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涵

4月13日 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一受傷,就要自卑嗎?除了一位女士例外一一她就是海倫·凱勒。
在海倫·凱勒第18個月時,一場猩紅熱奪去了她眼前的光明、耳邊的鳥鳴。在一段時間里,她曾十分和消沉,但在母親和聾啞學校老師莎莉文的開導下,她慢慢變得開朗起來。
作為一位從小又盲又聾的人,認字和說話十分困難。母親就在海倫·凱勒的手上寫字母,教她拼寫。功夫不負有心人,小海倫終于不用再在空中比劃了,她可以直接告訴別人自己想干什么了。
可她不能一直拼寫吧!于是父親請來了聾啞學校的老師莎莉文教她讀單詞。莎莉文讓海倫把手放在她的嘴上,讓她感受每個單詞的讀音。她一遍遍的教,海倫可以發音了。
在莎莉文的指導下,海倫努力學習,考上了大學。剛入學時她性格十分暴躁,過了幾周才慢慢變得謙虛,認真上課,勤奮好學。大學畢業時,她激動的站上了講臺,開始演講。
她越來越自信,有一次靈感進發,寫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在書里抒發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如果她一直消沉下去,別說上大學,就是活下去都難。
人應當自強不息,只有在開朗中歡笑,才是最明智的選擇。樂觀,是心靈的明燈!是溫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