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永萍 陸以霞 王晨 李華 孫媛媛 初蕾 范文

[摘要] 目的 研究與分析護理質量管理在消化內鏡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根據消化內鏡管理的要求來建立嚴格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對護理質量管理制度實施前后消化內鏡中心各項感染指標等情況進行觀察與對比。結果 護理質量管理制度實施后,胃、腸鏡消毒液合格率,胃、腸鏡水槽合格率,胃、腸鏡內腔合格率以及手衛生合格率等指標均顯著提升,實施前后各項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質量管理在消化內鏡感染控制中的作用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 護理質量;護理管理;質量管理;消化內鏡;感染控制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a)-0066-02
消化內鏡是一種新型的微創診斷技術,已經被臨床醫師廣泛應用于門診、住院患者以及健康體檢等人群中,在臨床上,消化內鏡的種類較為繁多,例如小腸鏡、結腸鏡以及上消化道內鏡等,消化內鏡被廣泛應用于診斷早期腫瘤等疾病。消化內鏡的感染率不僅對患者的診治與后期治療起到決定性作用,而且還會對醫院的形象有著極大的影響。傳統的護理質量管理模式往往較為單一,無法有效地控制消化內鏡感染率,甚至還可能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因此很多醫院開始采取嘗試采取新型的護理質量管理模式,以期有效地控制消化內鏡的感染率。該文研究與分析護理質量管理在消化內鏡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預防醫院感染方法
①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將內鏡清洗消毒間劃分為清潔、污染區域。參考《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中的規定,清洗消毒間需要配備清洗槽、全管道灌流器、各種內鏡專用刷、壓力水槍、壓力氣槍、測漏儀器等。②使用鄰苯二甲醛消毒液對內鏡進行浸泡消毒,對于需要滅菌的內鏡清洗干燥后送至消毒供應中心進行環氧乙烷滅菌。杜絕一次性使用的物品重復使用,例如注射針、活檢鉗、圈套器以及口墊[1]。③按照《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中的要求來執行內鏡洗消流程,采取五步操作法,即預處理、測漏、清洗、漂洗、全自動內鏡清洗消毒機處理。④采用標準職業防護原則和WS/T311的要求做好內鏡洗消人員的個人防護,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透圍裙、口罩、帽子、橡膠手套以及防護面罩等。⑤醫院感染科每季度對消毒內鏡進行生物學監測。監測采用輪換抽檢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檢,每次監測數量不低于5條。監測方法應遵循GB15982的規定標準執行。
1.2? 質量控制小組組成
由醫院或者科室牽頭成立護理質量控制小組,行政層級由護理部、總護士長、內鏡中心護士長、內鏡護士以及洗消員等組成,小組成員明確工作職責,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進行護理。
1.3? 護理小組部門職責
1.3.1 護理部職責? 護理組首先需要制定消化內鏡感染控制的護理計劃、措施以及相關標準等,對內鏡中心的單元護理質量進行每月1次監測,最后將監測的結果上傳反饋至醫院相關部門,并且將建議反饋給內鏡中心,督促其進行質量改進,保證內鏡管理質量[2]。
1.3.2 總護士長職責? 嚴格落實護理部的監管要求與制度,將檢查結果及時上報至護理部,并且將護理部反饋的改進措施下達至護理人員處,起到橋梁的作用,對于出現的問題進行協助與指導,制定與落實改進措施。
1.3.3 內鏡中心護士長職責? 負責科內質控人員的培訓與學習,同時對培訓與學習的結果進行考核,每月1次進行日常監督以及質控管理,護士長需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實施,在每月1次的會議上將存在的問題以書面形式反饋至個人身上,做好責任落實制度,同時負責整改與落實,對科內質控標準與消毒隔離制度進行修訂與完善。
1.3.4 醫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職責? 對內鏡中心的消毒質量情況進行定期總結,協助相關部門以及管理者找出存在的問題,對效果進行評價,每季度進行生物學監測采樣。
1.3.5 內鏡中心質控小組職責? 小組管理核心人員為內鏡護士長,對質控標準以及實施辦法進行嚴格把控,每月1次落實質控標準,與質控層級協作完成生物學監測采樣。
1.3.6 質控員職責? 要求質控員持證上崗,并且定期進行培訓與學習,對《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中的相關標準與要求進行定期學習,對崗位職責進行明確,熟悉消毒隔離制度以及洗消操作流程等[3]。
1.4? 統計方法
由該院管理人員將護理管理制度實施前后的胃、腸鏡消毒液合格率,胃、腸鏡水槽合格率,胃、腸鏡內腔合格率以及手衛生合格率等數據記錄于SPSS 19.0統計學軟件中,其中統計學分析采取χ2檢驗和Fisher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質量管理實施前后的內鏡合格率
護理質量管理制度實施后,胃、腸鏡內腔合格率指標均顯著提升,實施前后該項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質量管理實施前后的內鏡水槽及消毒液合格率
護理質量管理制度實施后,胃、腸鏡消毒液合格率,胃、腸鏡水槽合格率,以及手衛生合格率等指標均顯著提升,實施前后各項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質量管理實施前后的手衛生合格率
在護理質量管理制度實施前的手衛生合格率為75.0%(18/24),而護理質量管理制度實施后的手衛生合格率為95.8%(69/72),故護理質量管理制度實施后,手衛生合格率等指標均顯著提升,實施前后各項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95 4,P=0.002 4)。
3? 討論
消化內鏡的結構往往較為復雜,且材質較為特殊,同時具有精密度等特點,這些特征均要求了內鏡的很多部件均不耐高溫,且易被腐蝕,這些因素均大大增加了清洗消毒的難度。多數醫院由于其價格昂貴無法保證一人一鏡,這就難以保證其消毒時間,極易引起交叉感染事件的發生[4]。因此對內鏡的內腔、水槽以及消毒液進行嚴格管理,對管理人員進行標準化、專科化以及規范化的層級培訓,如此便可以制定健全的規章管理制度,并且由專業管理人員監督,提升合格率,提升醫院內鏡管理質量[5]。
該文研究與分析護理質量管理在消化內鏡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結果顯示護理質量管理制度實施后,胃、腸鏡消毒液合格率,胃、腸鏡水槽合格率,胃、腸鏡內腔合格率以及手衛生合格率等指標均顯著提升,實施前后各項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項研究結果同彭虹等人[6]的研究結果相似,在其研究結果中,護理管理實施后的胃、腸鏡內腔合格率分別為100.0%以及98.6%,胃、腸鏡水槽合格率分別胃100.0%,97.9%,胃、腸鏡消毒液合格率均為100.0%,手衛生合格率為95.8%。但是在其研究中,對于引起消化內鏡感染的危險因素的敘述較為詳盡,值得該研究進行學習與借鑒。
綜上所述,護理質量管理在消化內鏡感染控制中的作用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 亢媛,黃福秀,亢君.標準化護理在消化內鏡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5):2187-2189.
[2]? 陳素欣,劉小麗,甘婉兒.消化內鏡護理風險控制中PDCA循環模式應用價值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4):572-573.
[3]? 王燕利,侯水蓮,蔡赫,等.強化院內感染護理管理對消化道腫瘤患者醫院感染和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8,25(5):67-70.
[4]? 薛霽暉,迮露,姜素峰,等.系統規范化護理在消化內鏡下治療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20):2957-2958.
[5]? 王秋桂.PDCA循環模式在消化內鏡護理風險控制中的應用[J].世界中醫藥,2016(b6):1927-1928.
[6]? 彭虹,張麗華,靳光明,等.護理質量管理在消化內鏡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8):1869-1870.
(收稿日期:2019-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