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
【摘 要】目的 研究綜合康復干預治療小兒腦損傷綜合征的預后。方法 針對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50例小兒腦損傷綜合征患兒進行臨床研究,將患兒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為25例,對照組患兒接受神經生長因子肌內注射方式進行治療,觀察組實施神經生長因子和綜合康復干預方式。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效果以及預后優良率。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對照組為76%,兩組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為96%,對照組為64%,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小兒腦損傷綜合征患兒,實施綜合康復干預治療,臨床效果顯著,預后良好,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綜合康復干預;小兒腦損傷綜合征;預后;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2
小兒腦損傷綜合征主要是患兒在胎兒時期或者分娩時期、新生兒時期,因為不同因素而導致出現的非進行性腦部損傷,主要出現運動功能型障礙。同時患兒會出現智力低下、感知障礙和精神行為不正常、癲癇等表現。對這類患兒進行盡早康復治療,逐漸成為醫療領域的重要科研內容。本研究為分析綜合康復干預治療小兒腦損傷綜合征的預后,從本院收治的小兒腦損傷綜合征患兒中抽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入院的50例進行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針對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50例小兒腦損傷綜合征患兒進行臨床研究,將患兒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為25例,對照組患兒接受神經生長因子肌內注射方式進行治療,觀察組實施神經生長因子和綜合康復干預方式。兩組患兒當中男性患兒為26例,女性為24例,患兒的月齡在8-24個月之間,平均月齡為(12±0.54)個月。對比兩組患兒臨床資料,發現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使用神經生長因子(國藥準字:S20060052,規格為18μg/支)進行肌肉注射,每次注射18μg,在患兒臀部注射,每日注射,7d后開始第二個療程的治療。
觀察組在注射神經生長因子的基礎上,為患者使用綜合康復干預治療方式,其中神經生長因子注射方式和對照組一致。綜合康復干預的主要方式為:
①幫助患兒開展精細動作訓練,如捏、抓、握等,把玩各種玩具,物品等,形狀主要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1]。
②爬行訓練。醫護人員借助手肘支撐患兒上半身,借助手臂對患兒身體進行支撐,讓患兒頭部離地,讓患兒聯系屈膝爬行。同時醫護人員還需要培養患兒對四周事物進行觀察的能力,練習對已經看到的物品進行抓撓,醫護人員為患兒進行適當的感官刺激,從而促進患兒的感官發育。
③支撐站立訓練,醫護人員拉住患兒一側手臂,讓患兒從坐位逐漸向著站位轉化。
④行走訓練,主要是為了幫助患兒學會走路,學會如何對自身重心進行移動。開始訓練期間,醫護人員可以為患兒提供雙手輔助,逐漸過度到單手輔助,最后松手讓患兒自行行走[2]。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臨床效果,同時對患兒進行1個月的隨訪,記錄并對比兩組患兒預后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利用 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計量采用t檢驗,計量指標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對照組為76%,兩組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兩組患兒預后優良率,觀察組為96%,對照組為64%,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腦損傷綜合征主要是指在分娩期間到出生后1個月后,因為各種因素導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3]。患兒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中樞神經系統障礙,但是不能診斷為腦癱。針對腦損傷綜合征患兒,除了對患兒進行藥物治療之外,同時還需要為患兒進行適當的康復治療[4]。
綜合康復干預,是結合患兒月齡,對患兒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促使患兒肢體運動功能的提升,促使患兒能夠像普通患兒一樣爬行或者行走。本研究針對觀察組患兒,實施生長因子注射的基礎上,還為患兒進行綜合康復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臨床效果顯著,同時預后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針對腦損傷綜合征患兒,為患兒實施綜合康復干預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應用和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張瓊香.神經節苷脂與鼠神經生長因子聯用治療小兒腦損傷綜合征臨床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1):32.
張敏,黃瀾,梁玉清,鄭春麗,楊淑梅,郭建玉,王秀清,凌巖,馬燃,關淑芬.早期Vojta療法聯合綜合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損傷綜合征的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3):3862-3864.
韓璐.早期康復治療聯合家庭康復訓練對小兒腦損傷綜合征及腦癱的效果[J].社區醫學雜志,2017,15(21):76-78.
陳雯,丁雪弘,周云華.早期院內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損傷綜合征及腦癱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7):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