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國
【中圖分類號】R6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骨折后吃什么?什么食物恢復快?喝骨頭湯對不對?是不是需要補鈣?這些均是骨折患者和家屬詢問醫師的內容。專家建議如下:
1 早期(骨折后1-2周)禁止大補
諸多患者和家屬認為,一旦存在骨折現象,應立即進補,否則會不利于骨折愈合。但是,若骨折后過早地補充營養,是不正確的,即和“大補而滯、瘀久不去”的中醫理念相吻合。簡單來講,骨折后1-2周時間內,患者應吃活血化瘀類食物,且多為清淡,切勿不可食用肥甘、厚膩性食物,例如肉骨頭湯、油膩雞皮和肥牛等,特別為酸辣和煎炸類食物,更應少食或不食。同時,過早地補充鈣成分,也是不對的。原因為:骨折后大幅度攝取鈣質,會提高骨骼內無機質含量,引起有機質含量的降低,甚至還會對骨質修復造成影響。
針對此,骨折后1-2周,可食用新鮮蔬果、瘦肉和魚類、豆制品、米粥等,常見清蒸魚、芹菜炒瘦肉、冬瓜薏米湯等,可依據患者口味合理選擇。值得注意的是,骨折后應保持患者睡眠充足,禁食強刺激性食物,例如烈酒、濃茶和咖啡等,特別為高血壓患者,更應杜絕此現象。吸煙也會誘發血管收縮性痙攣,繼而對血供造成影響,不利于骨折愈合。
2 中期(骨折后3-5周)應補充維生素、蛋白質、鈣
對于骨折中期患者而言,病情明顯改善,但因瘀阻尚未去除,導致疼痛仍未緩解,即除早期飲食外,還可增加營養類食物的攝取,促進骨痂生長。例如排骨、動物肝臟和肉類等。骨折后3-5周,還應補充維生素、蛋白質和鈣。例如:維生素A可加快生長發育,促進骨折愈合,常見食物為魚肝油、蔬菜等;維生素D可加快鈣磷等成分吸收、代謝,對骨折愈合的意義不容小覷,特別是在長期臥床,難以接受陽光直射的中老年患者,更應注重維生素D的補充,常見濃縮魚肝油和蛋黃。
鈣為骨骼重要組成成分,包括植物性鈣、動物性鈣。常規情況下,動物性鈣多為奶類食品,易被機體吸收,如海參、田螺和蝦皮、奶制品等。若機體長時間處于蛋白質匱乏的狀態,則會延誤骨骼、切口愈合,甚至還會誘發感染,即合理的補充蛋白質,是促進患者骨折傷后恢復的關鍵。常見蛋白質也分為植物性和動物性兩種,前者多為豌豆、黃豆和蘑菇;后者多為蝦米、奶制品及肉類。
3 后期(骨折后6周)應逐漸滋補
骨折后6周,機體瘀腫明顯消除,但由于損傷時間較長,正氣處于虛弱狀態,即可按照“損者益之、虛者補之”的原則,對飲食結構予以調整,做好滋補工作。例如:飲食上多為益氣養血類、補益肝腎類食物,合理搭配,補充營養成分,可多食老母雞湯、燉水魚和糖醋排骨、北芪肉骨頭湯等,還可飲用滋補類藥酒。
除此之外,還應增加糖類、脂肪與鐵質的補充。諸多情況下,老年骨折患者多存在動脈硬化、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狀況。即若補充糖類,則應適量,脂肪多為植物油,少食鹽類成分,否則不僅會誘發血管收縮,還會使血壓處于增高狀態。針對此,可多食蔬菜、豆制品和海帶等食物,不僅可補充血紅蛋白,還可預防循環功能衰退,可將牛奶定義為中老年群體飲料,每日吃1-2個雞蛋,可保持身心健康[1]。
4 骨折后飲食注意事項
禁止食用骨髓,由于骨髓會提高血液內脂肪,對骨折愈合造成影響;可食用清淡類食物,否則會因上火促進細菌滋生,甚至還會在皮下構成癤子,甚至還會誘發骨折感染現象;合理補充鈣,多食鈣片和小蝦皮,如稀飯中可加入小蝦皮;補充維生素,多食水果;多食海帶,促進骨折恢復。
5 骨折后飲食禁忌
(1)忌偏食。對于骨折患者而言,多面臨肌肉組織損傷、局部水腫、充血和出血等狀況,機體本身具備修復功能,即長骨生肌、化瘀消腫和骨痂形成均是機體修復過程,但需要營養素的參與。為保證骨折愈合,可在骨折傷后合理補充營養,日常飲食應滿足營養豐富、色香味俱全的原則,增強食欲,例如莧菜、青菜和蘿卜、西紅柿等,加快切口愈合與骨痂生長。
(2)忌不消化類食物。骨折后固定會對機體活動造成限制,特別是在傷痛的前提下,會使集體處于精神憂慮和食欲不振的狀況,甚至還會誘發便秘,特別是在臥床患者中,該現象更為顯著。即應保證飲食營養豐富,還應滿足通便、易消化的原則,多食高纖維素類食物、例如蜂蜜和香蕉,必要情況下可使用通便藥物,常見通便靈、麻仁潤腸丸。
(3)忌少飲水。對于長期臥床的骨折患者而言,特別為下肢骨折、骨盆骨折和脊柱骨折,由于行動不便,多會存在少飲水的現象,以此減少排便次數。但也正因如此,長期臥床使腸蠕動逐步減弱,若飲水量過少,則會誘發小便潴留和大便秘結,甚至還會誘發泌尿系感染、尿路結石等狀況。
(4)忌長期服用中藥。骨折初期,多面臨局部出血和積血瘀滯的狀況,引起機體疼痛和腫脹,服用三七片可促進血管收縮,減少凝血時間,提高凝血酶水平。但骨折后1周,出血現象明顯改善,損傷組織也處于修復狀態,但需要血液供應,若此時仍服用三七片,則會出現血管收縮引起血液循環障礙,不利于骨折愈合。
(5)忌吃白糖。若骨折患者長期食用白糖,則會降低機體維生素B含量,最終誘發維生素B缺乏,不利于神經、肌肉組織功能的恢復[2]。
6 跳出骨折飲食誤區
(1)豆腐是“發物”。諸多地區將豆腐定義為“發物”,認為骨折后食用豆腐,會不利于切口愈合,該思想是錯誤的。中醫學認為,豆腐微寒性平,呈現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和清熱潤燥、清潔腸胃等效果,是“三高”群體的首選。而在現代醫學模式下,切口感染和細菌污染、消毒不到位和皮下積血積液、免疫力低下等存在相關性。同時,豆腐中存在大量鈣成分,每100g中含有164mg鈣,可被人體吸收,補充營養,促進骨折愈合。
(2)忌食辣椒。絕大多數人認為辣椒是辛辣刺激性食物,會對骨折造成影響。其則不然,以營養學層面來講,辣椒中維生素C含量是蔬菜的首位,即500g辣椒中含有445mg維生素C,作為成骨要素,可促進骨折愈合,但若患有消化性潰瘍、肺結核和急性胃炎、痔瘡的患者應禁食辣椒[3]。
參考文獻
朱海英. 下頜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碎口腔飲食營養護理干預效果探討[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5):226-228.
郭仲華. 跳出飲食誤區 骨折愈合才會快[J]. 中醫健康養生, 2018, v.4;No.42(6):46-47.
孫清廉. 合理飲食調養加速骨折康復[J]. 健康世界, 2017, 24(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