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娟 張樹霞

[摘要] 目的 觀察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在婦產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是2017年7月—2018年7月來該院婦產科進行臨床見習的學生共計80名,采用抽簽的方式將參與研究的學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傳統的教育方法,觀察組則給予PBL教育法,比較學生的見習報告成績和對教育的支持度以及評價。結果 相較于采用傳統方式進行臨床帶教工作的對照組學生的見習報告成績要明顯低于觀察組,其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和支持度也要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帶教工作中采用PBL教育法比傳統的教育方式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教育支持度和評價。
[關鍵詞] PBL教育法;臨床帶教;婦產科
[中圖分類號] R24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b)-0129-02
臨床見習是臨床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學生由課堂邁入臨床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因此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其學習治療,必須做好臨床帶教工作。在臨床帶教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其主要采用床邊帶教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在該項模式中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之中[1-2]。該次研究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該院見習的8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對不同教學法在婦產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是來該院婦產科進行臨床見習的學生共計80名,采用抽簽的方式將參與研究的學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學生40名,男25名,女15名,年齡18~25歲,平均年齡(20.12±3.25)歲;觀察組學生40名,其中男22名,女18名,年齡19~24歲,平均年齡(22.12±3.25)歲;比較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詳細內容如下:①學生進入病房后,首先有帶教教師向其介紹本次見習的主要內容、目標以及計劃和時間安排,讓學生有所準備;②教師將學生帶到床邊,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觀察和評估;③帶領學生對患者的資料病歷進行查閱,了解患者的情況;④將學生進行分組,在教室中進行集中討論,討論患者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和相應的治療、護理方案;⑤由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簡單的總結和歸納,并講解重點的內容,以便學生能夠了解相關的情況。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則再采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詳細內容如下:①見習前的準備:為了保證見習的效果,在見習前3 d,教師要提前告知學生見習的內容,并且就見習患者的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學生設定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預習和準備,自行查閱相關的資料,保證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②學生進入病房后,依舊由教師對此次見習的主要內容、目標以及計劃和時間安排進行必要的講解;③收集病例資料:在臨床見習中,安排0.5學時作為病例資料收集時間,由教師帶領學生到床前對患者進行詢問了解患者的病史,僅對患者進行必要的體格檢查工作,對患者和家屬進行一定的簡況教育。一般情況下讓見習的學生組成的專門的小組,有其中一名學生進行病史詢問工作,然后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詢問,而如果學生在詢問或者查體過程中出現錯誤或者不恰當的行為,教師要及時指出,直到學生認為已經詢問完畢后即可停止,最后再由教師對其相關內容進行一定的提示和補充;④小組討論:安排時間大致在1.5學時,主要進行與在臨床患者觀察結束后,由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安排學生進行組內討論,圍繞實現準備好的問題進行討論,討論患者潛在的問題以及治療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方案,總結學生不同的見解,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難點以及遺漏進行說明;⑤總結:時間在0.5學時左右;由帶教教師對見習進行必要的總結,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和遺漏,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評價,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要給予肯定。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學生見習報告成績進行記錄,同時了解學生對于各自教學效果的評價和支持程度,均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了解,教學效果方面共計9個項目,比較相關數據。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患者的相關參數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見習報告成績比較
觀察組學生的見習報告成績(93.52±2.3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的成績(84.23±4.5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教學效果評價比較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觀察組學生對于教學效果的評價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支持程度比較
觀察組學生支持者33人,支持率為82.5%(33/40),對照組學生支持者21人,支持率為67.5%(21/40),觀察組學生的支持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00,P<0.05)。
3? 討論
臨床帶教工作是臨床學生見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適當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保證其在臨床見習中能夠得到較好的教育,對于臨床人才的輸送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其受到了臨床重視[3]。①PBL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師生的雙向交流:教師在見習前先將問題告訴學生,由學生提前對問題進行查閱和了解,在查閱的過程中,學生將會積極、主動地進行了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而在另一方面,學生在查閱、了解的過程中,將會進行一定的討論和交流,發現問題或者無法解決問題時將會第一時間向老師尋求幫助,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4]。②PBL有利于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在PBL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將學生學習的過程融入到實際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能夠使得學生對實際情況有較為明確的認識,能夠進一步升華其了解到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則能夠促進學生加強對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提高其學習的質量[5-6]。③PBL能夠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PBL教學法將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交給了學生,有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和討論,并且需要在實踐中證明理論的正確性,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具有十分積極的效果。在該次研究中,相較于采用傳統方式進行臨床帶教工作的對照組學生的見習報告成績要明顯低于觀察組,其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和支持度也要低于觀察組。顯示在臨床帶教工作中,采用PBL教學法能夠有效保證學生成績,提高學生對教學的支持和評價。
綜上所述,在臨床帶教工作中采用PBL教育法比傳統的教育方式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教育支持度和評價,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萍,劉素林,候志艷,等.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在壓瘡預防實習帶教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6,11(4):434-436.
[2]? 郭忠蓉.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6,9(4):469-470.
[3]? 吳鳴,孫業桓,倪朝民,等.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法在運動性失語癥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32(3):329-331.
[4]? 吳安琪,李愛麗,馬曉媛,等.標準化患者結合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4):592-594.
[5]? 賽福丁·柯尤木,馬蘭英,許春蕾.“一對一”帶教結合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方法在消化內科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3):5-6.
[6]? 田玉姝·PBL教學法在婦產科臨床帶教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3):130-131.
(收稿日期: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