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摘 要】目的:研究在基層胸痛中心AMI患者救治中應用優化護理急救流程的效果。方法:從基層胸痛中心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就診的病例資料中選定48例AMI患者,利用抽簽法分為實驗組(24例;優化護理急救流程)及對照組(24例;常規護理急救流程)。結果: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實驗組DIDO時間、首份心電圖時間、完成肌鈣蛋白時間均明顯縮短,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在基層胸痛中心AMI患者救治中應用優化護理急救流程,效果明顯。
【關鍵詞】基層胸痛中心;AMI;優化護理急救流程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AMI(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盡早為患者實施血管再通治療[1],可促進患者獲得極大收益。本文選定48例患者,對基層胸痛中心AMI患者救治中應用優化護理急救流程的效果進行了研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從我院治療的AMI患者中選擇48例,知情同意,時間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分組方式是抽簽法,實驗組24例,男女比20:4,年齡分布38歲至85歲,中位年齡62.5歲;對照組24例,男女比19:5,年齡分布37歲至84歲,中位年齡62.0歲。2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實驗組24例采用優化護理急救流程:在胸痛患者進入急診室后,為患者即刻開通綠色通道,預檢分診護士需要根據胸痛分診流程圖,為患者進行快速分檢,將高危患者立即轉送至搶救室,為患者辦好病例、就診卡,做好相關登記工作,對患者入院時間進行記錄,立即通知急診醫生,搶救室護士應為患者實施氧氣吸入及心電監護,立即為患者進行12導聯常規心電圖檢查,上傳采集到的數據至心電圖室,緊急檢查患者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主治醫生負責對心電圖報告進行讀取,確認結果后,利用微信將心電圖圖片上傳至上級網絡醫院胸痛中心,對患者病情進行快速甄別,上級網絡醫院醫生應進行確診并給出處理意見,將患者轉至上級醫院,進行進一步救治。搶救室護士應遵醫囑為患者實施阿司匹林及替格瑞洛藥物治療,急診醫生需積極溝通患者家屬,告知患者家屬患者詳細病情變化情況,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家屬應同意患者轉至上級醫院進行相關救治[2],另一個護士應立即撥打120急救車,對轉運前相關準備工作進行完善,整理病歷資料等。醫護人員應交接120人員,告知120人員具體病情轉運地點及路線、網絡醫院具體聯系人,節點是病情記錄中患者出醫院大門時間。
對照組24例采用常規護理急救流程:患者進入急診室后,預檢護士負責對患者進行評估分診,了解患者生命體征,根據個人經驗,對患者分診等級進行確定,為患者安排就診診室,時間節點是預檢時間。急診醫生負責接診,為患者開具血液化驗、心電圖項目,迅速為患者進行檢查化驗[3],患者初步心電圖結果若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應邀請心內科醫生進行共同會診,會診后,為確診患者給出治療意見,建議患者及其家屬轉院治療,醫生負責聯系120急救車,護士需要對轉院前相關治療及護理進行完善,對病例、檢驗報告單等資料進行整理,醫護人員需要對接120人員,將患者轉至上級醫院[4],節點是病情記錄中出急診搶救室時間。
1.3 統計學分析
本組實驗中,行t檢驗、X2檢驗過程中參照SPSS19.0軟件,對計量資料、計數資料進行臨床分析,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明顯實驗組DIDO(入門至轉出醫院)時間、首份心電圖時間、完成肌鈣蛋白時間均縮短,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分析得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與患者到達醫院就診至球囊擴張時間延長存在正比關系,時間越長,死亡率越高。因此,臨床上提出了優化護理急救流程,效果顯著。
本組實驗結果:實驗組DIDO時間、首份心電圖時間、完成肌鈣蛋白時間均明顯縮短。
綜上,在基層胸痛中心AMI患者救治中應用優化護理急救流程的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呂月平, 關麗榮. 基層胸痛中心優化護理急救流程的建立及其在AMI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 系統醫學, 2018, 3(20):202-204.
朱濤. 胸痛中心的建設及運轉流程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54).
王琦, 李虎, 歐東波, et al. 胸痛中心急救護理流程的建立及在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 安徽醫藥, 2017, 21(6):1144-1146.
優化護理急救流程在基層胸痛中心AMI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 張東寧,林小娟.齊魯護理雜志.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