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宗斌 唐玉清


[摘要] 自2013年以來,在血型檢驗工作中,陸續發現6例老獻血員血型由B型轉為(A)B型,且在臨床送檢的標本中也發現1例(A)B型,另外在近期初次獻血者中也發現1例(A)B型。該文主要通過對這8例(A)B型血型檢驗過程的分析,以及與A亞B型檢驗格局的對比,特別是與A亞B型含有抗A1正反定型格局一致時的鑒別檢驗,對(A)B型檢驗過程及鑒別檢驗的要點有了一定的認知。
[關鍵詞] (A)B型;A亞B型;抗A1;抗H;A2細胞
[中圖分類號] R7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b)-0154-02
[Abstract] Since 2013, we have found that the blood type of six old blood donors has changed from B type to (A) B type in the blood type test work, and 1 case (A)B has also been found in the specimens sent for clinical examination type, and another case type (A) B was also found in the recent blood donors.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8 (A) B blood group test process,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A sub-B type test pattern, especially when the A sub-B type contains the anti-A1 positive and negative stereotype pattern, the identification test (A) sub-B type inspection process an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identification test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A) type B; A subtype B; Anti-A1; Anti-H; A2 cells
自2013年更換新的血型檢驗抗A抗B試劑廠商以來,共發現有6例B型獻血員再次獻血時出現血型轉變的問題,即對其血型進行檢測時發現抗A出現了陽性,血型轉為了AB型,而且正反不符,反定型為A細胞陽性。鑒于此,針對該現象進行了深入探究,并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以及向上級血型檢驗科研機構老師的請教,增加實驗次數(如反定時增加A2細胞,再檢驗與B型血液交叉配血結果,最后又增加抗H實驗)等方式,最終在檢驗工作中逐漸認識到了(A)B型與A亞B血型在檢驗格局的區別點,故現將(A)B型檢驗過程及鑒別檢驗的要點認知報道如下,以便為臨床血型檢驗工作者有效檢驗和鑒別(A)B血型提供參考。
1? 一般資料
2013年前,6例獻血員的正反定型檔案,實驗結果見表1。
2? 方法與結果
2.1? 反定型的A2細胞實驗
2014年后至2017年,使用新的廠商試劑對再次獻血的獻血員進行血型檢測,結果發現再次獻血人員中有6例B型獻血員轉AB型,正定發現抗A呈陽性,若是AB型,還存在抗A1抗體,于是思考為什么正定抗A1與反定型A細胞反應強度都很強?反定凝集強度通常在1+~3+,與A亞B的含有抗A1的反應強度有明顯的區別。于是在血型檢驗方面具有豐富經驗老師的指點下,又增加了反定型的A2細胞實驗[1],正反定型結果見表2。
2.2? (A)B型與B型血液交叉配血實驗
調取2013年前6例獻血員的獻血檔案,統計發現6名獻血員獻血次數不同,最多獻血6次,少者2次,合計獻血24次,每次獻血400 mL。獻血總量為9 600 mL,而這9 600 mL血液發往臨床使用,均沒有反饋問題,交叉實驗和輸血使用也均正常。于是又增加了(A)B型與B型血液交叉配血實驗,結果認識到(A)B型與與B型血液交叉結果相合[2]。實驗記錄結果見表3。
2.3? 1例臨床送檢血液標本的鑒別實驗
在后期血型檢驗工作中,在臨床送檢的標本中,發現1例患者正反定型AB型,反定時發現含有抗A1,而且抗A1較強3+,與通常AB型含有弱的抗A1有區別,為了區分該血液為AB型還是(A)B型,在實驗中增加了反定型A2細胞實驗,結果A2細胞1+。再增加與多個B型獻血者標本的交叉實驗,結果發現主次管均相合,于是確定這例血液標本為(A)B型。
2.4? 1例初次獻血者血型的鑒別實驗
在近年來的學習過程中,從臨床專家們的授課中了解到(A)B型的抗H呈強陽性,與AB型有很大的區別。在近期1例初次獻血者的血型檢驗過程中,發現該獻血者血液的正反定型不符,在檢測反定型時,A1細胞反應較強3+,A2細胞2+,初步定為(A)B型。于是又將其血液標本與多個B型獻血者標本進行了交叉配血實驗,結果均相合。之后又增加了的抗H檢驗,抗H檢驗結果呈強陽性4+。于是進一步認識到(A)B型的抗H呈強陽性,與AB型、A亞B型有明顯的區別。實驗結果見表4。
3? 討論
ABO血型抗原是一種酶催化合成的糖蛋白和糖脂,其主要是ABO抗原基因在特異性糖基轉移酶催化下在紅細胞膜表面生成的。ABO抗原決定簇由5種類型組成,分別為血型抗原基礎物、H抗原、A1抗原、A抗原、B 抗原。決定簇是由單糖經過轉移酶轉移到特定的核心多糖鏈末端而生成,其主要的載體為糖蛋白,其中四分之一左右的ABO位點位于糖脂上。ABO抗體分為天然抗體和免疫抗體兩種。一般O型血清中含有高濃度的IgG型抗A和抗B,其濃度高于B型血清和A型血清含量。在B型血清和A型血清中多為IgM抗體。母體內的胎兒并未產生ABO抗體,在新生兒出生后體內ABO抗體逐漸形成,到兒童期體內ABO抗體的效價較高,隨著年齡的增長,血清中ABO抗體效價隨之降低,到老年時期血清中的抗A和抗B均低于一般成年人。
該研究通過在這8例(A)B型血型的檢驗過程中的學習、認識、對結果的分析,以及與AB型,特別是與A亞B含有抗A1時的鑒別,逐步認識到(A)B型與A亞B(含有抗A1)的區別主要有以下4個要點:①反定型時與A1細胞反應的區別,AB型及A亞B,它們的反定型實驗中,與A1細胞的反應均呈現出陰性或弱陽性,而(A)B型的反定實驗中,與A1細胞的反應則呈現出較強的陽性,通常在1+~3+間。②反定型時與A2細胞反應的區別,所有AB型及A亞B型的反定型實驗中,與A2細胞均未呈現出明顯的反應,而(A)B型反定型實驗中,則與A2細胞呈現出較強的陽性反應,通常在1+~2+間,這一點上的區別也是鑒別(A)B型與AB型及A亞B型最為重要的一點。③與B型血液交叉配血實驗的區別,AB型及A亞B型與B型血液進行交叉配血實驗時,實驗結果均是不相合的,而(A)B型與B型血液進行交叉配血實驗時,實驗結果則通常是相合的。④與抗H反應結果的明顯區別,AB型及A亞B型與抗H反應通常呈現出陰性或弱陽性,而(A)B型與抗H反應則通常呈現出強陽性,一般為4+。
綜上所述,在血型檢驗過程中,盡管(A)B型血型與AB型及A亞B型血型呈現出較大的相似性,導致血型檢驗工作者容易將(A)B型血型與AB型及A亞B型血型弄混,但是(A)B型血型與AB型及A亞B型血型在反定型實驗中與A1細胞反應以及A2細胞反應均存在一定的區別,并且在與B型血液交叉配血實驗中以及與抗H反應實驗中,(A)B型血型與AB型及A亞B型血型均存在明顯的差別,因此在今后的血型檢驗中可以適當增加這4種實驗,以便更加準確地鑒別(A)B型血型與AB型及A亞B型血型,進而提高血型檢驗的準確率。
[參考文獻]
[1]? 李勇,楊貴貞.《人類紅細胞血型學實用理論與實驗技術》,1999(11):134.
[2]? 田宗斌.1例B(A)型孕產婦的定型與備血問題的解決[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32):83-84.
[3]? 國杰,張婷.獻血員A_1B亞型血型鑒定及分析1例[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8,39(21):2714-2715.
[4]? 劉丹娟.31例B型血友病患者FⅨ基因突變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2.
(收稿日期: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