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明
【摘 要】目的:探討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8例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4例。對照組采用保守治療,觀察組采用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17%,對照組為16.67%,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83%,對照組為83.33%,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治療后屈膝評分及膝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結論:在患者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治療中使用關節鏡微創手術,效果顯著,可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微創手術;關節鏡;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7.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2
半月板位于膝關節之中股骨兩側髁跟脛骨平臺的中間纖維性軟骨狀結構,具有承受重力、緩沖沖擊震蕩、確保膝關節穩固性,并對膝關節給予保護與潤滑作用。而半月板損傷作為骨科當中極為常見的病癥,大部分因外力扭傷所導致[1]。本文探討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8例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4例。其中對照組中,男13例,女11例;年齡23-55歲,平均年齡(35.58±4.42)歲;病程3-12個月,平均病程(5.59±1.04)個月。觀察組中,男12例,女12例;年齡23-55歲,平均年齡(35.54±4.47)歲;病程3-12個月,平均病程(5.53±1.08)個月。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該次實驗已經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經過所有患者和家屬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保守治療,采用石膏或夾板固定膝關節,并鼓勵患者及早進行下肢肌肉的主動收縮練習,避免肌肉萎縮的發生,4-6w將固定去除,并指導進行膝關節的屈伸運動訓練及步行訓練。
1.2.2 觀察組 給予關節鏡微創手術。做好術前準備后,患者取仰臥位,采用硬膜外局部麻醉,大腿固定架固定大腿的同時在大腿中段位置放置一充氣式止血帶。對患側膝關節消毒后,開始手術。在髕韌帶兩側分別取1個0.5cm大小的橫向切口,將穿刺錐經切口進入關節,依靠人關節鏡工作套筒,從兩個切口分別置入關節鏡。借助探鉤及時清理壞死的組織及滑膜,對腔內結構進行檢查以準確把握損傷的情況(包括半月板損傷部位、損傷的類型及程度)。根據損傷情況,對半月板進行切除或利用專用藍鉗進行修正成型。對半月板的穩定性進行檢查后,用生理鹽水沖洗關節腔,引流裝置安放妥當后,封閉切口。
1.2.3 術后康復訓練 術后對患肢采用繃帶加壓包扎,膝關節采用冰袋冰敷12h以減輕創口的疼痛。術后第2天,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采用膝關節CPM機對患側膝關節進行鍛煉30min,1次/日,之后循序漸進鍛煉30-60min,1-3次/日,以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另一方面,對于術后膝關節不能伸直患者進行走行及股四頭肌肌力鍛煉。術后7d拆線后,囑咐患者出院仍堅持康復鍛煉,且在術后1個月內不得做屈膝超過90°的動作,術后4個月內禁止深蹲[2]。
1.3 療效判定 使用lyshnlm評分評估患者膝關節功能,膝關節腫脹度,20分,膝關節閉鎖感,25分,膝關節不安定度,25分,膝關節疼痛程度,30分。使用膝關節HSS評分表評估患者屈膝30°及90°狀況,分數越高,恢復情況越差;治療效果評估標準:膝關節功能評分在90分以上,將其視為顯效;膝關節功能評分在70分以上,90分,視為有效;膝關節功能評分在70分以下,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資料;計量資料用()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治療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一。
治療后屈膝評分及膝關節功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二。
3 討論
半月板損傷是臨床常見的膝關節疾病,目前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是其主要治療方法。但保守治療患者恢復效果往往欠佳。而傳統手術治療創傷大、術中出血多,易導致關節粘連、僵硬等并發癥[3]。
微創關節鏡手術主要是通過切開皮膚后行小孔,將手術器械及關節鏡攝像頭置入關節內,在顯示器的監視下,對關節實施的診斷、治療的微創手術方式。該術式的優點是切口小,所形成的皮膚瘢痕小;手術安全,可進行重復手術,不會影響關節的后續治療;一次關節鏡手術能同時處理多種疾病,例如可同時行滑膜皺襞切除術、關節清理術等;禁忌證少,適應證寬,可用于多種關節內病變的治療;出血量小,手術創傷小,術后感染發生率低,術后恢復時間短,有利于促進病人的康復。雖然微創關節鏡手術具有較多的優點,但對于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而言,手術也僅僅是治療的其中一項內容,術后指導患者及早進行正確的康復鍛煉對促進康復尤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總有效率、治療后屈膝評分及膝關節功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綜上所述,在患者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治療中使用關節鏡微創手術,效果顯著,可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鞠德泉,王振宇,王海峰.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給予關節鏡下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8,6(31):41.
陳雍華,楊 陽,陳 曲. 關節鏡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臨床研究[J]. 局解手術學雜志,2019,28(4):329-331.
鄒水桃,敖金榮,鄒鵬,等. 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的臨床療效[J]. 醫療裝備,2018,31(2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