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波
2016年根據山東省農業、農機部門主推技術內容,該縣結合縣域實際情況,選擇實施了土地整改深松項目,通過3年來的實施,不斷優化設備和技術路線,形成了一套推廣應用模式,并且在改善土壤結構方面取得了生態和經濟雙效益,受到群眾的歡迎。
一、深松整地技術的含義
深松整地技術是近年來為改善土壤結構而采取的一種機械化作業,具體指用動力機械配套深松作業機,對3年以上未改變深層土壤(犁底層)的農田進行不改變土層結構而松動土壤的機械化整地作業技術。主要目的是打破犁底層,增強雨水入滲土壤速度從而增加土地蓄水量。
二、臨沭縣耕地土壤結構情況
1、適宜開展深松整地的土壤:適宜深松作業的土壤質地一般應為黏土或沙壤土,20厘米以下為沙層的地塊不需要進行深松作業。
2、該縣土壤概況:縣域西部和南部耕地為沭河沖積平原,東部和北部耕地為半山區丘陵,大約有效耕地面積占比各50%。沖積平原多為黏土地適合深松整地;半山區丘陵地區中紅薯種植區土壤底層為黏土適合開展深松作業,花生種植區部分底層為沙壤層,不需要進行深松作業。
三、深松整地機械及配套農機具
1、動力機械。一般應選用100馬力以上四驅動力,對于黏性大的土壤應選擇150馬力以上四驅動力。
2、深松機械。深松機分類。農機深松整地按作業性質可分為單一深松(亦稱行間深松或局部深松)和全面深松兩種;按作業機具鏟型可分為:窄翼式深松機、寬翼式深松機等。不同深松機具因入地鏟型不同,作業性能有一定差異,窄翼式鏟型深松機適宜土壤黏性大并且容易起垡的地塊,寬翼鏟式適宜沙壤土并且不易起大垡的地塊。
四、深松整地技術路線
1、選擇深松時間:該縣一般采取一年兩季作業。適宜時間一般為2—5月,稱之為春季深松,春季深松主要目的是接納雨水,增加土壤蓄水量;9—12月,稱之為秋冬季深松,主要目的是,打破犁底層,蓄水保墑。
2、深松作業標準:深松整地作業時一般應以能打破犁底層為最低要求,深度一般介入25cm—40cm;如鏟式深松機,相鄰兩鏟間距不得大于2.5倍深松深度;春季深松后是春花生和紅薯的種植茬,所以深松要求除了保持土壤疏松同時,還要具有土地平整功能,以保證春播的保證質量;秋冬季深松則要求冬小麥種植時的農藝要求。
五、臨沭縣深松整地技術推廣應用模式
1、政府主導。深松整地是一項利國利民農機化推廣技術,但是在推廣期有些價值不是一時體現,農民的認可程度也需要培育,這必然需要政府部門參與。該縣以縣農機主管部門為主要責任單位,根據臨沭縣縣域農業產業發展情況,確定實施區域和實施面積。
2、逐年實施。在全縣鎮街輪換實施深松作業,按照要求一般應3—4年輪作1次。糧食標準化高產示范田和規模化種植區、田園綜合體等區域優先實施,全程機械化托管區、兩全兩高示范區優先實施,整村推進、集中連片優先實施。
3、合作社參與。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民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在農業機械設備、作業技術規范方面具備承擔深松整地作業的條件,成為實施深松整地技術的主力軍。經農機部門遴選硬件強、管理規范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民合作社,尤其是省市級示范社承擔實施深松項目,參與實施作業的經營主體根據自身作業能力參加面積的投標,最終確定自身年度承擔的深松整地面積。各鎮街深松任務指標確定好以后,合作社按照作業標準和要求參與實施。
4、省財政補助。為深入推廣和實施深松整地作業,山東財政廳對實施作業的機械按每畝30—40元不等的金額給予作業補助,不再收取土地對象的作業費,補助對象為實施農機深松作業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作業機械安裝定位監測儀,通過農機信息化監測平臺把達到作業標準的作業面積實行補助,補助程序由農機部門聯合財政部門共同完成,遵循“先作業中監測、作業后公示、公示后兌現”的原則進行補助。
六、深松整地和翻耕的對比
翻耕作業的利:有利于減少雜草和防治病蟲害,特別是冬耕后凍垡,為后續播種創造良好的地塊條件,并可將上下土層擾動,對春花生的種植有很大好處。
翻耕作業的弊:由于耕深(一般在20cm左右)不足,逐步形成犁底層,不利于水分下滲,致使作物根系無法下扎,不利于高產。同時,土層擾動容易引起土壤水分蒸發損失,不利于保墑。
農機深松整作業相對于翻耕,在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同時,通過實驗對比無論在改善土壤保持水土、減少揚塵方面都比傳統翻耕具有優越性。
七、改進措施
該縣實施深松整地作業3年來,通過測產證明,對于淺根系作物如小麥,畝均可增產10%左右;對于深根系作物如玉米,畝均可增產12%左右。在增產方面作業明顯,但是為了更好的促進該項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應在以下方面進行提高完善。
1、加強機具保障。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優先扶持發展大型拖拉機、深松機具,以及相配套的玉米聯合收獲機、秸稈還田機、免耕播種機等,保證深松作業需要,鼓勵地方財政投入資金對深松機實施累加補貼。及時發布作業需求信息,組織農機合作社等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開展深松跨區作業,為加快推進深松作業注入新的活力。
2、加強技術指導。根據該縣實際情況,針對不同鎮街區域種植傳統、土壤性質和現有的機械裝備,制定規范的技術路線、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作業機具,達到前后作業環節合理銜接,機械進地作業次數減少,實現農機農藝的深度融合,
3、加強培訓。整合農機和農業部門的培訓資源,積極開展深松作業規范、操作技能、維修保養、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訓,切實提高深松從業人員的作業質量和技術。建立技術指導服務小分隊,實行分片包干負責,加強跟蹤服務指導,隨時解決農機手遇到的技術難題。
(作者單位:276700山東省臨沭縣農業機械發展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