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芳
摘要 從選育、施肥、播種、插秧、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幾個方面總結水稻新品種的栽培技術,以期提高水稻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的增產增效。
關鍵詞 水稻;新品種;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控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8-0018-01
我國傳統的水稻品種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目前的栽培種植方式,加之全球氣溫變暖和越來越高的產量需求,對傳統的水稻生產方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對傳統水稻品種進行改良,以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本文對水稻新品種的栽培方法和綠色防控技術進行了分析,以期在種植和防害蟲減產上提出可行性意見,全面提升水稻產量。
我國水稻新品種種植還未形成規模,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糧食的需求,應因地制宜推廣種植新品種。在對害蟲使用綠色防控技術時,要充分考慮病蟲害的特征特性,實現水稻新品種的有效栽培。
1選育
水稻品種選育時要綜合考量水稻的外觀、品質、成熟之后的食用口感和營養成分含量。由于不同氣候條件對水稻生長也會產生一定影響,選育時還要考慮地域問題,例如吉粳88就是根據吉林省的氣候條件選育而成的適合吉林省種植的高產水稻品種。
2施肥
施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水稻的產量,將氮肥、鉀肥、磷肥等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進搭配,最大限度地促進水稻生產,實現最高產量。氮肥施用量保持在130kg/hm2左右,其中50%可以于種植前撒施在地表,增強土地肥沃性;30%在水稻種植之后作追肥,剩余的20%在第1次追肥后25d施用。鉀肥施用量保持在95kg/hm2左右,其中60%在種植前與氮肥混合施用,剩余部分要和氮肥的第2次追肥一起施用。磷肥可在種植前直接撒施在地表,施用量保持在50kg/hm2左右。
3播種
根據以往的種植經驗和相關研究結果,減少水稻播種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水稻的生長環境,促進水稻健壯生長,進而達到水稻增產的目的。同時,有效控制水稻播種量可以讓水稻吸收到足夠的肥料,降低水稻之間的資源競爭,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種群的協調性,保障水稻的存活率和產量"。
4插秧
插秧時保持適宜的種植密度是有效保障水稻產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實踐表明,水稻適宜的種植密度在15穴/m2左右,可以保證單株水稻健壯生長,保障水稻成熟之后的產量。
5病蟲害綠色防控
5.1利用鴨子捕食害蟲
通常,水稻新品種在種植期間使用化學農藥會給水稻帶來不利影響,影響水稻的生長發育和最終產量。因此,在保障不噴施化學農藥的前提下保障水稻的產量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例如采用鴨稻共作的栽培模式,讓鴨子捕食害蟲,同時鴨子在田間游動還能夠很好地松化士壤,鴨子的排泄物也是一種天然肥料,可以更好地促進水稻生長。這種綠色防控技術需要合理控制鴨子的數量,否則鴨子在田間無法正常活動,反而會損害水稻,一般鴨子放養量為225只/hm?,既不會由于鴨子過多產生競爭,還能夠有效地保護稻田不受病蟲害損傷。
5.2使用性引誘滅殺害蟲
二化螟危害是水稻減產的重要因素之一消除水稻田間的二化螟主要采用性引誘法。性引誘法的原理是通過雌性信息素引誘雄性二化螟,以此殺滅其雄性成蟲,導致二化螟的雌雄數量不成比例,從而減少害蟲后代的數量,達到殺滅害蟲、提升水稻產量的目的。傳統水稻種植過程中會在田間使用大量的化學農藥,但是因為生物進化原因,使二化螟對化學農藥的抵抗性大大增強。使用性引誘的方法可以在不損傷水稻的前提下減少害蟲數量,是現階段我國使用頻率相對較高的有效防治害蟲的綠色防控技術方法之一。
5.3栽種適量的香根草
很多害蟲喜在香根草等有特殊香氣的植物周圍活動,可以根據害蟲的這種習性,利用香根草吸引害蟲并殺死害蟲,在不使用化學農藥的前提下,減少害蟲對水稻新品種的傷害,幫助新品種水稻更好的生長。采用該方法時,要注意害蟲的產卵日期,應根據害蟲的產卵日期適時栽種香根草。另外,水稻田間害蟲產卵數量與周圍空氣的含水量有關,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放置香根草的數量,保證水稻的產量。
6參考文獻
[1]段得斌,陶浚,徐銘成.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18):136.
[2]周奮啟,袁林澤,董紅剛,等邗江區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工作的探索與思考[J].基層農技推廣,2018,6(2):110-112.
[3]楊普云,任彬元.促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2011至
2017年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要點評述[J].植物保護,2018,44(1):6-8.
[4]熊新明,周育芳,徐天華.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與優勢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7(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