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岳平
摘要:該文對湛江市甘蔗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概述,介紹了甘蔗產業良種良法推廣及應用情況,總結了采取的主要良種良法技術措施,以期為湛江市甘蔗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甘蔗;產業發展;良種良法;推廣
甘蔗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廣東、海南、臺灣、福建、云南等南方熱帶地區廣泛種植,是制糖的主要原料之一。湛江市屬于熱帶亞熱帶北緣,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是廣東省主要甘蔗產地之一,甘蔗產業長期以來一直是當地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植蔗收入也一直是當地大部分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因此,甘蔗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關系到湛江地區農民增收以及當地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紀初,由于經濟轉型,甘蔗生產成本的持續走高,蔗價糖料利潤持續下滑,湛江甘蔗糖業產業陷入了困境[1]。近年來,隨著湛江蔗區加大良種良法的推廣應用力度,積極引進、繁育并改良甘蔗優良品種,推廣脫毒健康種苗,提高甘蔗生產機械化水平以及栽培技術,積極防治病蟲草害,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甘蔗種植面積基本保持在12萬hm2以上,甘蔗產量及含糖量相比21世紀初的低谷期,均有顯著提升。
本文針對湛江市甘蔗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概述,分析了該地甘蔗良種良法推廣及應用情況,總結了主要采取的良種良法技術措施,以期為湛江市甘蔗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1 湛江市甘蔗產業發展概況
1.1 種植面積及產量 湛江市主要以種植糖蔗為主,果蔗種植極少。據統計,2017年湛江市甘蔗種植面積達到13.31萬hm2,總產量1029.4萬t,單產77325kg/hm2[2]。甘蔗種植遍布湛江市各縣(市區),涉及大部分行政村、50%以上農戶,主要種植區集中在遂溪縣、雷州市、廉江市、徐聞縣和麻章區等5個縣(市、區)。
1.2 糖業加工現狀 目前,湛江市共有22間糖廠,分屬4家大型糖業集團,全市甘蔗日榨9.4萬t,平均每間糖廠日榨能力為4250t,規模最大的糖廠為雷州恒福糖業有限公司,日榨能力為1萬t。湛江糖業加工企業基本能滿足當地糖業加工,但部分企業規模偏小,技術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 良種良法推廣應用情況
近年來,湛江市各蔗區積極引進、繁育甘蔗優良品種,甘蔗品種主要以粵糖系、桂糖系和臺糖系為主,品種較多。粵糖系主要包括粵糖03-393、粵糖94-128、粵糖93/159、粵糖89/113粵糖99-66、粵糖00-236、粵糖09-13,桂糖系主要包括桂糖11號、桂糖12號、桂糖16號、桂糖17號、桂糖42號、柳城05-136,臺糖系主要包括新臺糖10號、新臺糖16號、新臺糖22、臺糖98-1626等甘蔗品種。目前,早熟、高產高糖、適應性廣的品種,已成為該市重點推廣的甘蔗品種,如粵糖03-393號、粵糖00-236、新臺糖22號、桂糖42號、粵糖09-13等。甘蔗良種覆蓋面積占70%~80%,這些良種的推廣應用,為湛江地區甘蔗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積極推廣適應當地氣候、農業生產條件的高產高糖優良品種的同時,該市積極推進土地流轉,不斷完善農業基礎設施,農墾等部分蔗區應用了機械化生產、地膜覆蓋、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治旱節水、防控病蟲草鼠害等技術,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甘蔗單產、含糖量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3 主要技術措施
3.1 加快良種繁育和脫毒種苗的推廣 針對蔗區存在的甘蔗品種單一、老化、退化等問題,通過實施“甘蔗健康種苗繁育體系技術研究與推廣項目”,加快繁育以全蔗莖種植為主的幼態健康種苗;同時,加快推廣甘蔗脫毒健康種苗,在湛江農墾等特定園區建立甘蔗健康種苗繁育示范基地,在蔗區、農業企業、種植大戶建立二級、三級苗圃擴繁體系,繁育健康種苗供蔗農使用,指導蔗農按新品種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有效地提高了甘蔗的單產和糖分。
3.2 大力推廣應用機械化生產 甘蔗生產機械化水平,直接影響到甘蔗產業良種良法的推廣應用[3]。一是不斷改善甘蔗生產基礎條件。隨著地方各級政府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持續支持“雙高”基地土地整治、蔗田水利設施建設等,蔗區田塊相對集中、平整,灌溉等設施逐步完善,為甘蔗生產機械化不斷提高打下了基礎。二是加強甘蔗收獲機的引進與財政補貼力度。引進適合湛江蔗區種植與收獲條件的甘蔗收獲機,如引進的新型甘蔗小型收割機,非常適宜散戶多、田塊小、大型機械不易操作的的蔗區;不斷增加對甘蔗農用機械的補貼力度,積極協調相關企業,采取購機獎勵或墊付資金、貸款貼息等措施,指導和幫助各縣(市、區)、鄉鎮扶持蔗農、農機戶、合作社、蔗企購買大中型甘蔗生產機械,同時,加快構建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指導農機服務機構建立“服務全面、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服務市場,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質量。三是建立甘蔗生產機械化示范推廣基地,通過建設甘蔗生產核心示范區,持續推動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4~5],通過示范區的引領和帶動,促進甘蔗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3.3 提高栽培技術水平 一是大力推廣種植新方法。根據不同品種的特性,在蔗區推廣合理密植、早耕早植,對蔗區旱地機械深耕深松、施足基肥等措施,以適應湛江蔗區土壤、氣候等生態環境條件;二是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通過農業部門開展的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精準掌握蔗區土壤肥力,精準施肥、追肥,測土配方施肥后,甘蔗可增產、增糖,提高了經濟效益[6];三是加強農技推廣力度。湛江地區農業科研院所、各級農機推廣部門通過開展科技下鄉、技術扶貧、農技培訓等項目或活動,提高了蔗農的知識水平、種蔗積極性,也直接或間接提高了栽培技術水平。
3.4 加強病蟲草害預警及防控力度 針對近年來蔗區病蟲草害嚴重的現實,不斷推進蔗區病蟲害預警及防控工作。一是推廣種植脫毒健康種苗,從源頭減少病原菌,病蟲害大大減輕。二是加強市、縣2級植保隊伍建設,不斷健全病蟲害預警監測及綜合防控體系,指導蔗區開展防控研究與防控工作,提高病蟲害防控的技術水平。三是大力推進蔗田病蟲害防控技術。針對湛江蔗區甘蔗螟害發生嚴重的現實,除在蔗苗栽培的不同時期噴施農藥外,鼓勵蔗區使用低毒低殘留化學生物農藥以及生物防治措施,如農墾蔗區建立了赤眼蜂繁殖站和赤眼峰防治甘蔗瞑蟲基地,利用赤眼蜂防治螟蟲,效果較好。四是加強農藥市場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農藥產品,加大低毒低殘農藥的宣傳力度,提高蔗農用藥知識,提高防治效果。
4 結語
甘蔗是湛江地區的特色經濟作物,近年來,通過持續大力推廣并實施的良種良法技術,其種植面積、產量基本保持穩定,并略有增加趨勢,發展勢頭良好。目前,蔗區采取的主要良種良法技術措施包括良種繁育和脫毒種苗的推廣和應用,大力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水平,種植新方法、測土配方施肥等栽培技術,以及蔗區病蟲草害防治監測預警及防治等。
參考文獻
[1]丁永成.湛江市甘蔗糖業發展歷史及趨勢[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2):14-15,75.
[2]湛江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湛江調查隊.湛江統計年鑒:201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
[3]鄭學文.加快湛江農墾甘蔗良種良法推廣應用的思考[J].甘蔗糖業,2003(5):18-21.
[4]黃勇.崇左市甘蔗收獲機械化現狀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學,2015,35(8):46,106.
[5]曾志強,袁成宇,區穎剛,等.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2,39(19):196-199.
[6]李恒銳,俸青,邱文武,等.甘蔗測土配方施肥效果[J].安徽農業科學,2013(29):11664-1166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