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萍 凌潔玉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微生物操作傳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實踐性和應用性強的特點,針對實踐教學的課程性質進行改革,構建了層進式實踐教學模式,設計出一系列實踐項目,按照層進式教學模式完成實踐教學,以期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 層進式實踐教學模式;微生物操作綜合技能;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8-0255-02
微生物實驗操作是微生物學的技術基礎,也是高新生物技術的理論和技術基礎。要確保微生物教學、研究和生產的順利開展微生物實驗操作必不可少,而且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微生物實驗操作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但學生微生物操作技能的獲得與掌握是一個逐步學習、反復鍛煉、不斷提升的過程。
圍繞微生物操作展開的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徑,有助于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同時,學生通過實踐環節,可以獨立完成某個項目,這有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與選拔。因此,微生物實踐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微生物操作綜合技能。
1微生物操作傳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式陳舊,缺失個性化教學
在傳統的微生物實踐教學中,驗證性的實驗占多數,內容都是固定的,過于死板。一般是教師上課開始下發實驗任務,學生簡單預習,抄寫實驗指導書上的相關內容;上課時,教師花大量時間講解或者演示實驗操作,學生按照實驗指導書提示的步驟及教師的講解和演示照搬操作,學生動手操作需在2~3學時的短時間內完成。,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受到影響。實踐教學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每個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存在差異,采用統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對微生物實驗技能的學習和掌握。
1.2認識不足,定位偏差
高校對實踐教學不重視,不具備獨立承擔教學工作的能力,只是將實踐教學當成理論課程的輔助手段。學生和部分任課教師不重視實踐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
1.3資金投入不足,師資建設滯后
對實踐教學定位的偏差導致學校對教學資源的投人不足。由于實驗設備器材等的老化,數量少、質量差,導致很多學生擠在一起扎堆完成部分實驗項目,不利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學校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配備不合理",一個實驗教師要完成多種實驗、多個班級實驗的準備工作,導致指導老師精力不足,嚴重影響實踐教學效果。
2層進式實踐教學模式建構與實踐
針對傳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武漢設計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科技學院經過幾年探索,提出了“層進式實踐教學模式”。該模式旨在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如圖1所示,根據學生具備的實踐操作能力劃分為4個階段,以此來確定實驗、實習、實訓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依據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武漢設計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科技學院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就業優勢,根據專業和學生的能力背景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設計出各個階段(基礎學習階段、微生物綜合技能學習階段微生物綜合技能訓練階段一司、微生物綜合技能應用階段)的實踐項目,按照“層進式”教學形式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人不同的實踐平臺,完成實踐內容。
2.1層進式實踐教學模式建構
第一階段為基礎學習階段,在第4學期以48課時必修課的形式開展,此時學生已經有了微生物學理論基礎,但還沒有接觸微生物實驗操作,迫切需要微生物實驗來加深鞏固理論知識。教學內容是微生物操作中最基本的技術,包括顯微鏡的使用、染色技術、無菌操作培養基的制備接種培養、菌落形態觀察、菌種保藏等。通過這階段的學習來培養學生對微生物學及其操作的興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階段為綜合能力學習階段,安排在第5學期30課時和第6學期30課時,以必修課的形式開展,此階段實踐內容包括樣品中食品樣品衛生指標測定、微生物生理生化性質測定、樣品中微生物的分離鑒定、抑菌性能測定和利用微生物來加工產品等,這些操作中都會反復運用到第一階段學習的微生物實驗基本操作技能,通過60課時的訓練,學生的微生物操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微生物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強化。
第三階段為微生物技能綜合能力訓練階段,安排在第6學期期末,為期4周,以實習的形式開展。學生利用已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微生物操作,自行選定食材樣品,從中分離出微生物并進行鑒定,評價樣品的衛生情況。在實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實習內容和實驗室條件安排實習計劃,確定實習計劃的實施。從無菌器皿準備、培養基配制到細菌的培養鑒定和結果觀察判定,都由學生按組獨立完成1-1通過實習,學生的微生物技能綜合能力有較大提高,各項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鍛煉,學生基本具備開展微生物相關課題的能力。
第四階段為個人微生物綜合技能應用階段,是以30個課時的實訓形式開展,學生根據興趣和時間來選擇。學生根據目的微生物選取樣品,從中分離目的菌,測定目的菌的生理生化性質,提取活性成分(胞內物、胞外物細菌素等),測定性質加以應用等。實訓需要學生查閱文獻、確定實驗方案實訓實施撰寫實訓報告等。實訓要求學生應有相當的微生物操作技能,在此基礎上,學生還需掌握其他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通過實訓,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項目獨立規劃實施能力、問題發現和解決能力結果匯總與報告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等有很大的進步。
這種分階段的層進式實踐教學模式以學生的微生物操作能力作為基點間,注重學生基礎學習和訓練,逐步提高學生實驗操作技能,以達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2.2因材施教,積極引導
整個實踐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不同階段指導的方式和深度要有針對性。對于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采取集中授課單獨輔導的形式,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講解和演示。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都能得到提高,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采取啟發性的提示,由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的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再將這些問題集中起來對全體學生進行補充講解,從而協助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同時,這幾個實踐教學環節由相對固定的幾名指導教師從微生物操作技能基礎學習階段開始指導,一直到第4個階段學生微生物綜合技能應用階段,全程跟蹤輔導。這樣以來,教師學生的能力和性格都比較了解,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掌握微生物操作綜合技能。
2.3微生物操作實踐教學的評價形式
改變原來的期末考試單一的考核制度,所有階段課程考核采取學生個人與教師面對面進行。普通微生物學實驗、食品微生物學實驗、食品安全微生物檢測技術3門課程采取提問加操作的形式進行,食品安全微生物檢測綜合實習、主題綜合實訓采取PPT答辯和報告的形式進行。這樣的當面考核形式能準確直觀地反應學生的實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知識掌握能力,避免學生考試抄襲的弊端。這種多形式考核方式的應用使學生在學好書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勤于精進操作技術,不斷提高實踐技能。并且多形式的考核方式,鍛煉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查閱文獻整理實驗方案能力、數據處理與撰寫報告能力,提升了學生各項綜合素質。
3結語
以微生物操作綜合技能為依托,以實踐教學為導向的微生物操作綜合技能實踐教學模式做到了以學生為本,豐富了課堂形式,實現了實踐教學生動性、實用性特點。改革教學評價體系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目前,該模式已彰顯初步成效,并受到廣泛好評,但部分改革探索仍在繼續和完善,正在逐步形成具有應用型本科教學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
4參考文獻
[1]王立霞.地方新建食品科學與工程普通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格及其實現路徑探究:以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為例[J].農產品加工,2018(10):78-80.
[2]冷桂華.地方區域性高校食品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宜春學院學報,,2009,31(4):161-163.
[3]王玉環,黃羽.民辦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1[J].科技資訊,2010(20):177.
[4]顧云華,黃宏彬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科教導刊,2018(23):118-120.
[5]韓希鳳,李書啟民辦本科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16):251-252.
[6]郭婷,陳振林,段振華,等.應用型本科院校“食品加工綜合實訓”教學改革方法探討[J].農產品加工2018(11):91-93.