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要] 目的 探討風險管理措施在手術室護理中的實踐及效果。方法 2017年1—12月手術室患者28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 2018年1—12月手術室患者290例(觀察組)實施風險護理管理:成立手術室安全管理小組、完善手術室護理管理制度、加大手術室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培訓、增強手術室法律意識培訓、優化手術室人力資源配置、規范完善手術護理記錄。結果 觀察組護士風險認知評分(96.07±2.86)分、患者手術風險知曉(86.35±7.35)分、護理滿意評分(98.86±1.03)分高于對照組的(87.18±8.64)、分(72.46±12.38)分、(91.52±3.05)分(t=3.11、4.65,2.97、P<0.05)。觀察組手術室護理缺陷1.38%低于對照組的6.29%(χ2=4.07,P<0.05)。結論 手術室通過引入護理風險管理,有利于提升護士風險認知評分及患者對手術風險知曉,降低手術室護理缺陷。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風險;護理管理;護理缺陷;風險認知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b)-006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and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in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286 patients(control group) in the operating room were given routine operating room car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290 patients in the operating room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ministered risk management: establishing room safety management team, improving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system, increas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ining of operating room nursing staff, enhancing the legal awareness training of operating room, optimizing the human resources allocation of operating room, and standardizing the surgical nursing recor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nurses' risk cognition score (96.07±2.86)points, the patient's surgical risk awareness (86.35±7.35)point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98.86±1.03)poi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87.18±8.64)points,(72.46±12.38)points, (91.52±3.05)points (t=3.11, 4.65, 2.97, P<0.05). The operating room care defici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38%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29%(χ2=4.07, P<0.05).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ng room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nurses' risk perception scores and patients' awareness of surgical risks and reducing operating room care defects.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Nursing risk; Nursing management; Nursing flaw; Risking cognition
手術室作為醫院風險性最高的治療場所,嚴重時會導致患者手術意外致殘或致死,引起不良的醫患事件,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更加嚴謹的態度、熟練的技能和高度的風險意識[1],盡量降低護理工作中發生護理風險的幾率[2]。基于此,該文通過整理醫院2017年1—12月手術室護理風險事件,分析事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和產生的原因,并于2018年1—12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從而降低護理工作中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1—12月江蘇省海門市中醫院手術室患者286例(對照組),男150例,女136例;年齡6~88歲,中位年齡58.9歲。2018年1—12月手術室患者290例(觀察組),男156例,女134例;年齡5~90歲,中位年齡59.3歲。排除標準患者:護理依從性較差者;存在認知及精神障礙患;懷孕或哺乳狀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手術室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下列風險護理管理。
1.2.1 成立手術室安全管理小組? 負責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統籌安排,并且要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統計日常護理工作中的安全事件發生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對手術室護理工作進行細分,并將具體工作落實到每個護理人員的身上,落實責任制度,從而確保護理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3-4]。
1.2.2 完善手術室護理管理制度? 構建完善手術室管理體系,并且確保其得以全面落實;不斷建立健全手術室管理體系,以此來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5]。嚴格規范手術室衛生環境、無菌化管理,做好人員資質篩選引入與培訓制度,建立完善的獎懲激勵機制,提升人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與嚴謹性。做好問題自查自糾,做好護理工作的監督機制,提升問題的及時發現與解決的能力。相關藥物、器械使用依照規范流程進行。
1.2.3 加大手術室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培訓? 每周手術室護理人員之間進行一次護理工作經驗交流大會,將大家遇到的護理難題提出來,總結問題的特點和結果方案,供大家學習。醫院還可以派優秀的護理工作人員外出學習。定期對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進行培訓考核,尤其在應用新技術后,可能會增加護理風險,故應加強培訓力度,完善自身不足,以此提高護理操作規范性,避免護理差錯的發生。
1.2.4 增強手術室法律意識培訓? 針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法律近年來頻頻出臺,組織進行有關知識的學習,并且個人在行業中的權利與義務,做好風險防范,同時也對自己更好地實施自我保護[6]。在工作中要知法、懂法、依法,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各項護理工作,工作內容要有詳細而完整的記錄。
1.2.5 優化手術室人力資源配置? 在護理中要進行一定納入門檻,選擇專業院校畢業人員,同時做一定的考核評估,滿足基本的人才選入標準后引入。依據情況做好以老帶新,依據護理人員水平做對應崗位劃分,在手術室護理關鍵崗位上要保證專業資深護理人員負責,另外要合理安排醫院的工作時間表,防止由于疲勞工作而導致的醫療事故。
1.2.6 規范完善手術護理記錄? 對于手術護理相關記錄嚴謹細致,避免漏記、錯記或患者記錄不完善不清晰,要對使用的藥物、器械、醫療材料,患者生命體征、個人信息、護理內容做細致的記錄,對護理工作做完善全面的呈現,從而成為手術室護理的原始材料,強調其具有的法律效力。
1.3? 觀察指標
手術室護士風險認知水平;患者對手術室護理風險知曉情況;手術室護理缺陷(接錯患者、電刀灼傷、護理人員記錄失誤、醫療器械調試不當、器械清點的過程中發生物品清點的錯誤等);護理滿意評分。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護士風險認知評分(96.07±2.86)分、患者手術風險知曉(86.35±7.35)分、護理滿意評分(98.86±1.03)分高于對照組的(87.18±8.64)分、(72.46±12.38)分、(91.52±3.05)分(t=3.11、4.65、2.97,P<0.05)。觀察組手術室護理缺陷1.38%低于對照組的6.29%(χ2=4.07,P<0.05),見表1。
3? 討論
手術室護理工作各個環節中,甚至較為簡單的臨床活動中都有存在護理風險可能性,發生護理風險的原因主要有:手術室中的醫護人員缺少責任感出現接錯手術患者的現象;醫護人員對手術中的醫用工具沒有進行全面的盤點,未仔細查看醫用儀器是否可以進行正常的操作,從而拖延了患者手術時間,增加了患者心理負擔及手術風險[7];沒有對手術室進行消毒處理,未對患者進行正規性的隔離處理,導致患者發生感染的機率增大;醫護人員的結構越來越呈現年輕化,經驗相對缺乏;護理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比較薄弱[8]。醫護技術手段在不斷地提高,各項新技術、新設備、新療法被廣泛地運用到手術室,但是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素質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不能很好地配合手術工作,也不能進行應急工作。另外,近年來隨著醫療資源的日益緊張,護理人員不足也是長期存在的問題,護理人員需要連續接臺工作,長期超負荷工作,易造成身心疲勞[9]。
護理安全風險管理防范機制是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重要護理管理機制,其主要是根據手術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分析,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優化措施,讓護理人員更好地完成護理工作,減少護理工作的差錯,從而更好地配合醫生完成對患者的手術治療[10]。觀察組實施下列風險護理管理:成立手術室安全管理小組、完善手術室護理管理制度、加大手術室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培訓、增強手術室法律意識培訓、優化手術室人力資源配置、規范完善手術護理記錄,結果護士風險認知評分(96.07±2.86)分、患者手術風險知曉(86.35±7.35)分、護理滿意評分(98.86±1.03)分高于對照組的(87.18±8.64)分、(72.46±12.38)分、(91.52±3.05)分(t=3.11、4.65、2.97,P<0.05);觀察組手術室護理缺陷1.38%低于對照組的6.29%(χ2=4.07,P<0.05)。
綜上所述,手術室中的護理風險發生率高,風險管理是一種將損失控制到最小且機會最大化的管理方式,手術室通過引入護理風險管理,有利于提升護士風險認知評分及患者對手術風險知曉,降低手術室護理缺陷,有利于減少醫患糾紛,提升手術室護理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夏紅霞.強化風險意識聯合循證護理在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0(8):115-116.
[2]? 于偉.風險管理模式對手術室護理安全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34):110-112.
[3]? 趙春紅,牛玉平.手術室護理風險及防范措施分析探討[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2):254-255.
[4]? 陳滿彩.風險管理對手術室護理與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2):3131-3132.
[5]? 曹曉艷.風險管理理論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價值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6):1113-1116.
[6]? 梁文仙.探析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藥,2017,38(3):568-569.
[7]? 張春艷.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其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4(20):269-270.
[8]? 徐東霞,祖麗皮亞·斯迪克.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5(21):252-253.
[9]? 李霞,寧巧麗.觀察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6,10(30):123-125.
[10]? 曹東俠.風險意識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6(7下旬):178-179.
[11]? 徐鳴,張瓊,王娟,等.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219-220.
[12]? 劉梅娟.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26):100-103.
(收稿日期: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