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芹
【摘 要】目的:研究曲美他嗪聯合穩心顆粒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定意義。方法:將患者進行分組,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給予所有住院治療的患者基礎性治療,但治療組需要在應用基本藥物的條件下加用曲美他嗪和穩心顆粒藥物進行治療,治療時間為一個月。結果:治療組的藥物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的總有效率(88%),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的頻率和硝酸甘油用量有明顯的變化,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曲美他嗪聯合穩心顆粒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療效顯著,且安全、方便,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曲美他嗪;穩心顆粒;不穩定性心較痛
【中圖分類號】R5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不穩定性心絞痛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介于不穩定性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臨床疾病,其臨床癥狀具有多變性,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癥狀得到緩解或是胸部疼痛癥狀反復發作,嚴重者可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其治療方式主要是傳統的內科治療方式,依賴于使用的血流動力學有影響的藥物來減少心機耗氧量,通過外周動脈和靜脈不同程度的擴張來減少心肌的氧需求。改善心肌缺血的代謝紊亂和恢復心肌能量代謝功能對預后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傳統的治療方法已經無法滿足要求,因此近年來通過研究發現曲美他嗪和穩心顆粒聯合治療不僅可以改善能量代謝的心肌缺血癥狀,更具有抗缺血作用,并且不影響血流動力學。本文通過對近年在我們醫院進行治療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50例的調查,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調查對象為近年在我們醫院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50例,均符合WHO冠心病心絞痛的診斷標準,而且被診斷為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臟疾病,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以及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男25例,40歲~80歲。5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通過調查,兩組之間年齡、性別,疾病和心功能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首先給所有接受調查的患者進行硝酸鹽,鈣拮抗劑,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礎性藥物治療。治療組在用基礎性藥物治療的條件下加用曲美他嗪聯合穩心顆粒,治療過程為一個月。治療前應先做心電圖,療程結束后復查,觀察治療組的臨床癥狀,硝酸甘油的用量以及治療前后心電圖的變化情況。
1.3 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療效顯著的標準是在同一標準的勞動狀況下不會引起心餃痛或心絞痛頻率減少了79%以上,有效標準是心絞痛發作次數少于40%,心電圖沒有變化。
1.4 統計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對各變量進行正態性檢驗和描述性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絕對值或者構成比表示,如果計量資料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如果計量資料不符合正態性分布,則用秩和檢驗,計數比較以絕對值或者構成比表示,采用2檢驗,P<0.05顯示有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將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對比,可以得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88%,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不穩定性心絞痛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一種主要發病形式,往往表現為病情不穩定,容易導致猝死現象的出現。它的主要病理變化是斑塊破裂后,血小板粘附、聚集,血小板釋放因子,激活凝血系統,引起的血栓形成,進一步造成血管腔完全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嚴重的可引發心律失常和猝死。越來越多的現代實驗研究表明,最有利的心肌能量代謝是降低心肌缺血癥狀的有效方法,增加氧化代謝的葡萄糖能改善心臟功能,減輕心肌缺血的損傷,現在有許多藥物可抑制代謝脂肪酸直接或間接刺激心肌葡萄糖的代謝,而曲美他嗪作為一個新型和具有獨特作用的藥物與穩心顆粒結合可以很好地對缺血心肌起到保護作用,并能顯著延長運動誘發心絞痛的發作時間,減少發作次數,顯著改善缺血閾值,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再生,增加心臟運動耐量。曲美他嗪和穩心顆粒在這一作用的主要機制是在細胞水平發揮抗心肌缺血作用,和負性肌力不影響冠狀動脈血流及血流動力學特點,是唯一不具有血管擴張作用的抗心絞痛藥物。
本組調查結果表明與曲美他嗪和穩心顆粒聯合治療心絞痛的治療組總比有效率為96%,對照組88%,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次數和硝酸甘油使用量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的曲美他嗪和穩心顆粒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可有效改善心肌代謝功能,可以減少缺血性損傷,并不會影響血流動力學的明顯變化,死亡率得到明顯降低,既不會使血管擴張又可以增加心臟的耐藥性,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