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2
腸梗阻是發病率非常高的急腹癥,主要特點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腸道內部物質無法順利在腸道內運行。腸梗阻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導致腸管生理功能的變化,也會引起患者多項生理機能的紊亂。腸梗阻的種類多樣,主要包括血運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機械性腸梗阻等,患者臨床癥狀包括嘔吐、腹脹、腹痛等,臨床治療腸梗阻主要措施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具體治療方案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生命體征進行選擇,為保證治療效果,需要在常規治療措施的基礎上加入護理干預措施。
一 手術后的腸梗阻患者如何護理
1 常規護理
手術后患者回到病房,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調整患者體位,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避免嘔吐物堵塞呼吸道。患者麻醉清醒后可以使其保持半臥體位,松弛腹部肌肉,避免引起傷口疼痛。術后需要密切監測患者的呼吸、意識、血液、尿量等生理指標,為患者包扎腹帶,避免傷口出現開裂等問題。護理人員和家屬需要鼓勵患者深呼吸,按住傷口并引導患者咳嗽,促進痰液及時排出,密切觀察傷口位置是否出現滲液或滲血等問題,做好皮膚和口腔等位置的清潔,幫助患者排便、翻身。老年腸梗阻患者各項生理機能下降,術后極易出現肝腎功能不全,因此需要控制輸液速度[1]。
2 腹腔引流管和胃腸減壓的護理
部分腸梗阻患者術中使用引流管,因此需要將引流管妥善固定,避免滑脫或折疊受壓,及時擠壓引流管,保持通暢,密切關注引流管液的量、性質、顏色,發現異常需要及時與醫生聯系。為避免患者術后出現逆行感染,需要定期更換引流袋,并于腸蠕動恢復和肛門排氣后停止胃腸減壓。腸梗阻患者實施胃腸減壓是臨床常用的措施,主要作用是排出胃內部聚集的液體和氣體,降低腸管膨脹和腹內壓力,緩解管壁出現的充血和水腫。實施胃腸減壓需要對胃管的深度進行合理的控制,通常設置為50cm左右即可,密切關注患者胃液的具體顏色和數量,如果出現血液及類似物質,需及時與醫生聯系。
3 飲食護理
成梗阻患者術后24-48h禁止飲食飲水,腸道功能恢復正常后可使用易消化的食物,并增加維生素、蛋白質的攝入量。術后3天內食用流質食物,3天以后可以食用半流質食物,術后2星期可進行常規飲食。處于恢復期的腸梗阻患者不得食用生冷食物,少食多餐。如患者術后無法進食,需要給予必要的腸外營養支持,維持機體水和電解質平衡,使機體營養狀態調節至最佳,改善腸道功能。指導患者飲食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健康教育,使患者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容易誘發腸梗阻的食物,增加易消化食物的攝入量,并指導患者進食香蕉、蜂蜜等食物,部分老年患者可服用緩瀉藥物,以促進排便。同時,需要引導患者術后進行早期活動,從床上運動逐漸過渡至下床運動,預防腸粘連等問題,改善胃腸道的各項生理機能[2]。
4 并發癥護理
腸梗阻患者術后需要預防腸黏連的發生,為此應當引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提高腸道蠕動。如患者術后出現腹脹腹痛等情況,需要及時告知醫生,并做好二次手術的準備。部分患者可以采用紅外線理療的方式預防腸黏連的發生。術后患者切口容易裂開,為此需要加強切口位置的護理,用雙手保護切口咳嗽,及時調整腹帶的松緊度。部分患者術后容易出血,進而出現冷汗、面色蒼白、血壓降低等問題,為此護理人員需要密切監測患者術后出血量,一旦患者出血超過200ml,需要及時報告醫生。
二 非手術治療的腸梗阻患者如何護理
1 心理護理
腸梗阻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這種狀態會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導致糖皮質激素、兒茶氨酚分泌量增加,因此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使其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促進疾病康復。護理人員及患者家屬需要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向其講解腸梗阻的主要病因、治療方法、預后效果等,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提供對治療的認識水平,實現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措施。
2 胃腸減壓和飲食護理
為引流出患者胃內部的消化液,促進空氣排出,需要在患者體內留置胃腸減壓管,可選擇材質比較柔軟的硅膠胃管,下管過程中需要對患者咽部位實施局部麻醉,確保胃管順利插入。定期沖洗胃管,保持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和具體顏色,肛門排氣后停止引流操作。腸梗阻患者需要禁食,在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消失后可食用流質食物,但不得食用牛奶和甜食,患者禁食期間需要給予必要的腸道營養支持,促進患者各項生理機能的恢復。
3 加強病情監測
腸梗阻患者體液大量損失,脫水問題嚴重,為此需要加強病情監測,詳細記錄患者尿量、胃腸減壓量、嘔吐量等情況,分析血氣檢查和電解質指標,確定適合患者的輸液類型和具體輸液量。如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相對穩定,可以給予電解質輸液,如血壓降低、血容量不足,可采取膠體和電解質溶液輸液。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需要測量患者的呼吸、血壓、脈搏、體溫等生理指標,觀察嘔吐和腹脹腹痛等情況,預防絞窄性腸梗阻[3]。
綜上所述,腸梗阻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在常規治療措施的基礎上,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引導患者進行日常活動,密切監測生命體征,以此來實現腸梗阻的預后效果提高。
參考文獻
李德周.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對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康復的影響[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9,29(03):87-89.
鄭思敏,劉鴻濤,熊虹飛,牛曉麗.右美托咪定輔助全身麻醉對結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圍術期腦保護作用及其術后鎮靜鎮痛效果研究[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9,11(06):95-98.
王大明,于德新,謝棟棟等.預后營養指數和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在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術后早期并發癥風險評估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9,54(07):113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