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春梅
【中圖分類號】R3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2
近年來,艾滋病臨床發病率顯著提高,備受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關注。而艾滋病傳播與流行的遏制、疾病預防與干預也逐漸成為艾滋病預防工作的重點。那么,在遏制艾滋病方面該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呢?根據臨床實踐研究,將重點確定為預防與干預。以下將通過相關角度展開分析,以供參考。
1 依托健康教育增強宣教效果
其一,構建健全宣傳體系:①聯絡員制度制定。在調查管轄區域娛樂服務場所的同時,應合理設置聯絡員。需對其實施疾病預防知識與干預技能的培訓,充分發揮聯絡員的重要作用,大力宣傳艾滋病的預防知識。②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應有效融合常規教育與重點宣傳教育兩種方法,全面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識,使人們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1]。重點區域選擇為農村、高危人群以及社區等集中場所,宣傳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創建理想的社會環境,完成宣傳資料的編制與印發。另外,應將娛樂場所、醫療機構、社區以及公安監管場所等作為重點,組織并開展疾病防治活動,進一步增強防治知識的知曉幾率。
其二,強化學校健康教育力度:①依托衛生專業人員,不斷增強學生的自我防護意識,并借助社會、學校、媒體與機關等路徑,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機制。②組建領導機構并確定工作目標,構建防治工作體系,并在年度教學計劃中融入艾滋病防治內容,確保教師按時寫教案且課時安排充足。開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最基本的內容就是要講解防治此疾病的現實意義、疾病危害、預防方法與傳播路徑等等,同時要宣傳國家防治艾滋病的措施。③借助宣傳畫、宣傳標語、黑板報、宣傳畫等多種宣傳方式,確保每周宣傳一次并定期更新宣傳的內容。另外,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知識問答和演講等活動,圖書室要采購艾滋病預防的讀物。在此基礎上,應對世界艾滋病日等加以利用,舉辦相應的教育活動。④組織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的活動,在培訓影響力較強的學生以后,可借助游戲的形式,向學生宣傳防治艾滋病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對成長挑戰形成客觀認知并勇于面對。與此同時,要求學生對生殖健康和性健康等知識進行學習。⑤大手拉小手活動的開展,根據學生所了解的防治艾滋病知識,以學生為載體向社會和家長宣傳,實現防治艾滋病知識的有效推廣,形成家庭、社會與學校的一體化教育與宣傳架構。
其三,以社區為基礎實施健康教育。所謂社區,即數量達標且習俗、規范、意愿相同的社會群體所組建的生活共同體。在社區內組織開展宣教活動更具有效性與針對性,能夠盡快轉變區成員的行為。①對社區計劃生育網絡進行充分利用,落實艾滋病宣教活動。對計生組織網絡優勢加以利用,同時要上門提供服務,并為各類群體免費提供避孕套和健康咨詢服務,免費為其講解有關防治艾滋病與性病的知識。②借助社區內部綜合文化服務站,組織開展艾滋病的宣教,一定程度上優化宣教質量并擴大實際的覆蓋范圍。將固定宣傳標牌設置在服務站內,同時要張貼宣傳畫以及廣告標語等,將相關宣傳材料放置在書屋內。此外,要定期舉辦專家講座與現場免費咨詢等活動[2]。③宣教形式要多樣且個性化特征明顯。可組建艾滋病防治宣傳隊伍,開展艾滋病宣傳教育的書畫展覽,依托性健康、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防治等重點內容,在群眾集中場所實施防治艾滋病的宣傳教育活動。
2 加大流動人口管理力度
所謂的流動人口,具體指的就是在為轉變原有居住地戶口的基礎上,在戶口所在地之外的區域務工和經商等。現階段,國內流動人口數量顯著提高,同樣也發展成傳播艾滋病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注重流動人口管理措施的運用:①深入調查流入人口基礎資料,將用工單位和用人單位作為重點,在調查的同時創建檔案,并在規范管理中納入相關內容,以免出現漏項與漏人的情況發生。在對流入人口基線了解的基礎上,構建流動人口數據庫,充分利用流動人口信息交流平臺。另外,應踐行管理服務體系,盡可能規避管理漏洞問題的出現。②主動聯系流動人口。應將流動人口信息交流平臺的價值充分彰顯出來,并且由單位、村鎮或者是街道等負責安排專業工作人員,對流動人口信息形成深入了解并作出反饋。同時,要嚴格遵循流動人口的月報例會要求,對人口的流入與流出狀況加以掌握。另外,要針對流出人口構建健康檔案,并于流出前后接受健康體檢。③留守婦女工作要全面開展。所謂的留守婦女,即男方長時間外出務工。在人們生活質量改善的背景下,生理、精神與性需求均發生改變[3]。若留守婦女處于性活動的高潮時期,會因條件限制而導致其性缺失。根據調查結果發現,超過60%的留守婦女都有性渴望,而且超過40%的人會采取性自我安慰措施,還有少數留守婦女有性伙伴。④多部門協調與聯動。對計劃生育部門、民政部門、衛生和公安部門等職責加以明確,構建流動人口信息的管理通報機制,實現多個部門的聯網交流,共享既有資源,進一步優化工作質量與效率。
另一方面,綜合宣教的強化:①流動人口聚集地的宣教。針對集中大量流動人口的企業、商業區域、社區文化場所、建筑工地等地區,應發放宣傳資料并將宣傳標語張貼好,定期組織開展宣傳教育講座,持續性地推進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另外,宣教咨詢服務活動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應向群眾免費發放宣傳手冊與預防艾滋病的彩色折頁,使得流動人口個人保護意識能力不斷增強。②針對外出務工人群實施宣教,尤其是出國務工群體。應和外派的勞務服務中心取得聯系,在外出務工培訓教學課程中引進艾滋病宣教內容,利用小組討論和宣傳冊發放等多種形式,更深入地了解防治艾滋病的知識,進一步增強艾滋病預防的效果。
通過以上對艾滋病預防干預路徑的研究與分析,可以發現,遏制艾滋病,重點應集中于預防與干預兩個方面,在不斷提高人們疾病預防意識水平的基礎上,組織并開展相關宣教活動,使其能夠切實了解并掌握與艾滋病相關的知識,盡可能地降低疾病的臨床發病率。
參考文獻
涂斌.艾滋病患者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分析[J].特別健康,2019(14):127-128.
王玉琪,葉清揚,梁亞芳, 等.初高中生對艾滋病知識、態度及預防行為調查分析[J].飲食保健,2019,6(22):8-9.
王曉梅.艾滋病預防控制現狀及預防體系優化[J].科學咨詢,201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