(2016)應用AHP評價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態績效;侯世英,宋良榮(2017)運用層次分析法對金融扶貧績效進行研究,還有一些學者將AHP應用于公共文化服務的績效研究 、公共資源評價等領域。
精準扶貧績效的評估指標體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焦克源和吳俞權(2014)從效率、合作性、公平性和可持續性4個維度,設計出18個指標作為對專項扶貧政策績效評估的指標體系。姜愛華(2007)從行政績效、經濟績效和社會績效三個維度對我國政府開發式扶貧資金使用績效進行了評價。陳升等(2016)研究認為精準扶貧績效的影響因素包括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與精準考核4個層面的9個因素。
采用AHP這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嘗試構建農村電商扶貧的績效評價體系,對農村電商扶貧績效評價體系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2 ? ?績效評價原則
依據農村電商扶貧的目的及任務,在評價農村電商扶貧績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社會效益原則。農村電商扶貧的社會效益是指能夠提高農民創造收入、減少農民、農產品損失,促進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農民的工作條件等。
二是,合規性原則。合規性是指農村電商企業履行遵守法律法規,建立、實施并保持一個或多個程序,定期評價對適用法律法規的遵循情況的一項管理措施。
三是,效果性原則。效果指既定目標的實現程度,以及一項活動的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的關系。農村電商扶貧的效果性是需要把農村電商扶貧項目實現的多方預期效果聯系在一起,包括政府想要取得的“造血式脫貧”是否實現、農村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等。
四是,效率性原則。通常是指產出與資源的關系。是指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以一定的投入實現最大的產出或實現一定的產出使用最小的投入。
五是,可持續性原則。農村電商扶貧持續性是指農村電商企業在發展的同時能否形成一個可持續的良性循環,為貧困農村地區的經濟等方面注入生長活力達到“造血式扶貧”效果。
3 ? ?層次分析法構建評價體系
美國運籌學家Saaty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層次分析法(簡稱AHP)。層次分析法是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
3.1 ? ?準則層和指標層的選定及其說明
應用AHP分析問題時,首先要把問題層次化,構造出一個有層次的結構模型。這些層次可以分為三類:最高層即目的層,中間層即準則層,最底層即方案層。
根據研究廣東省地區農村電商扶貧報告及對實地調研的情況,綜合相關專家的建議,同時考慮到農村電商扶貧的特點及評價原則,選擇網銷農產品整合與開發,農產品網上交易情況,電商扶貧落地體系建設,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這4個層面作為評價體系的準則層,并對應提煉出 15 個具體評價指標(見表1)。
模型中各指標解釋如下:
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A1是指政府給予農村電商企業的資金補貼、獎勵情況包含支出相符性、資金支出合法合規性、制度健全性和管理有效性(執行情況)。
農產品網上交易情況A2是指農產品上行情況,本體系包含利用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情況、利用線上線下結合銷售農產品情況、通過各類電商和展會活動銷售農產品情況和“農產品進城”年交易額。
網銷農產品整合與開發A3包括網銷農產品信息的采集和農產品整合開發情況,網銷農特產品QS認證和產品溯源體系建設,網銷農產品的品牌塑造和宣傳推廣情況。
電商扶貧落地體系建設A4包含電商扶貧的組織工作情況、縣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電商扶貧落地基礎工作情況、“工業品下鄉”年交易額。
支出相符性B1:實際支出與計劃規定的經費用途是否相符。
資金支出合法合規性B2:資金支出是否符合資金管理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
制度健全性B3:是否建立了相關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等規章制度。
電商孵化成功率B4:即結合多方領域的力量,整合資源,為電商創業項目提供孵化技術,助力創業者的創新和發展的成功率。
利用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情況B5:依托阿里、京東、蘇寧和廣東省知名農村電商平臺開設特色館及開通和運營情況,貧困戶開設網店情況:貧困縣網店數量,非貧困縣按貧困戶開設網店的比例。
利用線上線下結合銷售農產品情況B6:農產品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將農特產品推介給城市消費者情況,貧困村和電商企業建立點對點直供基地的情況。
通過各類電商和展會活動銷售農產品情況B7:非標農特產品進行眾籌、預售和義賣活動情況,參加和舉辦各類電商活動、展銷會和電商扶貧結合的情況。
“農產品進城”年交易情況B8:所有利用電商平臺銷售本地農特產品的電子商務年交易情況,尤其是貧困戶開設網店的電子商務年交易情況。
網銷農特產品信息的采集和農特產品整合開發情況B9:采集已標準化農產品、非標準化農產品等,建立商品信息庫,與電商企業產品信息對接,整合和開發適合網銷的農產品并且有重點產品定位。
網銷農產品QS認證和產品溯源體系建設B10:加強農產品網貨監管,制定農產品生產加工標準,指導企業、合作社和農戶按標準種植、生產、加工、包裝,建立標準化生產流程和產品質量認定標準,開展QS認證,原產地認證,建立產品追溯體系。
網銷農產品的品牌塑造和宣傳推廣情況B11:打造“一縣一品”,開展地理標志認證、網銷品牌塑造,通過不同媒介將地方農產品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開展宣傳推廣活動。
電商扶貧的組織工作情況B12:建立電商扶貧領導組織機構,出臺電商扶貧的工作規劃和支持政策,建立電商扶貧資金與項目臺賬管理和驗收制度,定期現場查看項目運行情況。
縣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B13:縣級電商服務中心建設情況,物流整合、產品展示、售后服務、當地農產品上行功能等;貧困村建設電商服務站情況:貧困縣村級電商扶貧服務站的數量,非貧困縣按貧困村建設電商服務站的比例。
電商扶貧落地基礎工作情況B14:建立多層次的農村電商培訓機制情況,針對貧困戶等電商創業需求提供免費公益性培訓情況,電商企業認定情況。
“工業品下鄉”年交易情況B15:所有利用電商平臺銷售工業品給農民的電子商務年交易情況,尤其是貧困村的村級電商服務站的電子商務年交易情況。
3.2 ? ?準則層的權重確定及一致性檢驗
構造出各層次中的判斷矩陣。引用1~9及其倒數作為標度來定義判斷矩陣A=(aij)n×n(見表2)。
2,4,6,8 表示上述相鄰判斷的中間值
倒數 若因素i與j的重要性之比為aij,那么因素j與因素i重要性之比為aji=1/aij
經研究團隊討論和專家建議,認為在農村電商扶貧過程中,與扶貧目標直接對應的功能處于最核心、最重要的環節,其效率和效果最能體現整體績效,因此,將農產品進城網上交易情況A2和電商扶貧落地體系建設A4作為最重要的評價層面,且兩者同等重要。
針對農村電商的特殊考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標準化生產是農產品上行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因此,相對于A2,網銷農產品整合與開發A3的重要性較為次要。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A1是扶貧的保障環節,相對于A3,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A1的重要性較為次要。
綜上所述,得到如下重要性關系排序:農產品進城網上交易情況A2和電商扶貧落地體系建設A4,網銷農產品整合與開發A3,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A1。將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A1的重要性用標度1來描述,則網銷農產品整合與開發A3的重要性為3,農產品進城網上交易情況A2和電商扶貧落地體系建設A4的重要性為5,據此整理得到準則層的比較判斷矩陣:
3.2.1 ? ?評價準則層的指標權重。采用算術平均法來計算個個判斷矩陣的指標權重。即:
,i=1,2,…,n ? (式1)
計算步驟:將判斷矩陣G-A的元素按列歸一化,即求;將歸一化后的矩陣各列相加;將相加后的向量除以n即得權重向量。
對準則層矩陣G-A的每一列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
將歸一化的各列相加,得到,
將相加后的向量除以n=4即得權重向量W=(0.0687,0.3889,0.1535,0.3889)T。這表明準則層各維度A1、A2、A3、A4相對于總目標G的重要性權重分別為0.0687,0.3889,0.1535,0.3889。
3.2.2 ? ?評價準則層的一致性檢驗。運用MATLAB軟件計算出來的矩陣G-A最大的特征值為4.0435。接下來進行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
(1)計算一致性指標CI,(式2),其中,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由上述條件可以算出CI=0.0145。
(2)查找一致性指標RI(見表3)。
由表3可得RI=0.89。
(3)計算一致性比例CR, ? ? ? ? ? ? ? ? ? ? ? ? ?(式3)
CR=0.016<0.10,當CR<0.10時,此時認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3.3 ? ?具體指標層比較判斷矩陣、權重確定及一致性檢驗
針對具體指標層次的15個指標同樣分別采用上述方法構建比較判斷矩陣,計算每一個指標相對于上一層面的重要性權重,并分別進行一致性檢驗,結果如表4~表7所示。
=3.0386,0.019,CR=0.037<0.1,表明通過一致性檢驗。
=5,0,CR=0<0.1,表明通過一致性檢驗。
=3.0093,0.0046,CR=0.0089<0.1,表明通過一致性檢驗。
=4.0436,0.0145,CR=0.016<0.1,表明通過一致性檢驗。
4 ? ?結果與分析
上述4個層面的單排序都獲得了滿意的一致性,再由公式,其中n=1,2,3,4,ai表示評級準則層Ai相對于總目標G的權重值,可得CR總=0.0086<0.1,即判斷矩陣的總體一致性是滿意的,建立對農村電商績效評價的15個具體指標的重要性程度判斷是可靠的。依據上述結果,可得到各層次各指標的權重分布(見表8),其中,具體指標層的權重(綜合權重)=對應準則層的權重×自身相對于準則層的權重。
5 ? ?結論與展望
從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農產品網上交易情況,網銷農產品整合與開發,電商扶貧落地體系建設這4個層面和對應的15個具體指標,采用AHP層次分析法來構建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績效評價體系,并檢驗了評價指標體系的一致性,最后檢驗出判斷矩陣的總體一致性是滿意的,對評價農村電商扶貧績效的15個具體指標的重要性程度判斷是可靠的。建立的農村電商績效評價體系期望對提高農村電商扶貧績效水平和保持農村電商扶貧“造血”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然而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建立評價指標體系之后,并未針對具體地方的農村電商扶貧績效水平進行實證研究,沒有檢驗評價指標在實際應用中的適用性。期望在以后的研究中,獲得數據進行實例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潔,夏玉柱.杭州市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探討[J].新農村,2014(09):11-12.
[2] 胡曉杭.完善電商服務體系,滿足農村電商多元化發展[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47(01):55.
[3] Saaty T L.Axiomatic foundation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INFORMS,1986.
[4] 國靖,汪貴斌,封超年,等.銀杏林下經濟模式分類及模式綜合效益評價[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7,37(01):118-122.
[5] 卿玲麗,屈靜曉,劉文麗,等.農民專業合作社生態績效評價研究——基于長沙10家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調查[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6,36(03):141-146.
[6] 侯世英,宋良榮.金融扶貧績效評價探討[J].生產力研究,2017(04):14-18+36.
[7] 馬虹.基于AHP的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價研究——以甘肅省為例[D].蘭州:蘭州大學,2013.
[8] 邸勝男,范珊珊.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牡丹江市環城游憩資源評價[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8(01):19-23.
[9] 王娜,鐘永德,黎森.基于AHP的森林公園科普旅游資源評價體系構建[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5,35(09):139-143.
[10] 焦克源,吳俞權.農村專項扶貧政策績效評估體系構建與運行——以公共價值為基礎的實證研究[J].農村經濟,2014(09):16-20.
[11] 姜愛華.我國政府開發式扶貧資金使用績效的評估與思考[J].宏觀經濟研究,2007(06):21-25.
[12] 陳升,潘虹,陸靜.精準扶貧績效及其影響因素:基于東中西部的案例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6(09):88-93.
[13] 汪應洛.系統工程(第二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14] 盛晏,向秀.基于AHP的縣級農村電商服務體系績效評價[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7,37(12):169-17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