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瑛偉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心臟介入治療致低血壓與心率減慢的原因及處理。方法: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間實行心臟介入性手術后出現低血壓與心率減慢患者50例。其中血管迷走性反射25例,急性心包塞25例。予以患者相應的藥物治療,觀察患者其癥狀反應。結果:針對50例血壓降低與心率減慢患者予以阿托品觀察3min內,其癥狀全部消失,心率與血壓恢復正常;表明25例血管迷走性反射換這種,3例有效,22例給予阿托品后3min不能緩解其癥狀,靜脈注射多巴胺5-10mg后癥狀消失,1例心包填塞患者兩種藥物均無效。阿托品給藥3min內有效率為12%;其余25例患者均直接注射多巴胺,血管性迷走患者100.0%有效;9例心包填塞患者中,有1例死亡,9例患者均予以相關治療后存存活。結論:心臟介入性治療的患者出現低血壓與心率減慢時,需立即注射多巴胺,如血壓不能恢復至正常水平需考慮為心包填賽,需加強檢查診斷,立即采取措施救治。
【關鍵詞】:心臟介入治療;低血壓;心率減慢
【中圖分類號】R541.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2
心臟介入性治療已在臨床中越來越常見。但不同種類型并發癥的發生率在不斷提高。因診斷錯誤或處理不及時,導致患者死亡[1]。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急性心包填塞,臨床表現主要為低血壓與心率減慢。同時血管迷走性反射、血胸以及其他癥狀都會引起患者低血壓與心率減慢。本文分析心臟介入性治療引起低血壓與心率減慢的原因與處理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間實行心臟介入性手術后出現低血壓與心率減慢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患者年齡為48-82歲,平均年齡為(63.1±6.3)歲。其中血管迷走性反射25例,急性心包塞25例。
1.2 方法
針對患者的臨床表現予以治療?;颊叩谝浑A段有出汗、頭暈、胸悶等情況,且伴隨低血壓現象與心率下降,靜脈注射1mg阿托品(世貿天階制藥,國藥準字H32020236)后觀察患者癥狀。第二階段對出現此類癥狀的患者靜脈注射5-10mg多巴胺(亞邦醫藥股份有限司,國藥準字H32023366)。根據患者用藥后的反應,可反復推注。同時進行左前斜傾45°X線心臟透視觀察心影外緣是否有透亮環,有條件可進行心臟超聲檢查。透視發現心影外緣透亮環或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有心包內液性暗區,確診為心包填塞。從劍突下心包穿刺,依據引流后心包內是否繼續出血決定是否繼續引流。經引流不能穩定其病情的心包填塞患者需予以外科干預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研究活動產生的各類數據使用軟件包SPSS19.0檢驗。計量資料應用均數(X±S),并利用t檢驗組間差異;(%)則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表明組間;如P<0.05,則說明數據符合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針對50例血壓降低與心率減慢患者予以阿托品觀察3min內,其癥狀全部消失,心率與血壓恢復正常;表明25例血管迷走性反射換這種,3例有效,22例給予阿托品后3min不能緩解其癥狀,靜脈注射多巴胺5-10mg后癥狀消失,1例心包填塞患者兩種藥物均無效。阿托品給藥3min內有效率為11.1%;其余25例患者均直接注射多巴胺,血管性迷走患者100.0%有效;9例心包填塞患者中,有1例死亡,9例患者均予以相關治療后存存活。
3 討論
心臟介入性治療措施給患者帶來的創傷比較小,但治療成功率比較高,已經有很多醫院開展此種治療措施[2]。介入性治療更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但患者病例分散,醫療結束很難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即便最近幾年射頻消融術患者并未出現死亡現象,但從信息交流表中發現不同醫院有多例死亡的情況。分析原因主要是大面積肺栓塞、急性心包填塞、遲發性完全性房室阻滯等。預防肺栓塞主要是引起猝死的肺栓塞不能治療;遲發性完全性房室阻滯主要是手術中出現過性房室阻滯的情況,而術后預防臨時起搏能夠有效預防患者;心包填塞發現的越早,及時處理就能夠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否則就會造成患者死亡。
不同于慢性心包填塞患者,急性心包填塞的患者不僅有出大汗、血壓降壓與急躁等,還會出現突發性的心率急速下降。而此種癥狀與血管迷走性反射有相似之處[3]。但是預后效果并不相同。研究表明,鑒別這兩種疾病,主要是利用心臟X線透視與患者的藥物反應。即患者手術中出現此類癥狀時,就需要立即實行正位或左前斜位X線透視。如發現心影外緣透亮就可確診為心包填塞。如患者癥狀出現于術后,靜脈注射5-10mg的多巴胺3min內出現血壓升高或恢復至正常水平,就可確定為血管迷走性反射。但如患者血壓不能恢復正常,就可考慮為心包填塞。此時可利用心臟X線透視觀察是否有透亮環。通常情況下,血管迷走性反射患者可注射1-2mg阿托品。但觀察患者反映,如僅僅表現為心率下降,并無出汗,表明藥物使用有效。如患者出大汗,表明血壓降低一定水平。此時單獨使用阿托品效果并不顯著?;颊吲R床癥狀很難在3-5min內消失,此時需要使用多巴胺收縮血管,緩解其臨床表現。表明,及早確定阿托品的有效性,能夠判斷患者的病情。因血管迷走性反射由心臟抑制與血管抑制引起,兩者并不相同,治療措施與反應也不相同。針對藥物治療效果并不明顯的心包填塞患者,需盡可能確定病情,及時采取外科手術救治患者生命。在此次研究活動開展中,需確定引起心臟介入性治療引起患者低血壓與心率減慢的原因,這樣才可采取有效的預防性處理措施確保患者安全。
綜上所述,心臟介入性治療的患者出現低血壓與心率減慢時,需立即注射多巴胺,如血壓不能恢復至正常水平需考慮為心包填賽,需加強檢查診斷,立即采取措施救治。
參考文獻
臧翠翠.心血管病介入治療術致急性低血壓的特點與處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2):55-56.
張麗莎.早期急性低血壓在心臟外科手術后患者的原因和護理策略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6):765.
孟延芹.分析心臟外科手術后患者早期急性低血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4(21):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