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娟 劉傳芬
【摘 要】目的:比較動態心電圖和常規心電圖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冠狀動脈造影確診,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查,對照組患者則采用常規心電圖檢查。結果:觀察組心肌缺血診斷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律失常的診斷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查冠心病其診斷的準確率較高,有利于臨床治療,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動態心電圖;常規心電圖;冠心病;
【中圖分類號】R5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收治了20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了解此次研究的目的,自愿參與到研究當中。研究中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100例,對照組中男58例,女42例,患者年齡38-78歲,平均(54.2±5.8)歲,患者病程1-15年,平均(7.2±1.5)年,合并高血壓患者55例,糖尿病15例,高血脂癥30例。觀察組中男60例,女40例,患者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53.8±6.1)歲,患者病程為1-17年,平均(7.4±1.6)年。其中,合并高血壓患者52例,糖尿病患者11例,高血脂癥患者37例,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心電圖檢查,患者停藥三天后方可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護理人員要讓患者處在相對放松的狀態,同時患者需及時調整呼吸,單極胸導聯心電圖儀,電壓要保持在10mm/mV,紙張的速度為25mm/s,調整各項參數后連接掃描。
觀察組患者采用動態心電圖掃描,對患者的心電情況進行為期24h的檢測,同時還應指導患者適度運動,分析和總結運動量與心率市場和心肌缺血之間的關系。在檢查的過程中,需提前預約,為患者介紹心電圖掃描中的注意事項,利用輪椅或推車將患者推到動態心電圖室內并裝機,記錄1份12導聯心電圖,從而科學分析心電圖,指導患者取平位或平躺位,且利用酒精棉球插圖電極放置的位置,做好皮膚清潔,進而有效降低電阻值。再者,用專用導線連接電極,及時貼好電極,利用膠布固定,然后在患者的身上裝設記錄盒,詳細記錄患者的活動情況,24h后及時拆卸記錄盒,準確地將信息數據輸入信息系統,從而實現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1.3 評價指標
心肌缺血:常規心電圖檢測后,同一導聯T波不足同一導聯R波的十分之一,ST段水平下降量在0.5mV以上。動態心電圖檢測后顯示ST段水平或下移,下移超過了0.1mV,ST段移動的時間在60s以上,同時出現了兩次ST段下移,時間均在60s以上。
心律失常:心電圖中出現了3個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縮,心室奪獲以及室性融合波并不存在固定的關系,心房獨立活動與QRS波群并不能建立固定的關系,出現了室房分離。
1.4 統計方法
以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和處理數據結果,采用卡方檢驗數據,并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來表示計量資料,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肌缺血診斷結果比較
所有患者均型冠狀動脈造影確診,觀察組中陽性92例,陰性8例,檢出率為92%,對照組中陰性20例,陽性80例,陽性率為80%,觀察組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心律失常癥狀診斷結果比較
觀察組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1例,房性心律失常共79例,房室傳導阻滯共36例,短陣室上速36例。對照組患者中心律失常患者32例,房性心律失常共29例,房室傳導阻滯共15例,短陣室上速14例,觀察組心律失常癥狀診斷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冠心病臨床上也叫做缺血性心臟病,其通常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以及阻塞等,從而引發缺血、缺氧和壞死等癥狀的心臟病。相關研究顯示,在世界范圍內,冠心病的致死率較高,且每年全球由于冠心病死亡的患者接近1800萬。我國每年死于心臟病的患者達到了700萬以上,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冠心病主要有兩種主要形式,一種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另一種是穩定性冠心病。冠心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心前區疼痛。因此,若出現上述癥狀,則患者也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有些患者在發病前期并無十分典型的癥狀,容易被忽視,且臨床診斷中誤診率較高,極易導致醫生誤診的問題。
在研究當中,觀察組患者診斷的過程中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查方式,檢查后心肌缺血診斷的陽性率為92%,與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的檢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心電圖的主要作用是檢查患者是否出現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等臨床癥狀。因此出現心慌、胸痛癥狀的人可選擇常規心電圖檢查,且有疑似癥狀的患者均應行常規心電圖檢查。常規心電圖操作十分方便,如患者身體和臨床體征出現異常可及時發現,但是其只能反映1min的情況。
由于部分心臟病患者的病癥具有間歇性特征,在心電圖檢查的過程中不一定出現十分明顯的異常癥狀。故此心電圖檢查容易出現誤診和漏診的問題。動態心電圖可24小時全天候記錄患者的心電圖狀況,而且還可充分反映動態心電變化。通常,65歲以上的人群盡管無心臟癥狀,也要在體檢的過程中采用24h動態心電圖檢查,從而及時發現心電異常的情況。
總之,在冠心病臨床診斷的過程中,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查可十分顯著地提高診斷準確率,并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依據。與常規心電圖相比,其優勢也更為明顯。所以,在冠心病臨床診斷中值得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顧春蕾.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臨床對比[J].中國醫藥指南,2017(29)
肖姍姍,唐冰,李毅.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較[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