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繼勇
【中圖分類號】R74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肝囊腫為肝臟發生的一種良性疾病,其在臨床上具備較高的發病率。肝囊腫包括兩種類型,一種為寄生蟲性肝囊腫,另一種為非寄生蟲性肝囊腫。寄生蟲性肝囊腫的主要病變類型為肝包蟲病,而非寄生蟲性肝囊腫則包括先天性、炎癥性、創傷性以及腫瘤性囊腫,發生率最高的類型為先天性肝囊腫。也有資料報道稱非寄生蟲性肝囊腫中的先天性囊腫叫做真性囊腫,而將炎癥性、創傷性以及腫瘤性囊腫統稱為假性囊腫。創傷性囊腫的發生是由于肝臟受到外部作用力而出現損傷,導致機體肝臟出現血腫,或是發生液化壞死而導致的假性囊腫;炎癥性囊腫是由于機體膽管受到肝內膽管結石的阻塞,或是由于機體膽管發生炎性狹窄,從而使得其出現囊狀擴張,也被叫做潴留性囊腫;腫瘤性囊腫包括多種病理類型,如囊狀淋巴瘤、畸胎瘤性囊腫、囊性腺瘤等。先天性肝囊腫發生的位置在機體肝內迷走的膽管,或是由于胚胎發育過程中,胎兒機體的肝內膽管以及淋巴結出現發育障礙。一般情況下,肝囊腫主要指先天性病變,而其既可呈現為單發,又可呈現為多發。單發性肝囊腫發生率并不高,據有關數據記載,單發性肝囊腫的發生率為0.16%~0.19%,同時相較于男性,女性具備更高的發病率,約為男性發病率的4倍左右。單發性肝囊腫的出現不受年齡限制,易發人群為年齡20~50歲群體,同時主要出現于機體肝右葉,肝右葉發生率為肝左葉的大約2倍。囊腫體積差異大,體積較小的囊腫中的囊液為數毫升,而體積較大的囊腫中的囊液可超過500mL,甚至有資料記載囊液超過1000mL。囊腫形狀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大部分為單房性,少部分表現為多房性,且部分肝囊腫還帶蒂。囊腫存在著完整包膜,表面顏色基本表現為乳白色,但也有少數病變組織表面表現為藍灰色,囊壁厚度區域差異大,厚度為0.5~5.0mm,構成內層的組織為柱狀上皮細胞,而形成外層結構的組織為纖維組織,同時存在面積較大的膽管血管束。由于受到肝囊腫的壓迫,周圍肝組織通常會出現萎縮變形的情況。囊液通常情況下為清亮透明狀,或受到膽汁染色。當肝囊腫組織出現囊內出血情況時,則會使囊液表現出咖啡色。囊液pH值表現為中性或堿性,所具備的比重通常為1.010~1.022,同時囊液中可檢測出蛋白、紅細胞、膽固醇、膽紅素等物質。
多發性肝囊腫包括兩種形式,一種為散列分布在肝臟實質中的小囊腫,只能在為患者開展腹部手術過程中實施肝臟探查時發現,通常情況下需要將其和腹內所出現的癌腫肝轉移進行有效區分,另一種也被叫做多囊腫,相較于單發性囊腫,其具備更高的發生率。大部分患者同時存在多囊腎,或存在胰腺囊腫、卵巢囊腫、脾囊腫以及肺囊腫等。多發性肝囊腫的易發人群為年齡40~60歲女性,囊腫發生的位置不受限制,不僅可在整個肝臟中散列分布,也可在肝的一葉進行緊密分布,相較之下右肝的發生率較高。囊腫體積存在較大差異,最小的囊腫體積僅為綠豆大小,甚至需要借助顯微鏡才可對其進行有效觀察,而最大的囊腫囊液儲備量可超過1000mL。大體標本切面表現出蜂窩樣改變。囊壁共包括兩層組織,內層組成成分為上皮細胞,內層細胞的形狀會受到囊腫大小的影響。若囊腫體積較大,則可能導致內皮細胞消失,或是表現形狀為扁平狀;而當囊腫的體積為中等大小時,則細胞表現為立方形;當囊腫的體積較小時,細胞的形狀表現為柱狀。外層組成成分為膠原樣組織,在囊腫之間可發現存在數量眾多的小膽管以及具備正常形態功能的肝細胞。囊液表現為透明狀,通常情況下不存在膽汁。多發性肝囊腫一般情況下并不會導致機體門靜脈高壓,同時也不會引發食管靜脈曲張,但可能與膽管狹窄、肝炎以及膽管炎合并發生,當病情發展到晚期階段,則會導致機體的肝功能受到明顯損傷,使患者發生黃疸、腹水、食管靜脈曲張以及脾腫大等癥狀。除此之外,極個別患者的肝囊腫會發展為惡性腫瘤。
先天性肝囊腫的生長速度十分緩慢,同時當囊腫體積較小時,其并不會導致明顯癥狀的出現,僅在為患者實施B超檢查,腹部手術探查,或是開展尸檢的過程中發現病變。而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囊腫的體積逐漸增加,則可能對鄰近的臟器造成壓迫,從而導致臨床癥狀的出現,包括惡心嘔吐、食后飽脹、右上腹隱痛等。少部分患者可能自身機體的囊腫出現破裂,或是囊內發生出血,從而引發其機體腹部出現劇烈疼痛。當帶蒂囊腫出現扭轉時,也會導致突發性上腹疼痛的發生。通常情況下并不會對膽管造成壓迫而導致阻塞性黃疸的發生。當肝囊腫組織內部出現感染癥狀,則會導致患者出現發熱、畏寒、白細胞水平提高。在為患者實施體檢時,會發現機體右上腹部存在腫塊,同時肝部腫大,腫塊可隨呼吸節律而發生移動,具備光滑表面,可探及囊性感,不存在明顯壓痛。
臨床上在對肝囊腫進行診斷時,除通過上述特征進行檢查,同時可通過影像學檢查來確診。其中B超檢查應用率最高,其在對肝囊腫進行診斷時不僅操作簡單,準確率高,同時費用低廉。超聲影像下可發現囊腫部位表現為液性暗區,而多發性病變則液性暗區也成多發。X線檢查由于受到病變位置的差異而存在不同表現,比如膈肌抬高、肝體積加大、胃腸受壓等。單發性病變中部分囊壁存在鈣化情況。放射性核素檢查可知肝區存在占位性病變,具備光滑邊界。CT檢查在肝囊腫診斷中也具備較高價值,其可對直徑1~2cm的肝囊腫進行有效探查。在對肝囊腫進行檢查的過程中,需與腸系膜囊腫、卵巢囊腫、肝癌等進行有效區分。
肝囊腫的首選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若囊腫體積較小且無明顯癥狀,則可不予治療。但若體積較大,對鄰近臟器或組織造成壓迫,則需要開展治療。手術方式包括囊腫開窗術、囊腫穿刺抽液術、引流術以及囊腫切除術。囊腫穿刺抽液術主要用于表淺肝囊腫治療,其是依靠超聲定位引導,經皮穿刺吸出囊液,其雖然操作簡單,但術后囊液會再次填充,因此需反復手術,需做好繼發感染預防工作。囊腫開窗是實施剖腹術后,切除囊壁部分,將囊液吸凈,止血后開放囊腫,其主要應用于對單純性大囊腫開展治療,可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而囊腫穿刺抽液術由于不需要開展剖腹術,受到臨床認可,其通過穿刺吸凈囊液后,采用無水酒精注入,從而可使囊腫內壁被破壞,抑制囊液分泌。而對于并發感染及帶蒂的囊腫,則需要開展囊腫切除術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