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娟 吳英會 司雪冰


[摘要] 目的 比較不同培訓方法在低年資護士心肺復蘇培訓中的效果,從而找出最佳的培訓和復訓方法。方法 選取2017年9—11月在該院臨床工作5年以下的護士104名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綜合培訓方法組和傳統培訓方法組,每組52名。傳統培訓方法組護士采用理論講座和操作示范相結合的方法,綜合培訓方法組護士采用視頻自學和模擬演練相結合的方法,對兩組護士培訓前后不同階段考核成績及對培訓方法的總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 兩組護士培訓后即刻考核成績均高于本組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傳統培訓方法組培訓后3、6、9、12個月的考核成績均低于本組培訓后即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培訓方法組培訓后3、6、9、12個月的考核成績均低于本組培訓后即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培訓方法組培訓后3、6、9、12個月考核成績均高于同期傳統培訓方法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培訓方法的總滿意度高于傳統培訓方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兩種培訓方法短期內均可以提高低年資護士的理論和技能水平,綜合培訓方法遠期效果明顯優于傳統培訓方法,因此綜合培訓方法是低年資護士心肺復蘇最佳的培訓和復訓方法。
[關鍵詞] 低年資護士;心肺復蘇;傳統培訓方法;綜合培訓方法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b)-0117-04
全球每年有500萬人發生心臟猝死[1],中國每年約有55萬人發生心臟驟停[2-3]。心肺復蘇(CPR)是搶救猝死患者的基本技能,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心肺復蘇質量是影響心臟驟停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4]。心臟驟停后4 min內是搶救的黃金時間,正確實施心肺復蘇后,可達50%~60%的患者生存率[5]。低年資護士是指從醫學院校畢業后在臨床工作5年以下的護士[6]。在臨床工作中,低年資護士對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較弱[7]。臨床護士作為患者病情觀察的首要目擊者,在患者進行搶救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8]。由于低年資護士工作年限少,臨床經驗不足,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欠缺[9],因此如何提高低年資護士的急救水平,制定科學規范的培訓程序,是該次研究的重點。該研究通過不同培訓方法對低年資護士進行心肺復蘇培訓后不同階段的考核成績比較,從而找出最佳的培訓和復訓方法?,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11月該院臨床工作5年以下的護士104名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綜合培訓方法組和傳統培訓方法組,每組各52名。其中綜合培訓方法組52名包括女性48名(92.3%)、男性4名(7.7%);平均年齡(23.15±2.63)歲;中專23人(44.2%)、大專22人(42.3%)、本科7人(13.5%)。傳統培訓方法組52人包括女性46人(88.5%)、男性6人(11.5%);平均年齡(22.84±2.16)歲;中專21人(40.4%)、大專25人(48.1%)、本科6人(11.5%)。兩組護士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項研究已經通過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該院工作年限小于5年的臨床護士②自愿接受該次培訓③簽署培訓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參加過專業CPR培訓②不能全程參加培訓及考核③排除ICU(重癥醫學科)和急診科護士。
1.2? 培訓方法
1.2.1 傳統培訓方法組? 采用傳統理論講座和操作示范相結合的方法,首先培訓前對入組護士進行CPR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考核,再由急診科護士長進行心肺復蘇理論講解60 min,然后由急診??谱o士4人分組進行單、雙人CPR操作示范,護士分4組在模擬人上進行操作練習2 h,培訓結束后由專業老師2人進行理論、操作考核及滿意度問卷調查。
1.2.2 綜合培訓方法組? 采用視頻自學和情景模擬演練相結合的方法,建立護士培訓微信群,由急診科護士長在線給予答疑解惑。首先培訓前對入組護士進行CPR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考核,然后將培訓老師理論講座內容和操作示范錄制成視頻資料供入組護士進行自學,一周后組織護士進行操作演練,操作指導老師為急診專科護士4人,護士分4組在模擬人上進行練習,培訓老師設置不同的搶救場景,進行單人、雙人、多人配合模擬演練3 h,培訓老師對重點、難點問題現場給予講解示范,培訓結束后由專業老師2人進行理論、操作考核及滿意度問卷調查。
1.2.3 培訓內容? 參照《2015年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要求及《實用臨床護理三基操作》結合該院目前的實際情況制定培訓考核內容[10-13]。理論講座內容包括CPR及猝死的相關概念、環境評估、意識判斷、啟動應急反應系統、脈搏和呼吸的判斷、按壓方法、開放氣道、人工呼吸、除顫以及2015版CPR更新要點等內容。技能培訓包括單人、雙人、多人配合心肺復蘇。根據培訓內容制定理論考核試卷和操作考核評分標準。該次培訓老師為該院心肺復蘇培訓的專業帶教老師7人,包括理論授課老師1人、操作指導老師4人、考核評分老師2人。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分別于培訓前、培訓后即刻、培訓后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理論考試25道題,每題4分滿分100分,≥60分為合格;操作考核單人心肺復蘇,滿分為100分,≥85分為合格。自行設計滿意度調查問卷,于培訓后即刻進行問卷調查,護士對本次培訓方法、培訓時間、考核形式、能力提升、團隊合作等方面按照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進行評價,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人數×100%。培訓后3個月有103人參加測試,1(0.1%)人退出;培訓后6個月有101人參加測試,2(1.9%)人退出;培訓后9個月有100人參加測試,1(0.1%)人退出。
1.4? 統計方法
收集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士培訓前和培訓后即刻考核成績比較
傳統培訓方法組培訓后即刻考核成績高于該組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培訓方法組培訓后即刻考核成績高于本組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士培訓前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士培訓后即刻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士培訓后不同階段考核成績比較
傳統培訓方法組培訓后3、6、9、12個月的考核成績均低于該組培訓后即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培訓方法組培訓后3、6、9、12個月的考核成績均低于本組培訓后即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士培訓后即刻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培訓方法組培訓后3、6、9、12個月考核成績均高于同期傳統培訓方法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士對培訓總滿意度比較
綜合培訓方法組的總滿意度高于傳統培訓方法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3.1? 兩種培訓方法的應用效果
該研究結果顯示,培訓后即刻兩組護士的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種培訓方法在短期內均可以提高低年資護士的心肺復蘇理論和技能水平,該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13-14]。兩組護士培訓后3、6、9、12個月考核成績比較,綜合培訓方法的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傳統培訓方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綜合培訓方法的遠期效果明顯優于傳統培訓方法。傳統培訓方法以理論講解和示范練習相結合,要求在固定的時間、地點集中講授練習。綜合培訓方法是以視頻自學和情景模擬演練相結合,從感官和視覺上進一步加深了護士對心肺復蘇理論和技能的理解,尤其是情景模擬演練,鍛煉了團隊搶救時角色的協調與配合,強調個人質量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3.2? 心肺復蘇技能保留情況
該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士的心肺復蘇技能水平隨時間的延長而不斷下降,從成績下降幅度看,傳統培訓方法組下降幅度明顯快于綜合培訓方法組。綜合方法培訓后9個月的成績與傳統方法培訓后3個月的成績相近,綜合方法培訓后12個月的成績與傳統方法培訓后6個月的成績相近,傳統方法培訓后12個月的成績已經接近于培訓前的考核水平。研究結果顯示綜合培訓方法技術保留時間更長,該結果與國內相關報道一致[15]。傳統培訓方法以老師講解為主,短時間內接受的知識量較大,又因在職護士多是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培訓,其精力有限,對于大量的理論信息難于全部接受,培訓形式上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
綜合培訓方法以視頻自學為主,老師指導為輔,可以自主學習,群內討論,是以護士的主動性為動力。因此綜合培訓方法是心肺復蘇較好的培訓和復訓方法,對于臨床護士來說,定期觀看視頻資料復訓,比反復理論講座更有利于心肺復蘇知識的復習和掌握。
3.3? 護士對培訓方法的滿意度
該研究結果顯示,綜合培訓方法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培訓方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傳統培訓方法對低年資護士學習有一定的幫助,但模式陳舊,導致護士對培訓的積極性不高[16]。視頻自學對臨床護士來說更加生動形象,操作的細節和流程一目了然,學習方便,且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可以隨時學習重復收看,不懂之處及時在群里向老師請教和同事討論,讓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情景模擬演練再現臨床搶救現場,通過角色互換提高護士與其他人員的搶救配合能力,從而提高護士的綜合搶救能力和應變能力,因此護士對綜合培訓方法的認可度較高。
4? 結論
通過該次研究發現,兩種培訓方法在短期內均可以提高低年資護士心肺復蘇理論和技能水平,綜合培訓方法的遠期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方法,因此綜合培訓方法是低年資護士心肺復蘇培訓最佳的培訓和復訓方法。
[參考文獻]
[1]? Rosenberg MA,Lopez FL,Buzkova Petal.Height and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ies[J].Ann Epidemiol,2014,24(3):174-179.
[2]? Zhang S.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Europace,2015,17(suppl2):ii14-ii18.
[3]? Chan N Y.Sudden cardiac death in Asia and China:are we different[J].J Am Coll Cardiol,2016,67(5):590-592.
[4]? 馬林浩,管軍,陳坤,等.胸外按壓反饋技術提高急診科醫生胸外按壓質量的效果評價[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5):411-414.
[5]? 白偉民,秦歷姐.不同心肺復蘇培訓模式在大學生中應用效果研究[J].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2016,9(4):256-259.
[6]? 宗淑芳,郝桂蘭.情景模擬對內科低年資護士急重癥搶救能力培訓的探討[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8(6):101-103.
[7]? 劉晶星,王麗萍,孫麗鳳,等.記憶干擾學說結合視聽媒體教學在1年資護士心肺復蘇實訓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8,3(25):164-166.
[8]? 崔曉煒.臨床護士心肺復蘇技能不同培訓方法的比較研究[J].現代醫學與健康雜志,2017,1(3):129-130.
[9]? 陳賓,夏文君.慕課翻轉課堂在新護士規范化操作培訓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8,3(83中旬刊):170-172.
[10]? Neumar RW,Shuster M,Callaway CW,et al.Part 1:executivesummary: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update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care[J].Circulation,2015,132(18):315-367.
[11]? Hazinski MF,Nolan JP,Aicken R,et al. 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5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 with treatmentrecommendations[J].Circulation,2015,132(16):2-39.
[12]? Nolan JP,Hazinski MF,Aicken R,et al. 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5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 with treatmentrecommendations[J].Resuscitation,2015,99(5):1-32.
[13]? 陳滬娜,傅佳,呂建杰.多元化護理急救訓練法在心肺腦復蘇技術訓練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4):139-142.
[14]? 唐兆芳,萬慎嫻,童本沁.情景模擬教學法在低年資護士基礎生命支持培訓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4): 352-353.
[15]? 丘宇茹,梁京濤,吳德堅,等.臨床護士心肺復蘇技術培訓后技能保留的研究[J].嶺南急診醫學,2012,17(3):165-166.
[16]? 鄭敏,龔靜,畢科.急診6大病種情景演練培訓模式對低年資護士的培訓效果研究[J].慶醫學,2016,45(20):2763-2764.
(收稿日期: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