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鮮
【中圖分類號】R61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2
曾經有一名老年患者向我咨詢,患者聽他人說手術麻醉會導致眼壓升高,他自身存在視神經萎縮,擔心腹腔鏡手術導致眼部病情嚴重。這位老年人的擔憂主要是由于對手術麻醉缺乏正確認識,加上自身本身存在眼部疾病所出現的。腹腔鏡手術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會使眼壓升高,若存在閉角型青光眼疾病患者,需向醫師告知眼部疾病,使麻醉醫師對患者情況有所了解,在術中應用抗膽堿藥阿托品進行麻醉,減少麻醉藥物造成的眼壓升高。因此,我建議他去眼科進行全面檢查,若存在眼壓升高情況,則需進一步檢查是否存在房角關閉情況,以判斷是否確診為青光眼。若存在青光眼癥狀,可提前告知醫師,以便醫師確定手術方案。相信與上述這位老年人相同,多數人均會擔心麻醉是否真的會導致眼部損傷,特別是存在青光眼患者。
1 全身麻醉是否會傷眼
“麻醉是否傷眼?”一直是人們所擔憂的問題,特別是本身就存在眼部疾病患者,進行手術麻醉時特別擔心麻醉藥物導致眼壓升高,進而加重眼部病情。一般來說,全身麻醉具有安全性與可靠性,相關并發癥最少。
全身麻醉藥物的類型較多,包括吸入麻醉藥、肌肉松弛藥、靜脈麻醉藥以及麻醉鎮靜藥。全身麻醉藥多用于外科麻醉、小兒鎮靜、動物實驗中,可經呼吸道吸入、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等方式進入機體,抑制中樞神經興奮,方便手術的實施。不可否認,全身麻醉藥物使用過程中會對循環系統、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1],導致患者出現低血壓、嘔吐、心律不齊、通氣量不足等并發癥。根據臨床研究發現,氯胺酮、七氟烷等全身麻醉藥物均會對眼內壓造成一定影響。
1.1 氯胺酮對眼壓的影響
氯胺酮是一種常用的靜脈麻醉藥,可選擇性抑制大腦聯絡徑路與丘腦-新皮質系統,使邊緣系統興奮,但是對腦干網狀系統的影響較小。氯胺酮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升高心率、血壓、肺動脈壓,可導致眼內壓與顱內壓升高。經臨床研究發現,手術麻醉中應用氯胺酮,會出現眼內壓升高情況,但是術后可降低至麻醉前狀態。氯胺酮劑量與眼內壓升高呈正相關關系,即劑量越大,眼內壓值越高,劑量越小,眼內壓相對較低。作用機制分析可知,氯胺酮可使房水流出阻力增加,導致交感神經興奮,瞳孔擴大,升高眼內壓。外周動脈阻力血管收縮,腦內血流自身調節失衡,增加顱內血流,使腦脊液壓力升高,增加腦內血流量與耗氧量,也會升高顱內壓,進而導致眼內壓升高[2]。
1.2 七氟烷對眼壓的影響
七氟烷屬于吸入性麻醉劑的一種,麻醉效果較為理想,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促進腦血管舒張,升高顱內壓,也具有輕度抑制心肌力的作用,可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無呼吸道刺激性,有芳香味,易于兒童接受。經臨床研究發現,七氟烷麻醉后會使眼內壓降低。七氟烷可抑制手術插管或面罩吸氧導致的高眼內壓反應。
1.3 全身麻醉前的準備工作
眼內壓在視覺功能維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常眼內壓一般為10~21mmHg(1mmHg=0.133kPa)。眼球依從性是指鞏膜硬度、眼外肌肉緊張度等外部的壓力;眼球內容物改變、眼球依從性等因素均會增大外部壓力。眼內壓升高則會改變眼內結構,對視功能水平造成損害。青光眼的發生發展與眼內壓升高存在密切關系,眼內壓升高可導致眼內結構改變,對視功能造成極大損害[3]。因此,青光眼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前一定要告知醫師眼部疾病類型,避免術中應用影響眼內壓的麻醉藥物,損害視力水平。
麻醉手術前均需做好準備工作,包括術前2周停用阿司匹林等西藥,停用人參、西洋參等補益中藥;術前也需開展心電圖、尿常規、血常規、肝功能等基本檢查;術前6h應禁水禁食。針對嚴重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眼壓過高患者,術前均需向醫師告知醫師病情,以便醫師科學制定手術方案。建議存在玻璃體混濁、失神經萎縮等眼部癥狀患者,行全身手術時,需要進行眼科全面檢驗,在無心臟病前提下開展青光眼誘導實驗,若誘導實驗發現存在眼壓升高情況,則需對房角關閉情況進行進一步檢查,以確定青光眼類型。
2散瞳是否會傷眼
近年來,青少年近視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問題,很多家長會帶著孩子到醫院進行眼科檢查,醫師建議進行散瞳驗光,當家長進一步了解散瞳步驟時,就會擔心“麻醉藥物”在麻痹眼內睫狀肌時,會不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傷害。部分孩子在散瞳驗光結束后,回家會出現眼睛看近處物體模糊不清,稍強光照射時存在明顯刺眼感覺,這時家長均會擔心散瞳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損害。那么,散瞳真的會傷眼嗎?答案是否定的。
青少年眼睛驗光時多需要散瞳,這與青少年眼內睫狀肌調節特點有關,肌肉彈性好,張力性調節高,加之多數青少年近視多是“假性近視”,非真正的軸性近視。若驗光前未散瞳,睫狀肌處于調節狀態,會使測得的近視度數與青少年的實際屈光度數相比更高,或者測得遠視度數與實際屈光度數相比明顯降低,導致佩戴的眼睛度數不適宜,進而加重近視水平。因此,為了避免驗光過程中睫狀肌調節對測試結果的準確性,醫師一般建議散瞳后驗光,利用睫狀肌麻醉藥物,將眼球內的睫狀肌麻痹,使睫狀肌的調節作用暫時消除,充分顯露眼球的屈光度,使醫師可更好了解眼睛的屈光狀態,配置度數更為適宜的眼鏡。
值得家長注意的是,散瞳后由于麻醉藥物尚未完全消失,瞳孔仍處于放大狀態,睫狀肌處于麻痹狀態,調節作用暫停,導致散瞳后會出現看近處物體模糊的現象,同時對稍強光線感到刺眼,上述不良反應均屬于正常現象,無需過于擔心,隨著藥效逐漸消失,出現的視物模糊與刺眼癥狀均會隨之消失,一般2~3周藥物即可完全消失,對眼睛不會造成永久性損傷,安全性較高。
無論什么麻醉方式,均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也不必過于擔心,只要合理控制麻醉藥物類型與給藥量,可使麻醉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有效降低,減少麻醉藥物對眼內壓的影響,進而可有效避免麻醉傷眼事件發生。
參考文獻
李冬雪,唐佳,孫順霞, et al.全身麻醉非眼部手術患者術中眼部保護規范的循證實踐[J].重慶醫學,2018,47(18):136-138.
張寧,樸美花,王美堃, et al. 全身麻醉非眼科手術患者術后發生眼損傷2例報告及文獻復習[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9,45(01):164-167.
翟佳,李玉,張杰, et al. 全麻俯臥位頸椎后路手術患者眼保護方法[J].北京醫學,2017,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