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魏佳明,郭忠聰,曾柏榮*
(1.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7)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腫瘤疾病,全世界有較高的發病率(第9位)和死亡率(第8位)。中國是食管癌高發地區[1-2],我國食管癌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主要與吸煙、飲酒、熱飲以及腌制食品等有關[3],男性多于女性,約一半患者發現或確診時已是中晚期,出現了腫瘤轉移情況。放化療耐受程度差、副反應多,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遠期生存率低,因此在對晚期食管癌患者進行治療時,多以姑息治療為主[4],為了改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臨床癥狀及提高生活質量,我院應用茯苓湯治療中晚期痰氣交阻型食管癌患者,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住院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力狀況評分及腫瘤TNM分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實用食管腫瘤診斷學》[3]《臨床腫瘤內科手冊》[5],經病理檢驗明確診斷,同時參考美國癌癥聯合會(AJCC)制定的食管癌TNM分期標準。
1.2.2 中醫辨證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和《中醫治療惡性腫瘤》[7],制定痰氣交阻證辨證標準,主癥:吞咽梗阻,泛吐清涎,梗阻時與情緒有關,胸膈脹滿,食欲不振,胸脅脹痛引及背肋,舌質紅,苔白膩,脈弦細而滑;兼癥:頭暈目眩,噯氣呃逆,口干咽燥,具有以上至少2項主癥和或次要癥狀結合其舌脈癥,即可辨證為此證型。
符合上述西醫診斷標準及分期標準、中醫痰氣交阻證辨證標準者;不愿接受化療、靶向治療、生物治療者;KPS評分在60分以上;預計生存期3個月以上者;均自愿參加,簽署知情同意書,試驗期間不接受具有相同治療作用的其他治療。
不符合納入標準者;妊娠、哺乳期婦女;對本次所服中藥任一成分過敏者;合并有嚴重的心血管、腦血管、肝功能、腎功能和造血系統等嚴重的原發性疾病,如嘔血、吐血、全身狀況較差者;精神病患者。
1.5.1 對照組 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劑量為2.0Gy/次,總放療劑量為50~72Gy,1次/天,5次/周,共治療6周。
1.5.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茯苓湯,藥物組成:茯苓15 g、人參9 g、橘皮10 g、白術10 g。若痰濕較甚,加法半夏、扁豆以助化痰除濕;若胸脘痞悶、腹脹便秘者,加枳實、厚樸、火麻仁行氣導滯,潤腸通便;癌毒久居,用石見穿、半枝蓮活血化瘀、解毒散結。上述處方由本院煎藥中心統一煎煮,取汁400 mL,每日1劑,早晚餐后0.5 h溫服200 mL,連續治療6周。
住院期間兩組均給予相同的護理條件、輔助基礎治療,補充能量、電解質,給予營養支持等。并囑患者治療期間規律飲食,禁食辛辣厚膩之品,忌煙酒,避風寒。
①實體瘤療效:兩組分別于入組前、治療結束時、1個月后復查CT或食管造影觀察瘤體大小變化情況。判定標準:完全緩解(CR):腫瘤病灶完全消失,或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超過1個月;部分緩解(PR):病灶兩徑乘積縮小≥50%,無新病灶出現;穩定(SD):病灶兩徑乘積縮小<50%或增大<25%;進展(PD):病灶兩徑乘積≥25%,或有新的病灶出現。腫瘤穩定率(%)=(CR+PR+SD)例數/本組例數×100%。②中醫證侯評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中的癥狀分級量化表評定。
臨床痊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5%;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采用卡氏功能(KPS)評分法進行全身狀況評分,提高:治療后KPS評分增加10分及以上;降低:治療后KPS評分減少10分及以上;穩定:治療后KPS評分增加或減少未達10分。

治療后,治療組穩定率為66.7%,高于對照組的53.3%,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體瘤療效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治療組患者KPS評分總有效率為76.67%,高于對照組的4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KPS評分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高,早期較難發現,就診時大多患者已是中晚期,失去手術機會,5年生存率為10%左右[8],對于不能耐受化療的患者,通過放療分次治療,有效提高局部控制有效率的同時,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在治療的過程中容易發生食管黏膜受損、骨髓抑制等毒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9],甚至局部未得到有效控制出現復發,機體組織出現耐受限制。嚴重的放射反應使得治療終止[10]?,F代研究表明,放療同時配合中醫治療對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減輕癥狀,延遲發生時間[11],增強細胞對放射治療的敏感性[12]。
食管癌屬中醫“噎膈”“反胃”范疇,病位在食管,屬胃氣所主,與肝脾腎關系密切,主要病理因素為痰瘀、氣結[13],治療以健脾理氣、燥濕化痰為原則。茯苓湯原方出自《外臺秘要》,方中茯苓利水滲濕、健脾;人參大補元氣,亦補脾胃之氣;白術助茯苓加強健脾益氣,脾胃健運則可加強燥濕利水之效;陳皮理氣調中。全方共奏健脾理氣、燥濕化痰之效,再結合患者臨床癥狀隨癥加減,可獲良效?,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茯苓中的多糖類成分不僅可以直接抑制腫瘤細胞,還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14];白術中提取出的揮發油及白術內脂Ⅰ、Ⅱ亦均有抗腫瘤功效[15],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食欲、體質以及體力狀況[16];大量研究表明人參皂苷Rh2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活性,Rg3次之,另外還可以增強免疫細胞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改善患者疲勞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7]。
綜上所述,茯苓湯聯合放療治療中晚期痰氣交阻型食管癌有較好的療效,可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遠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