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 要】:目的:探討手術室護理在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中對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方法:選取入住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120例的開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將其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60例,甲組采取常規式護理,乙組在甲組基礎上進行手術室細節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切口感染情況。結果:通過對甲組、乙組患者手術切口出現感染的情況進行統計比對,乙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顯著低于甲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醫護人員在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中對患者進行手術室細節護理,可以有效的減少手術后切口出現感染幾率,從而保證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切口感染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2
患者骨折后骨折處充分暴露在外界,經過與空氣的接觸很容易出現感染的現象,并且骨折后,會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眾多不便,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當前,手術治療作為治療骨折的首選方法,為了保障手術的效果和手術后的恢復,需要在手術期間對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用以輔助手術治療,進而達到控制切口感染情況的發生幾率【2】。本實驗嘗試使用兩種不同的護理模式,發現手術室細節護理相較于常規式護理在患者手術過程中以及手術后控制切口感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資料選擇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來我院治療的開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共收集到120例病患,其中男性病患72例,女性病患48例,年齡在28~55歲之間,平均年齡41.2±7.1歲,將其分為甲組、乙組兩組,各60例,甲組男性病例38例,女性病例22例,平均年齡為39.3±5.1歲;乙組男性病例34例,女性病例26例,平均年齡為39.6±5.4歲。所有入選患者具備正常的聽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身體各器官功能無明顯異常,不具備手術史及特殊病史。對比兩組患者之間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都無明顯的差異,P>0.05,組間具備可比性。本次試驗符合醫學倫理學,病人在事先都知情同意參與調查試驗。
1.2 方法
在此次調查實驗中,甲組患者進行常規式護理,包括檢查手術室、對手術物品殺菌等等。乙組患者進行手術室細節護理,具體護理計劃如下所示:【3】
1.2.1 個體化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在手術開始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信息,并且立足于病人的實際情況,再結合以往的案例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其做出相應的心理疏導,減輕甚至是消除患者的消極心理狀況,使其以健康的心態接受手術。例如,護理人員可以介紹醫院的醫療水平,再結合之前治療成功的例子以及患者的恢復情況,使他們心態平和,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進而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積極配合醫生以及護理人員的工作。
1.2.2 個體化健康護理:護理人員要在手術開始前充分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針對身體情況較差的給予科學的營養支持,以此來達到改善患者身體狀況較差的情況,使患者具備接受手術治療的身體條件,最終減少切口感染情況發生的概率。
1.2.3 抗生素護理:護理人員要在手術開始前要為患者輸注抗生素,同時為了保證抗生素的濃度在手術期間內保持住峰值狀態,要選擇在抗生素半衰期用藥。
1.2.4 皮膚護理: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皮膚護理時要立足于病人的實際情況,例如,如果在手術過程中和手術后的薄膜、敷料粘貼時不會受到手術部位體毛的影響,則不需要將體毛剔除,只需要將手術部位的皮膚清潔工作完成即可。
1.2.5 術中護理:1、醫護人員要積極配合手術醫生的操作,確保手術醫生專心于手術;2、醫護人員要對手術的時間和切口的面積進行控制;3、提醒手術醫生控制切口暴露的時間。
1.2.5 術后護理:立足于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對其進行科學的抗感染處理,同時做好切口處引流管的通暢工作以及感染的發生情況,一旦發現出現感染的趨勢,要立即聯系醫生進行有效的治療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后切口感染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對結果進行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對兩組患者接受不同的護理方式后切口感染情況進行統計學比較,得出以下結果:乙組患者的手術切口感染率顯著低于甲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如下,見表1:
3 討論
患者發生開放性四肢骨折情況后,不僅會在骨折處發生強烈的疼痛感和腫脹感,還會伴隨著發生功能性障礙,并且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不過不及時接受正確的治療,嚴重時甚至會出現休克的情況,最終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4]。
本次研究進一步探討了手術室護理用于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中對切口感染的影響,通過個體化心理護理、個體化健康護理、抗生素護理、皮膚護理、術中、術后護理等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乙組患者經手術室護理后其切口感染數為1例,切口感染率為1.67%,經比較比甲組10.0%顯著更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是因為和以往的常規護理方法比較,手術室護理是一種現代化的護理理念,它更為科學、全面和有效,充分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綜上所述,醫護人員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不僅可以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還有利于控制手術切口感染的幾率,提高治療的效果,因此手術室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古再麗努爾·麥麥提,帕力旦木·艾比布拉.探討手術室護理對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3):282.
阿依古麗·吐爾遜.解析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3):293.
閻勝娟,朱慶巍,馮國強.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54):80+83.
江蕊,王冠容,王建華.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開放性四肢骨折手術切口感染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3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