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要] 目的 對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潛在風險和防范措施進行分析。方法 對2017年1月—2019年1月筆者醫院內科護理管理中潛在風險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將管理前后的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防范措施實施后,風險發生率為3.33%明顯低于實施前48.33%(χ2=52.849 6,P<0.05),且實施后,護理人員投訴率也明顯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656 9,P<0.05)。結論 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需要針對護理人員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分析,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率,將內科護理管理質量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 內科;護理管理;潛在風險;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b)-008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risk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risks in the internal nursing management of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ve measures. Compare the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risk incidence rate was 3.33%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48.33% before implementation(χ2=52.849 6,P<0.05),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complaints rate of nursing staff 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implementation and differe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36.656 9,P<0.05). Conclusion The internal nursing care management needs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risks of nursing staff, formulate effective solutions, reduce the risk incidence rate,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management; Potential risks; Preventive measures
近年來,內科疾病發病率呈現明顯升高的趨勢。針對內科患者人數居多,管理問題復雜多樣的特點,容易出現一系列的潛在風險,若針對內科護理管理中存在的潛在風險不加重視,將會引發醫療糾紛,降低醫院服務質量[1]。因此該文回顧性地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筆者醫院內科護理管理中存在的潛在風險,制定針對性解決措施,比較管理前后的風險事件發生率。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醫院內科收治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內科護理管理期間發生的潛在風險。制定針對性的管理措施,比較實施前后風險發生率和投訴發生率。其中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在40~52歲,平均(35.2±2.5)歲。
1.2? 內科護理管理中存在的潛在風險
1.2.1 護理管理存在的問題? 完善合理的護理管理制度可以提高醫院內科管理的質量和水平,因此醫院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但是目前我國多數醫院護理管理制度還存在不少的問題。表現為制度管理不全面,比如護理人員在考核管理上存在不少問題,獎懲方式不當等。護理人員在缺少制度約束的情況下,可能放松自己,出現違反規章制度的事情,造成不必要的護理糾紛和風險事件[2-3]。
1.2.2 患者本身問題? 內科患者病程相對較長,住院時間也較長,患者容易在情緒上出現問題。此外,在患者不了解自身疾病的情況下,會不理解護理人員的治療措施,出現不配合治療等情況,將護理工作的困難性增加。這也是出現護理風險問題的原因之一[4]。
1.2.3 護理人員問題? 護理人員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自身素質與護理風險有一定關系。若護理人員沒有按照嚴格護理程序進行操作,操作項目實施前與患者溝通不當等也會出現護理風險事件,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1.3? 防范內科護理管理潛在風險的措施
1.3.1 完善內科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采用分級管理模式,規定每位護理人員的職責,并設立嚴明的獎懲制度,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增強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建立起預警機制。
1.3.2 對患者行全面化的指導干預? 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指導,向患者講述內科護理常規。將患者自身疾病的發病原因和治療方式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滿足患者知情權,取得患者配合和理解。減少不必要的醫患糾紛[5]。
1.3.3 培訓內科護理人員? 加強護理人員培訓,在護理文書書寫規范、臨床護理操作、職業素養等方面加強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并注意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技能,教會護理人員有效與患者溝通,拉近醫患間的距離[6]。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護理管理實施前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護理管理實施后,護理人員風險事件發生率為3.33%明顯低于實施前48.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護理管理實施前后投訴發生率
護理管理實施后投訴率為1.25%,明顯低于實施前33.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656 9,P<0.05)。
3? 討論
病情繁多、護理任務重、患者情緒波動大是內科護理工作中重要的特點。因此該科室會存在較多的潛在風險。針對內科科室以上工作特點,需要護理人員尤其加強注意。據相關資料顯示,對內科進行全面的護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7]。
筆者對該醫院內科進行潛在護理風險分析,針對問題制定護理風險防范措施,結果發現,護理風險防范措施實施后,護理人員在文書書寫、給藥問題、違反操作、非計劃性拔管等護理風險事件上的發生率明顯降低,相比于實施前,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降低到3.33%,且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投訴率也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與李琦等[8]學者的研究具有一致性。這說明對內科實施全面的護理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依靠制度的約束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化的技能培訓,著重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和溝通技能。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積極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對自身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讓護理人員強化自身的護理風險安全意識,這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內科護理管理水平,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9]。
綜上所述,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需要針對護理人員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分析,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率,將內科護理管理質量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海燕.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潛在風險防范措施探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5):181.
[2]? 熊敏.神經內科危重病人護理工作潛在風險與防范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3):255-256.
[3]? 徐玉紅.神經內科患者潛在護理風險及護理對策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6):140-141.
[4]? 李琦.探究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護理風險與防范措施[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2):16-17.
[5]? 石雪松.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容易產生的風險及防范對策綜述[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7):197-198.
[6]? 易艷.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潛在風險因素與防范要點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1):56-57.
[7]? 王麗麗.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潛在風險防范[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3):110-111.
[8]? 崔欣欣.防范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潛在風險的對策分析[J].健康周刊,2017(33):114-115.
[9]? 許京淑.防范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潛在風險的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8).
(收稿日期: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