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娟 荊雪寧 劉文輝 陳莉 劉祺
[摘要] 生物安全對每一個醫務工作者來說都很重要,尤其是一線檢驗工作人員,但是目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在校學生生物安全意識薄弱。該文針對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實訓教學中發現的安全隱患,改進教學方法著重培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生物安全意識。
[關鍵詞]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實訓;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生物安全意識
[中圖分類號] R3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b)-0125-02
隨著科技進步和生物技術的發展,生物安全引發各界關注,國家陸續頒布有關法規,各省市衛生部門相應出臺措施并組織生物安全培訓與討論[1]。生物安全對一線醫務工作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為培養醫務工作者的高校理應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各專業學生生物安全意識,將生物安全知識作為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專業素質進行培養。為此,針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實訓課中,改進教學方法,以期提高學生生物安全意識。
1?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生物安全是指防止由生物技術與微生物危險物質及其相關活動引起的生物危害。這里的危害既包括對環境及人類,也包括對其他生物的危害,這種危害既可以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危害,也可以是已經科學或實踐證明確實存在的危害,引發危害的既可能是意外,也可能是人為故意,如竊取或濫用等。近年來, 從美國炭疽感染事件、SARS病毒感染等,到臨床醫務工作者被患者體液或檢材感染,生物安全問題備受各界關注,生物安全術語也經常見諸于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文件,見諸于各類媒體[2]。每一個有關人員包括一線醫務工作者和實驗室科研工作人員,都應該提高生物安全意識,才能保證自身安全和健康,并嚴格完成醫療或科研任務。
2?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學生更需要強化生物安全意識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目標是培養既有扎實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檢驗專業知識,又有較強的醫學檢驗操作實踐技能,能獨立使用常規檢驗儀器,將來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高級人才[3]。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有其明顯的特殊性,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接觸到大量具有生物危險性的血液、尿液、體液等標本。學生較其他專業學生不但畢業后將長期從事檢驗工作,職業暴露的機會多,并且在校內有更多地接觸實驗的機會[4-6]。這些特點要求學生在學習實習工作中,務必要提高生物安全意識,嚴格操作才能保護自己并完成醫療工作。
3?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實訓傳統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又是緊密聯系實際的交叉應用學科,其理論和實驗技術在醫學發展中地位十分重要。對醫學生來說,即是基礎醫學課程,又是連接基礎課與專業課的橋梁課程,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課在安全的前提下設計了重要的實驗內容,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實際操作的起步階段,其基本思路及基本操作技術為學生的專業課及實踐操作打下基礎。
但在傳統實驗實訓課教學中,存在較多的問題:①學生多、學時短,實驗課講解及督導效果不理想,學生對實驗目的理解不了,對實驗步驟不熟悉。②實驗課上,做動物實驗時,學生擁擠、大喊大叫,個別同學被小鼠抓傷咬傷或被注射器扎傷。③實驗課上,學生自己操作過程中,操作臺上物品雜亂,無菌器材與污染材料混放,還有學生課本杯子書包放在污染區。④學生無菌操作不熟練,消毒滅菌不嚴格。⑤實驗室內,個別同學出現菌液溢出等意外時,各種原因不按要求及時匯報老師,不能及時處理。⑥學生自己操作后,對廢棄物品處理不當,針頭不按要求丟棄,含菌材料不按要求處理。⑦學生自己操作后及實驗課后,不能按要求洗手,值日生對操作臺及實驗室打掃不徹底。這些問題的根源是學生生物安全意識淡薄,主觀能動性差。這些小問題都有可能是實驗室極大的安全隱患,若不糾正養成不良習慣,一旦學生進入實習崗位和工作崗位,有可能會對自身甚至是環境和社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4? 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生物安全意識
為了提高學生的生物安全意識,在多年的教學經驗基礎上,改進了教學方法,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實訓課中做了一些嘗試,效果值得肯定。
(1)利用信息化教學途徑,讓學生多接觸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識。通過手機教學平臺和微信群,向學生推薦檢驗工作有關的公眾號,分享生物安全方面的文章。讓學生了解職業特點的同時,提高生物安全意識和職業素養。
(2)強化實驗課前的準備,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①第一次實驗實訓課開始,為學生介紹實驗室的同時,和學生一起學習實驗室管理規范并強調生物安全知識。例如強調隔離衣口罩一次性手套的佩戴,書包衣物等實驗無關物品不能放在實驗操作臺上,做完實驗要認真洗手,課后值日等。通過這一具有儀式感的小活動,讓學生對實驗室形成敬畏的心理,對實驗實訓課及實驗安全更加重視。②實驗實訓課前,要求學生在手機教學平臺認真閱讀課件,觀看教學視頻,熟悉實驗目的實驗材料實驗步驟。傳統的教學方法,實驗課上給學生講解實驗目的實驗步驟,時間短內容多,學生多且擁擠,部分學生不明白要做什么為什么做怎么做,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意外,影響實驗結果并且可能引起安全隱患。改進后,學生提前自己通過手機平臺學習,清楚實驗目的步驟,既能有利于實驗操作順利進行,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又能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注意生物安全。
(3)實驗課上角色轉換,以學生為主體,強化學生自己操作自主參與,教師督導。①每次實驗課開始用5~10 min強調該次實驗需要注意的事項。例如動物實驗強調動物的固定方法,細菌學實驗強調無菌操作,藥敏試驗強調無菌操作及注射器的使用規范及安全。傳統教學方法,教師用更多的時間講解實驗步驟,強調安全注意事項的時間特別少。改進后,有更多的時間教授學生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項,既能,大大提高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②實驗課上教師示教過程中除了帶領學生熟悉實驗步驟外,要強調操作細節,教給學生安全方便的操作方法,保證學生安全準確的操作。例如小組內成員的配合,取菌環的使用方法,酒精燈的習慣位置、培養皿的使用方法。③學生自己操作時,教師加強督導,及時糾正不良操作習慣,及時避免安全隱患,尤其出現意外事故時及時處理并教給學生正確的處理方法。例如菌種掉落菌液溢出、皮膚碰到細菌、酒精燈著火等。通過這些事件的處理,讓學生學會規避危險及事故的正確處理方法,養成好的操作習慣。
(4)實驗課結束時,讓學生參與操作臺及實驗室的整理和消毒。傳統的教學方法,下課后值日生打掃衛生就離開實驗室,實驗員教師還得仔細整理物品消毒,學生卻不會整理和消毒。改進后,每次實驗課結束時,都強調廢棄物品的處理方法并示范,尤其是注射器針頭和被細菌污染的材料單獨處理、材料按無菌和污染分開放置,教給每組學生物品整理的原則和操作臺面及教室的消毒方法。
(5)興趣小組特別培養。每個小組至少一名同學參加興趣小組。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參與設計實驗細節、幫助準備實驗,例如配置培養基、接種細菌、課后被細菌污染材料的處理等。同時為興趣小組學生設計了無菌操作的強化訓練,例如用鮮艷的水彩顏料代替菌落讓學生練習細菌的接種方法、環境中的細菌檢測、手指消毒實驗、七步洗手法等。興趣小組學生熟練操作的同時,形成了無菌操作的習慣,學會了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強化了生物安全意識,并初步形成科研思路,相信學生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會更加熟練并自信。
綜上所述,生物安全至關重要,提高相關人員的生物安全意識勢在必行。在醫學生尤其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中培養生物安全意識、強化生物安全知識,對于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生活乃至畢業后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實驗實訓中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增強其自我安全意識,熟練操作的安全細節,將促進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實習、就業后在工作單位的進一步發展,有效減少實驗操作或工作中生物危害事件的發生,既能保證自身安全健康又能保證檢驗工作的準確及高效,進而營造更好的學習及醫療環境,保障學校、實驗室、醫療單位相關人員和周圍公眾的健康以及周邊環境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范俊麗,常江,葉光明,等.加強醫學檢驗實驗室生物安全建設[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19):2713-2714.
[2]? 蔣建利,姚西英.對生物醫學研究生開設生物醫學實驗安全課程的必要性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4,6(1):69-71.
[3]? 李秀平,周秀萍,陳湘蓮,等.在醫學檢驗專業免疫學檢驗實驗課中開設生物安全教育的意義與探索[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5):711-712.
[4]? 仝連信,閆海潤,賀志安,等.醫學檢驗專業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措施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1(7):143-144.
[5]? 陳松.分析醫學檢驗實驗室生物安全的防護現狀和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7(18):39-40.
[6]? 周齊艷,張水娥.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教育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7):241-242.
(收稿日期: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