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全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新時代下課程改革的實施,培養初中生的語文閱讀創新能力是時代的必然,也是順應潮流的必經之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大大提高初中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個人的閱讀水平,有利于促進個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創新思維能力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創新思維
當今時代,傳統的教育已經在向現代素質教育轉變,而且更加看重的是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當今社會衡量一個高素質的人才時,往往取決于一個人的創新能力,取決于是否具備創新思維。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新的時代就要有新的要求,就要改變原來的一些教學觀念。一節質量高的教學課堂,需要老師的不斷摸索和創新,研究不同于原來的新鮮的教學方法,不斷的學習專業的知識,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勇于思考新的問題,只有老師和學生的思想觀念都發生了改變,才能使學生有機會去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中文水平,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因為任何的創新思維方式都需要學生有獨特的個人想法才能實現,以此,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應該先培養學生具有不斷進去,積極向上的心理,才會在日后的閱讀中具有創新的、跳躍的思維。在日常學習的時候,除了按時完成書本上的知識外,要源源不斷的汲取課外的知識,開拓自己的眼界,豐富語文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以至于在發現問題的時候,能夠快速的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樣興趣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在語文閱讀方面,如果學生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可能在看著滿篇文字的時候呼呼大睡,意志力不集中,就沒有辦法靜下心來仔細閱讀,也不可能會產生創新思維。相反,當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興趣的時候,他們會自主的去閱讀,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才會懷著激動和熱烈的心情去學習,他們的思想是保持興奮的,更容易培養創新的思維。所以,在學生進行語文閱讀之前,老師能夠有意識的去為他們創造一個環境,讓學生產生興趣才能有機會迸發出新的思想,新的思維。
例如:我們在初中課本里學習的《桃花源記》中,一個武陵人在打魚時迷了路,意外走進了世外桃源,在讓學生們閱讀這篇文章時,我們可以用開放式的教學來代替傳統的方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假如太守會找到桃花源的時候,應該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呢?老師可以帶著學生將后面的故事表演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們必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沒有一個封閉式的結局,大家可以自由的發揮想象,學生的創新思維瞬間就達到了高潮[1]。
二、活躍課堂氣氛
一個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如何制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呢?這需要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在課堂上,老師多加提問,在傳授了知識的同時,更是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所以,在課堂上有效的提問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老師在課前備課的時候,就需要設計出幾個有水平的問題準備讓學生回答,在課上,有針對的提出自己準備的問題,抓住重點和難的知識點,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并且大膽的發言,帶領著學生前進,讓學生用合理的思維邏輯閱讀文章。拿我們在初中學習過的《藤野先生》舉個例子,開篇的 “東京也無非這樣”中的“也”是一個關聯詞語,但是作為文章的開頭部分,需要“也”字和誰進行關聯呢?作為文章的開頭,作者這一句話的意思又是什么呢?將這些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進行思考,幾分鐘后,開始提問,下面的學生都開始踴躍舉手回答問題。“這句話有潛臺詞,前面省略了,”一位學生回答道,又一個學生答道:“大清帝國日暮圖窮,腐敗不堪,作者才東渡日本尋求真理,而到日本看到的是中國留學生依然渾渾噩噩、醉生夢死,令作者義憤填膺。”又一學生道:“‘也字蘊涵著作者無限悲憤之情[2]。”同學們一個接著一個的回答問題,課堂的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通過這樣的交流學習方式,讓每一個學生參與進課堂中來,積極踴躍的思考回答問題,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還不乏枯燥之情。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帶著提出的問題,仔細閱讀,認真思考,讓閱讀更有趣,讓學生的創新思維更加活躍。
三、讓閱讀充滿想象力
中華的文化源遠流長,文字的意思也是趣味橫生。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想象。通過作者筆下的文字,讓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帶入文字中的世界,仿佛親身經歷一樣。初中的語文老師要把專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技巧,要發揮想象力去創新。例如:《荷葉·母親》這篇文章,在老師的帶領下先通讀全文,然后再把自己的情感注入進去,全神貫注的在讀一遍,理解其中的含義,學生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為什么文章要用荷葉和母親作為題目?荷葉和母親之間又有什么聯系?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盡力去發揮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作者當時寫作的情景之中,達到與作者之間的共鳴,你就會體會到閱讀帶給你的無限快樂[3]。與此同時,在初中的語文閱讀教學之中,通過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能夠最快的讓學生掌握一篇文章,掌握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凈化,對他們的成長都是起到重要的作用。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文閱讀創新思維。其實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也離不開作者的想象,每一個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交流或者對事物的描寫,借景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時候都需要作者發揮想象。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在讀一篇文章時,沒有絲毫的感情流露,不去想象文章的表達內容,只是出于形式的閱讀,非常不利于創新力的培養。
四、利用教育方法去引導
把創新教育融入到創新教學的過程中去,老師要引導著學生,打造一個科學民主的學習環境,努力的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在教育方法上教會學生創新的閱讀思維方式,讓創新教育在教學的環節中慢慢的滲透。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當老師能夠想出一個問題后,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思考,然后在思考中解決問題,以達到對知識的掌握為目的。所以,當學生積極舉手發言的時候,老師應該保護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表達心中對于閱讀的理解。當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時候,老師要讓學生在文中標畫出不同的要點,在閱讀的同時,對不能理解的地方進行記錄,然后和同學之間分組討論,從而更好地解決遇到的困難。要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氛圍,圍繞著這一個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積極的參加教學活動,在開發學生的動手能力保證具有充足的學習機會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老師的教學方式引導上,創造出新的、與眾不同的事物來。老師的引導對于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在老師的追問下,學生不停的思考新的問題,使自己永遠處于創新的過程中。因此,在語文教學的時候,老師應該多采用提問的方式來刺激學生的創新。例如:當學到《斑羚飛渡》時,老師可以通過現代化教學設備,將文中羚羊跳躍山谷的畫面投放到大屏幕上,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這個畫面,在腦海里思考前面的羚羊是怎樣為后面的羚羊形成接力之橋的,感受老羊為小羊的犧牲精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4]。利用好這一個生動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不斷的思考,在情感上找到最刺激的一點,從而來達到教學的目的,也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拓,視野更加清晰。與此同時,老師在完成課本教學后,在課外的讀物上以要善于利用,用它來打開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發展更加全面。比如在閱讀《昆蟲記》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看一些昆蟲的記錄片,在平時的生活中對一些昆蟲進行細微的觀察,并結合《昆蟲記》里面的知識,來進行寫作能力的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擴寬了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另一方面的寫作練習還增強了學生動筆能力,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閱讀中綜合的提高[5]。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不光要老師的努力,作為初中生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不斷的進行思考,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語文閱讀教學措施打造舒適合理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氛圍,使其語文閱讀創新思維得到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金時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J].考試周刊,2017,(78):46-46.
[2]陳祚鈺.淺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J].情感讀本,2017,(32):48-48.
[3]劉愛平.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情感讀本,2017,(02):40-40.
[4]王峰.初中語文教學中創新型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形成[J].科技資訊,2018,(01):161-161.
[5]梁偉明.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1):68-68.
(作者單位:平原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