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歡歡 韋艷芳
【摘 要】本文以玉林師范學院為例探討了地方師范院校在“一路一帶”戰略背景下理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問題。從培養目標定位、培養方案優化、實踐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獲得感增強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發現地方院校理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需不斷完善。
【關鍵詞】人才培養;創新創業訓練;科研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0-014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0.063
玉林師范學院是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玉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玉林市教育學院、玉林市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廣播電視大學玉林分校,合并升格而成的一所含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留學生教育,具有教師教育特色的綜合性本科地方院校。玉林師范學院作為桂東南地區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承擔著為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為行業產業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但是玉林師范學院的師范背景,使得理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呈現“重理論、輕實踐”、“重科學、輕技術”的現象[1-2]。而在“一路一帶”背景下,廣西作為東盟開放的前沿和“橋頭堡”,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有著師范背景的地方高校面臨著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的迫切需求。2015年,玉林師范學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學校被確定為廣西全區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之一,成為廣西唯一的應用型本科試點院校。在轉型過程中,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構建更加科學、更符合實際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3-4],實施“以理論教學為前提、實驗教學和實際操作為基礎,以設計為主線,以學科競賽為依托,全方位促技能,為發展培養能力”的體系模式。
1 以行業產業的需求制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玉林師范學院在轉型過程中,尤其針對是理工專業,學校首先要求各院系、各專業深入到企業中充分調研,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對各個專業的就業數據進行分析結合周邊企業的特色明確各專業的辦學定位,同時結合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凝練各專業的特色,制定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切實可行的理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5]。以達到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產業和市場的需求,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目標,進而提升各個專業服務地方的能力、提高對地方經濟的支撐力。
2 調整課程設置,優化培養方案
根據理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和特點,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我校理工科專業加大、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使得實踐教學學分到達總學分的30%。為了讓培養的人才符合行業的需求,積極與地方企業深度合作,共同建設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協同育人平臺。采取內培外引等方式來彌補實踐教學環節的師資力量不足的狀況,即聘請一定數量的企業技術專家,同時鼓勵引導相關教師參與相關行業的知識技能培訓,以滿足實踐教學環節需要,同時提高“雙師雙能型”教師比例。
3 畢業設計貫穿學習過程,提升實踐動手能力
為了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我校對理工科應用型專業的畢業設計課程進行了改革:大一期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相互熟悉,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指導老師,指導老師根據自己研究項目的需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的跟換指導老師,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指導老師;指導老師可以根據自己項目的需求對學生應該去掌握的課程及相關能力提出要求并進行指導。從大二開始,指導老師與指導的學生基本固定,指導老師指導學生參與相關項目研究,通過項目研究不斷訓練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指導老師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到培養練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畢業設計題目,一般通過三種方式確定。一種是在大二上學期就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修相關課程的學分;另一種是在大二至大三期間,不停的給學生布置各種作業,讓學生動手實踐,然后在大四的時候布置一個綜合的任務給學生,讓學生完成;第三種是平時給學生布置各種訓練任務,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在大二下學期以后參加各種競賽,根據學生參加競賽的成績,選擇最好成績的競賽項目作為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盡管這種模式讓修完畢業設計這門課程的時間長了,但是對學生的訓練效果更明顯,更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4 以學科競賽提升學生的認識,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今年來,不同的專業都有與之對應的各級競賽,比如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和機械設計競賽等。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各種競賽,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對專業培養目標的認識。比如,近幾年的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題目多來自于生活、生產、工程等實際問題,有些還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參賽的學生在對這些實際問題深入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提煉成數學問題,進而構建描述這些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經過相應的運算和數據處理,借助計算機編程,給出合理的數學解,從數學角度解釋和解決實際問題,以此改變學生對數學類專業的認識,進而認識到數學專業或數學類課程在生活實踐中的重要意義,以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大學生電子設計通過設計制作相關電路來實現某種生活目的,讓學生參加該種競賽,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該專業或某種技能在社會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他們對專業的認識。
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在競賽過程中,一旦學生獲得了獎項,學生就會發現他(或她)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理念和創新潛能得到了充分激發。其次,學生在競賽過程中,相互合作容易形成團隊精神。總之,學科競賽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5 創新創業訓練與科研實踐對接
在基礎理論知識獲取以及實踐能力訓練的基礎上,玉林師范學院通過學校、省級或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來實現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技能的訓練。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選擇自己科研項目中的某個內容作為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另一方面也可以另行選題,總之在此過程中對學生的科研思維、科研技能、創新能力的進行培養,以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
6 結束語
地方院校理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需不斷完善。構建符合時代背景的人才培養模式更要注重其科學性、規范性與地方性。
【參考文獻】
[1]王儉,馮永新,包紅旭,于英潭.地方本科高校理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8,5(18):12-14+20.
[2]曹建芳,郝耀軍,王鴻斌.地方高校理工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大學教育,2017(02):123-126.
[3]劉碧容,古廣靈.基于地方產業發展需求的理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10):27-30.
[4]張明,張連永,谷夢楠.理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人才資源開發,2016(10):44.
[5]王晶.利用校企合作培養高校理工科應用型創新人才[J].教育與職業,2013(3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