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蘭蘭
【摘 要】目的:比較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內鏡下金屬鈦夾與局部注射止血的療效與安全性。方法:102例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治療方法隨機分為注射組和鈦夾組,注射組50人,胃鏡下藥物注射止血,鈦夾組52人,胃鏡下使用金屬鈦夾止血。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止血效果:48h內止血率、再出血率。結果:注射組48h內有效止血率為90%,再出血率為10%,鈦夾組48h內有效止血率為96%,再出血率為4%,兩組患者止血效果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金屬鈦夾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明顯優于藥物注射止血,操作方法簡單、止血迅速,安全有效。
【關鍵詞】: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金屬鈦夾,局部注射,止血。
【中圖分類號】R4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內鏡治療是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選治療方法,能有效減少再發出血發生,降低手術干預及死亡率。常用內鏡治療方法有:1.噴灑藥物:(孟氏液、凝血酶)2.注射法:腎上腺素鹽水、硬化劑 3.熱凝固:電凝、微波、氬氣 4.機械法:鈦夾、套扎器。經內鏡對上消化道出血進行診治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險性評估以及治療,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減少住院費用及改善了患者預后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經內鏡行急診治療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人,排除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及粘膜慢滲血者。按治療方法隨機分為兩組:胃鏡下藥物注射止血組和胃鏡下使用金屬鈦夾止血組。整理并記錄患者性別、年齡、出血部位、止血方法、止血效果。觀察患者治療后48h止血率、再出血率、手術率。
1.2 干預過程
1.2.1 胃鏡下局部藥物注射止血:內鏡下觀察出血情況,助手配制1:10000腎上腺素鹽水。發現病灶后,給予1:10000腎上腺素鹽水局部沖洗,每次20~50ml,使病灶充分暴露,病灶局部視野清晰。觀察其出血部位、速度、病因,然后快速經內鏡活檢孔插入內鏡注射針,以出血點為中心按“米”字形分布在周圍黏膜內注射1:10000高滲鹽—腎上腺素溶液,每點注射0.5~1.5ml,待噴血或滲血停止。注射量要足,既要收縮血管,又壓迫血管。
1.2.2內鏡下金屬鈦夾止血:胃鏡檢查發現病灶后,給予1:10000腎上腺素鹽水進行局部沖洗,每次20~50 ml,使病灶充分暴露,病灶局部視野清晰,經內鏡鉗道將推送器送出內鏡前端,張開金屬鈦夾,對準病灶輕輕壓并收緊后斷離金屬夾,金屬夾隨即將病灶連同附近組織緊箍,根據病灶大小安置1~4枚,經內鏡噴灑生理鹽水,確認金屬夾位置適宜后退鏡。
2 內鏡下金屬鈦夾止血:胃鏡檢查發現病灶后,給予1:10000腎上將資料輸入spss11.5,應用檢驗x2和t檢驗,比較注射組和鈦夾組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顯著性,P<0.05視為兩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
3 結果
回收102例,回收率為100%。其中注射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齡17-72歲,平均年齡(40.8±10.2)歲;鈦夾組52例,男36例,女16例,年齡19-77歲,平均年齡(40.4±11.4)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疾病種類、出血部位及FORREST分級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3-1、表3-2:
4 結論
急診內鏡檢查對明確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具有重要意義,內鏡下治療是臨床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選方案,使用金屬鈦夾效果尤為顯著,能有效降低手術干預及死亡。熟練掌握鈦夾止血技巧,仔細觀察熟練配合醫護默契合作有利于提高止血效果,降低手術干預及死亡率,造福患者。
參考文獻
李兆申,胡品津.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診治(草案)[J].中華內科學雜志.2005,44(1):73
黃大群.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132例臨床分析研究[J].中外醫藥.2011,02:95.
李俊達,何建琴.不同分級潰瘍出血患者內鏡下注射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4,21: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