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臣
摘要:在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溝通,良好的家校合作對于孩子的教育起到重大作用。在網絡快速發展的今天,學校和家長的溝通已經不在是老師進行家訪、開家會等方式,小學家校的共育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與網絡相結合,創新了小學家校共育的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了現代教育的發展,使家庭和學校的力量發揮到極致。
關鍵詞:網絡時代? ?小學? ?家校共育? ?策略
小學的教育是一個孩子一生之中的啟蒙階段,是教育的關鍵環節,加強對小學生的教育,能夠為學生帶來美好的明天。傳統的家長和老師的溝通形式比較單一,另一方面,老師和家長的時間也非常的有限,從而制約了老師和家長的有效溝通,沒有辦法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本文對網絡時代下的小學家校共育策略做了淺析。
一、加深對家校共育概念的理解
在十九大上,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實現中國夢,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主要是把國家利益及每個人的利益作為一個共同體,完整地看待整個中國夢,在這一概念出現的過程中,共同體是個社會學概念,這一概念在小學生教育中依然可以應用[1]。在小學的教育中,老師與家長或者家庭之間就是一個共同體,在網絡時代下,家校共育才能促進小學教育的不斷進步,在這一環節中,老師和學生和家長其實是共同學習的過程,并不是分割開來的,老師不單單是老師,在學生成長的環境中更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互聯網,把老師和學生家長聯系在在一起,以學生為核心共育偉大的中國夢。加強對學校共育概念的理解,構建和諧的校園生活,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利用網絡的多種類型,達到家校共育的結果
學校應該充分利用網絡的多樣性特點,結合不同的形式,積極地構建網絡線上平臺,有效地開展家校共育的模式:
(一)通過班級 QQ 群進行家校共育。老師建立班級的QQ群,在群里發布消息,和家長交流每一個孩子的成績變化過程,還可以針對近期學生們的表現跟家長及時的反饋溝通,家長可以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結合孩子的表現提出相關的意見或者建議,與老師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讓老師和家長一同對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鞭策,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課余時間,老師還可以和家長相互談心,家長可以將學生的課余活動上傳到群里和老師還有其他家長一同分享,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二)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家校共育。微信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軟件,微信相比于QQ簡單的操作方式和干凈的頁面功能更好的為交流提供了便捷之處。微信也在各行各業中顯示出巨大的優勢。在教育行業,微信公眾平臺通過在群里發布有關的教育動態、教育知識等文章,更加有效地拉近了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一個簡單的微信推送,就是家校共育的開始,讓家長親自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在微信里面保持互動。比如,通過家長或者學校的老師使用微信建立微信家校交流群,在群里只有學生的家長、各學科的任課老師和負責學生工作的年級主任,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都可以通過微信的家校交流群將信息傳遞下去,家長根據群里的信息了解學校的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生家長在課余時間里將學生在家的生活方式動態通過家校交流群展示給老師,讓老師了解學生的課余安排,這樣做能夠保證所傳達的信息更具有及時性,讓老師和家長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2]。
(三)通過移動校訊通進行家校共育。微信在很多時候,不能及時的傳達老師的信息,那么老師就可以通過短信的方式和家長互動,隨時隨地的將學生在校園之內的活動傳遞給家長,讓家長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在學校中的學習生活。移動的校訊通讓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更加便捷,但是本身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部分家長的手機并不是移動的,沒有辦法開通校訊通服務,這也讓校訊通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在家校交流的及時性上仍具有重大作用。
(四)通過“微課”教學進行家校共育。微課的產生是網絡時代下的發展需求,也是當今教育發展的需要[3]。微課正在逐漸的被廣大地區學校采用,在老師和學生之間也得到了廣泛認可。學校通過對老師上課教學的錄制,把視頻上傳到學校的網站上或者直接通過微信上傳到班級的交流群中,讓家長能夠及時的下載觀看微課視頻,根據視頻中內容對學生進行輔導,解決了有些家長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出現自己也不會的局面,更好的輔導孩子完成功課,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三、打破傳統的思維,開展新的家校共育方式
基于網絡背景下,小學家校共育有了新的發展。在此背景之下,家長要對學生了解不用再通過找老師的方式,通過登錄學校的網站、利用微信等現代化交流方式,在家里就可以對學生了如指掌。借助互聯網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方式,在互聯網的信息世界里,通過多種平臺就能夠快速方便的和老師進行溝通,體現了互聯網時代帶給我們的便利。另一方面,學校還可以通過網絡上的平臺發布一些專業的教育知識、新鮮的教育理念以及國家頒布的教育改革標準,讓家長對學校能夠產生理解,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對于教育的看法,能夠讓學校的教育措施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通過網絡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發揮榜樣的力量[4]。網絡的技術越來越發達,小學生在網絡產品面前已經不再陌生,能夠熟練地使用網絡電子產品,并且在很多的教學課堂上已經采用了網絡多媒體教學,所以學校可以通過加強老師的培訓,促進學校和家長的溝通,采取新時代下網絡交流的方式與家長實時互動溝通,讓家長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讓老師有效的了解學生的生活方式,讓教育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家長是小學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家校共育策略的實施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反過來,在小學對學生的教育上,大部分的家長由于年輕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這就需要學校與家長進行有效地溝通,讓學校和家長對學生共同教育。學校可以建立相關的網絡平臺,讓家長和老師在平臺上相互交流和溝通,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5]。
四、鼓勵家長積極參與線下的親子活動
在線上我們利用社交的平臺將學校和家長聯系到一起共同對學生教育。但是,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是雙向的,家長在工作之余應該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對孩子多一點關心,增加與孩子的默契,培養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學校在促進孩子和家長交流的方面,可以為其提供方便的場所,架起溝通的橋梁。例如,在節假日家長都有時間的情況下,學校可以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組織豐富多樣的課下親子活動,讓學生帶領自己的父母走進校園更加直截了當的感受小學校園的氛圍。讓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表演節目,展示自己的才藝,通過表演,家長能夠在一周的緊張工作中放松心情,也讓自己的孩子得到了鍛煉,并且走進校園還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學習環境,也讓家校共育的策略得到了提高。
五、客觀多角度的評價體系,促進家校共育的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在互聯網發展的基礎上,通過網絡建立相應的家校共育的評價體系,讓現代的教育模式在網上公開化,讓家長隨時可以根據網絡教育評價系統對教育進行監督和評價。同時,構建的網絡評價系統也是為了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相互交流,讓家校共育的模式更加的便捷。家校共育的網絡評價系統是新時代下教育模式發展創新的產物,符合現代化教育發展的要求,讓學校的教育教學在陽光下公開,讓家長對教育部門和學校老師的工作接受監督,讓學生在陽光下健康的成長。網絡評價系統讓學校和家長的溝通有了更科學客觀的場所,在學生和老師、家長三者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6]。在這個平臺中,家長通過與老師的互相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期間的各方面的發展成長狀態,及時的關注到學校的各種活動,更高效的完成對孩子的教育。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下,學校和家長之間的聯合教育模式可以更加優化教育改革發展,同時家校共育的措施也是教育的創新活動,建立家校共育網絡評價體系,可以更好地提升教育水平,促進教育發展。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家長和學校共同教育的合作模式,是對教育的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要,借助于互聯網,讓學校和老師之間的交流更加的便捷,讓學生的發展更加有效,在老師和家長的配合之下,達到對學生教育的理想效果。信息技術和教育的結合,為新時代下家長和學校的溝通創造了新的路徑,也讓小學教育有了新的發展,對教育事業有了新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宏.基于“互聯網+”下的家校共育策略[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 2017,(12):8-8.
[2]劉玉香.“互聯網+”背景下實現家校共育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8,(02):75-75.
[3]楊喜兵.論互聯網+時代的中小學家校共育[J].成才之路,2018,(03):35-35.
[4]徐英俊.微信互動平臺支持下的小學家校共育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2018,(04):62-63.
[5]姚映玉.互聯網模式下的家校共育研究[J].課外語文,2018,(10):162-162.
[6]周忠和.網絡時代下推進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索[J].考試周刊,2018,(20):36-36.
(作者單位:寧陽縣磁窯鎮興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