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目的:分析超聲、CT、腹部X線診斷腸梗阻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確診為腸梗阻并于我院進行治療的7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A、B、C三組區分,其中A組實施超聲檢查、B組實施CT檢查、C組實施腹部X線檢查,對比三組診斷結果的差異。結果:B組在螺旋CT檢查下疾病檢出率明顯高于A組與C組(P<0.05);A組在實施超聲檢查下疾病檢出率明顯高于C組(P<0.05)。結論:螺旋CT針對腸梗阻疾病的臨床診斷價值更高,可明顯降低漏診與誤診情況發生,對患者疾病后續治療開展有重要意義,可考慮推廣應用。
【關鍵詞】超聲;螺旋CT;腹部X線;腸梗阻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CT and abdominal X-ray in the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election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8 and June 2019, treatment and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72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 B, C three groups, inclu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ultrasound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C implementation abdominal X-ray CT examination, comparing differences of three groups of diagnosis. Results: the disease detection rate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group C (P<0.05). The disease detection rate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C (P<0.05). Conclusion: spiral CT has a higher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sease,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follow-up treatment of patients,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fo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ultrasound; Spiral CT; Abdominal X-ra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R57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腸梗阻是普外科臨床治療常見病與多發病,患者患病后多具有明顯腹痛表現,且伴隨有不同程度的腹脹與惡心嘔吐癥狀,腸梗阻病情進展較快,對患者身體機能危害程度較高,因此需及時明確診斷并實施針對性治療方案[1]??紤]到該病發病后臨床表現并不具有特異性,因此實際診斷過程中經常出現漏診與誤診現象。近年來隨著我國影像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超聲、CT、腹部X線等諸多檢查方式也開始應用于腸梗阻臨床診斷中[2],此次研究筆者為明確上述檢查方式實際臨床應用價值的差異,共選取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均為我院收治的腸梗阻患者,共72例,隨機分為三組,其中A組(n=24)男性12例,女性12,年齡范圍為23~70歲,平均(45.20±4.17)歲,發病時間為1~16h,平均(9.17±1.05)h;B組(n=24)男性13例,女性11,年齡范圍為25~68歲,平均(45.16±4.20)歲,發病時間為2~17h,平均(9.21±1.07)h;C組(n=24)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齡范圍為26~71歲,平均(45.23±4.15)歲,發病時間為1~15h,平均(9.22±1.06)h。三組臨床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進行多項常規檢查并結合臨床表現確診,患者意識清晰,對研究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排除標準:①合并有惡性腫瘤疾病者;②存在神經疾病及意識障礙者;③病案資料缺失者;④研究依從性偏低者。
1.3 檢查方法
①超聲:超聲儀器探頭頻率為3.5~7.5MHz,于患者右上腹部位以順時針方向對患者全腹位置進行不間斷模式的全面掃描,后對處于擴張狀態的腸管進行分析,明確腸梗阻發生部位。②螺旋CT:CT螺距為0.797:1,層厚為1mm,層距為0.5mm,將碘海醇作為造影劑,使用劑量控制在80ml左右,高壓注射器注射速率為3.0ml/s,檢測部位包括患者膈頂位置及恥骨位置,掃描結束后將圖像上傳至CT工作站進行處理。③腹部X線:由兩名資深放射科醫師對患者實施檢查,檢查過程中患者取仰臥位,針對患者自身情況進行側臥位X線平片拍攝,腹部X線檢查前需對患者進行胃腸減壓處理。所有檢查操作結束后由科室內經驗豐富的醫師對患者病情進行判定,明確三種方式檢查下診斷準確程度的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納入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均以()表示, 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 χ2檢驗, 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三組實際檢查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高于A組與C組(x2=2.876,4.683,P=0.012,0.000),A組高于C組(x2=3.436,P=0.000),詳見表1:
3 討論
腸梗阻的發生對患者生命質量危害程度較高,疾病發生進展后可能導致較多的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因此及時明確診斷并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顯得尤為重要[3]。目前臨床針對腸梗阻疾病的檢查模式較多,高效的檢查方案不斷能縮短患者治療時間,對其臨床療效的改善也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研究筆者為明確超聲、螺旋CT、腹部X線診斷腸梗阻臨床價值的差異,共選取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分析,結果表明:螺旋CT針對腸梗阻的檢出率要明顯高于超聲與腹部X線;而超聲檢出率則高于腹部X線。為進一步明確螺旋CT臨床應用優勢,筆者結合其他研究結論進行了綜合分析:既往腹部X線通常作為腸梗阻診斷的重要手段,但其檢查結果可能會受到腹腔內積氣程度的影響,最終導致漏診與誤診情況的發生,因此臨床應用價值極為有限[4-5];相較而言,超聲以及螺旋CT均能對患者腸梗阻發生的病因、發病部位以及嚴重程度進行評價,超聲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可明顯腸壁結構、腸腔內容物、回盲瓣以及糞石等結構哦,因此具有較高的檢查準確率,但該檢查方式獲得的結果可能會受到腸腔積液影響,因此實際應用具有一定條件限制。螺旋CT在臨床應用時對影像科醫師自身閱片能力的要求較低,同時臨床應用時不會受腹腔諸多條件的限制,醫師可根據檢查圖像對患者腹腔解剖結果進行細致判斷,保證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合理性,這也是B組患者實施螺旋CT檢測后疾病檢出率最高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超聲與螺旋CT在腸梗阻患者臨床診斷時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實際診斷時還需可考慮使用上述兩種檢查方式進行聯合診斷,最大程度減少漏診、誤診情況發生,提高診斷結果的合理性與可信程度,為患者疾病的后續治療提供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張靜, 朱樹龍, 陳婷婷. 多排螺旋CT對急性腸梗阻診斷的臨床價值分析[J].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7, 27(5):967-969.
陳肇平,熊詩俊,李清水, 等.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對小腸梗阻診斷的臨床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7,36(2):257-259.
邸玉芹, 俞維寶, 曲希俠. CT和X線在絞窄性腸梗阻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 醫學綜述, 2017, 23(12):2495-2496.
袁剛, 張永剛. 腸系膜上動脈CT重建立體量化對小腸梗阻的診斷價值[J].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8,13(1):106-108.
程亮, 周運鋒, 陳玲,等. 腹部CT及薄層MPR對腸梗阻患者的診斷價值[J]. 皖南醫學院學報, 2018, 37(2):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