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艷
【中圖分類號】R1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近視眼是一種常見疾病,我國的近視眼群體規模和數量較大,并且隨著電子產品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近視眼患病人數呈現直線增長趨勢。尤其是近些年來近視眼低齡人群患病率逐步升高,經常會看到新聞上有兒童近視眼,甚至一位8歲孩子近視達到了700度,2歲半孩子有500度近視,這一數據令人震驚。眼睛是人類了解客觀世界的主要器官,如果沒有眼睛,四周將變得一片漆黑,失去了與世界最直接的接觸。
對于兒童近視眼的形成,一個主要原因則是遺傳。通過研究發現,人類的染色體上有多個屈光不正相關的易感基因。但是,即便父母近視眼,也不可能不生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營造有益于孩子成長環境,降低孩子后天近視眼風險幾率。
父母近視,孩子出現近視眼的幾率遠遠高于父母視力正常所生的孩子,尤其是父母是高度近視,孩子近視幾率更高。即便一出生沒有近視眼的癥狀,也會攜帶一定近視基因,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后期成長中很容易發展為近視眼。如果父母不是近視,孩子仍然會出現遺傳性近視。高度近視是導致常染色體隱形遺傳病,如果其中一個基因是致病的,另一個基因是正常的,則不會發病,僅僅是攜帶致病基因者。父母親不是近視眼,但屬于近視眼基因攜帶者,可能將致病基因遺傳給孩子,導致孩子成為近視眼[1]。
研究表示,導致孩子出現近視眼的原因多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科學用眼,長期玩手機、看電視和玩電腦,每日至少有三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是在使用電子產品。如果孩子攝入的糖分太多,同樣可能導致近視眼出現。
1 內分泌系統疾病。孩子如果長期食用糖果和甜食,身體所吸收的熱量較高,不僅會導致身體發胖,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長期服用過量的甜食,會加重胰腺負擔,體內均衡的內環境被打破,血糖分泌量大,增加糖尿病患病幾率。如果是由糖尿病遺傳病史的孩子,日常生活中應該少吃糖,勤加運動,盡可能降低近視眼疾病。
糖分在但體內代謝中,需要借助維生素B1維持,降低人體內鈣質含量。維生素B1對視神經的養護作用較大,含量高低對于視神經影響較大,是導致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鈣是眼部組織的保護器,豐富的鈣質可以控制視力減退,保護視網膜,但是長期處于缺鈣狀態,導致晶狀體內壓力升高,眼球前后徑拉長,大大增加近視眼幾率。過量吃糖,近視眼發病幾率較高,血糖升高,體液的滲透壓下降,眼球內房水滲透到晶狀體中,可能導致晶狀體變形出現近視眼。
2 營養不良?;颊唛L期營養不良,與熱量高不同,糖分僅僅是身體提供熱量,但是不具備其他營養價值。長期吃糖,其他營養物質吸收程度減少,可能出現維生素、蛋白質和礦物質匱乏,出現營養失衡問題。部分孩子多吃糖則不愿意吃飯,可能出現齲齒,在咀嚼食物中出現疼痛,影響到孩子的食欲,長此以往將導致營養失衡,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生長和發育。
3 性格孤僻。有的孩子性格內向,注意力不集中,好動。此類癥狀通常是由于甜食攝入過量導致,如果體內糖分過多,乳酸和丙酮酸等代謝物分泌量逐漸增加,需要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加快代謝產物排泄,維生素B1在體內并非是自然合成,僅僅是從食物中獲取。但是,挑食的兒童無法充分攝入維生素B1食物,如果物質匱乏,頭腦中的糖類代謝物丙酮酸大量蓄積,在無形中影響到兒童性格。
4 免疫力降低。如果患兒免疫力下降,會加劇近視眼出現幾率。如果長期食用甜食,血液中一個白血球平均吞噬病菌能力為14,吃一個甜食后降為10,對于免疫力影響較大。
盡管近視眼和遺傳因素聯系密切,但是高度近視的遺傳性較為顯著,而父母近視孩子也不是一定會近視。通過相關資料研究可以了解到,遺傳因素是導致近視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并非是肯定的,兒童可能受到后天環境和習慣所影響[2]。由于不良的閱讀環境,照明條件較差,或是長時間近距離閱讀,導致眼球的調節肌肉處于緊張收縮狀態,調節能力下降,容易出現近視眼。即便孩子是近視眼,只需要做好孩子的用眼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降低近視眼幾率,避免視力下降。
所以說,即便父母均是近視眼,所生下的孩子并非一定是近視眼,僅僅是幾率較高,如果孩子并沒有近視眼,則是致病因素攜帶者,后期生活中可能受到環境因素所影響,增加近視眼發病幾率。應該做好日常用眼衛生,注意用眼習慣,降低近視眼幾率。
參考文獻
華文娟,伍曉艷,萬宇輝,金菊香,高國朋,方云,裴晨璐,陶芳標.父母近視與兒童近視關聯的遺傳和環境共享因素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11):1288-1291.
王婷婷,王茜,王燕,崔君,張金金,林藝.烏魯木齊市維吾爾族和漢族中學生近視遺傳度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02):205-207.
陳靜,劉春民,段山,周薇薇.X-連鎖隱性遺傳高度近視家系的ZNF185基因序列分析[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4,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